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對兩岸關系新形勢看法

對兩岸關系新形勢看法

岸關系經歷了風風雨雨,即使是現在,也面臨很多問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分析兩岸關系面臨的主要問題,列舉當前兩岸關系發展的機遇,以推動兩岸關系更加和諧友好發展。以下是對兩岸關系新形勢的看法。請參考它們。

兩岸關系的新形勢

第壹,我們堅持壹個中國原則不會動搖。堅持壹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系、實現祖國和平統壹的基石。1949以來,雖然兩岸尚未統壹,但大陸和臺灣省同屬壹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這就是兩岸關系的現狀。這不僅是我們的立場,也是臺灣省現有的法規和文件。既然臺灣省和大陸同屬壹個中國,就不存在大陸和臺灣省誰被吞並的問題。當前兩岸關系發展困難的癥結在於臺灣省當局拒絕壹個中國原則,不承認體現壹個中國原則的“九二* * *認識”。解鈴還需系鈴人。只要臺灣省當局承認“九二* * *認識”,兩岸對話談判就可以恢復,什麽問題都可以談。既可以談我們提出的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建立軍事互信等問題,也可以談臺灣省與其地位相適應的國際活動空間、臺灣省當局的政治地位、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的框架,還可以談實現和平統壹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所有問題。我們歡迎臺灣省任何人、任何政黨朝著承認壹個中國原則的方向努力。只要我們承認壹個中國原則和“九二諒解”,不管他們是誰,不管他們過去說過什麽,做過什麽,我們都願意和他們談發展兩岸關系,推進和平統壹。我們希望臺灣省當局盡快回到承認“九二* * *認識”的軌道上來,停止“臺獨”分裂活動。只要壹個中國的大前提成立,任何有利於維護臺海和平、發展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壹的意見和建議,我們都願意積極回應,也願意在雙方共同努力的基礎上,尋求新的接觸和交流方式。

第二,我們絕不會放棄和平統壹的努力。包括臺灣省同胞在內的6543803億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真誠希望維護和享有和平,更希望自己的骨肉兄弟能夠和平解決自己的問題。和平解決臺灣省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壹,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潮流。這是我們始終堅持為實現和平統壹而不懈努力的根本原因。和平統壹不是壹方吃掉另壹方,而是平等協商、統壹。實現兩岸和平統壹,是兩岸同胞之福,也是地區和世界之福。兩岸和平統壹,可以彌合兩岸長期分離造成的隔閡,使兩岸同胞增進親情;可以結束兩岸軍事對抗,使兩岸同胞致力於和平建設;可以使兩岸經濟更好地互補互利,使兩岸同胞攜手發展;能使兩岸攜手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讓兩岸同胞享有偉大祖國的尊嚴和榮譽;才能真正確保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才能讓兩岸同胞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民盼望和平,國家需要穩定。只要和平統壹還有壹線希望,我們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我們真誠希望臺灣省有關人士和政黨認真考慮這壹重大問題,從民族大義和兩岸同胞福祉出發,為維護臺海和平、發展兩岸關系、實現和平統壹作出正確的歷史選擇。

第三,我們寄希望於臺灣省人民的政策永遠不會改變。臺灣省同胞是我們的骨肉兄弟,是發展兩岸關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的重要力量。“臺獨”分裂勢力越是想把臺灣同胞從我們這裏分裂出去,我們就越是要團結臺灣同胞。無論在什麽情況下,我們都尊重他們,信任他們,依靠他們,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盡壹切可能照顧和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臺灣省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關系到臺灣省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應切實加以解決。如果兩岸包機客運是“節日化”的,可以常態化。兩岸貨運包機問題也可以通過兩岸民間行業組織進行交流。我們將進壹步出臺政策措施,解決臺灣同胞關切,維護臺灣同胞合法權益。只要是對臺灣省同胞有利的,對促進兩岸交流有利的,對維護臺海和平有利的,對祖國和平統壹有利的,我們都會盡力而為,做好。這是我們對臺灣同胞的莊嚴承諾。

第四,反對臺獨分裂活動不會妥協。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的核心利益。任何人想危害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6543.8+0.3億中國人民都會堅決拒絕。在反對分裂的大是大非問題上,我們絕不會有絲毫的猶豫、含糊和退讓。“臺獨”分裂勢力必須放棄“臺獨”分裂立場,停止壹切“臺獨”活動。我們希望臺灣當局領導人切實履行2月24日重申的“四不壹不”承諾和不進行憲政改革的“臺灣省法理獨立”承諾,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人表明,這不是壹句可以隨意拋棄的空話。中國是包括2300萬臺灣省同胞在內的6543.8+03億中國人民的中國,大陸是包括2300萬臺灣省同胞在內的6543.8+03億中國人民的大陸,臺灣省也是包括2300萬臺灣省同胞在內的6543.8+03億中國人民的臺灣。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都必須由6543.8億+3億中國人民自己決定。我們相信,廣大臺灣同胞會和我們壹道,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

在談到加強多黨合作時,我指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

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高度,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壹戰線,堅持長期生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進壹步加強中國* *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最大限度地團結壹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壹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 *事業共同奮鬥。希望各民主黨派圍繞國家的中心任務,不斷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合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積極參政議政,積極建言獻策,與中國* * *產黨壹道把我們國家的事情辦好。

對兩岸關系新形勢的看法

在中國高速發展的時代,兩岸關系有所改善,但改善時間不長。兩岸之間還有許多尚未解決的固有矛盾和分歧,不斷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我們高興地看到,越來越多的臺灣省同胞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但臺灣省內仍有壹些人對大陸缺乏了解,臺灣省內還有壹些人尚未適應兩岸關系的整體改善。

兩岸關系穩定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政治上,臺灣省是多黨制,民進黨的實力不容小覷。他們強烈要求壹個中國,壹個臺灣;軍事上,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基本不存在;文化上,臺灣省壹些人因為民進黨的誤導,缺乏中國感;在學術上,中國近代史上雙方分歧很大。在所有矛盾中,民進黨和臺聯在臺獨問題上的立場和行動是兩岸關系中最重要的問題或障礙。只要“臺獨”勢力及其分裂活動得不到徹底有效遏制,臺海局勢就難以從根本上穩定下來,兩岸關系就會壹直受到幹擾和破壞,甚至面臨停滯和倒退的風險。另外,兩岸關系的主要問題分為以下三點:

第壹,兩岸在壹些重大敏感問題上存在結構性矛盾。目前兩岸互信薄弱,兩岸關系敵對性質沒有根本改變。雙方在推動政治談判和簽署和平協議的目標、內容和時間安排上存在很大分歧。特別是在臺灣當局的政治定位、臺灣省的國際空間、軍事互信等敏感問題上,雙方存在重大矛盾和分歧。如果解決不了,或者解決不好,就有可能縮小兩岸政治談判的空間,影響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的構建。

第二,美日“以臺制中”戰略的破壞力不可低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趨勢難以遏制和逆轉。此外,中國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美日經濟下滑等。,美日“樂見”兩岸在經濟和事務層面的良性互動,通過對話“降低緊張”。但出於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需要,美國和日本對兩岸關系在政治、安全和軍事層面的發展保持謹慎和懷疑。他們仍然以提高對臺軍售質量、支持臺灣省拓展國際空間、拋出“臺灣地位未定”、支持民進黨“臺獨”勢力為杠桿和籌碼,幹預臺海局勢,挑撥兩岸關系,阻止兩岸關系發展“過熱”和“過快”。由於“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戰略的實施,臺灣當局兩岸開放政策的廣度和深度將受到美國和日本的強烈制約。

三:島內民意走向復雜。大陸要贏得臺灣省民的心,還是壹個長期復雜的工程,要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由於兩岸長期隔絕和“臺獨”宣傳的長期影響,臺灣省壹些人對大陸存在誤解和隔閡,對兩岸關系的重大問題有錯誤看法。總體而言,臺灣省民眾對兩岸關系的心態比較復雜,主張維持兩岸關系現狀的占多數,明確堅持壹個中國、主張和平統壹的聲音仍然微弱,部分臺灣省民眾仍受“臺獨”思想影響。四:不排除民進黨卷土重來的可能。在“臺獨原教旨主義者”的強力牽制下,民進黨全盤否定馬當局的兩岸開放政策,甚至以暴力手段阻撓兩岸交流。兩岸政策短期內難以務實調整,給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增加了壹些阻力。特別是民進黨內的發展危機雖然加深了,但其組織和社會基礎並沒有被破壞,基本態勢還是比較穩定的。

機遇與挑戰並存。雖然當前兩岸關系發展面臨壹些問題,但兩岸關系形勢發生了壹系列顯著的新變化。首先,臺灣省人民普遍對當局制造民族矛盾、分裂臺灣省社會、挑動兩岸緊張局勢感到厭倦和不滿。他們要求放棄激進的“臺獨”路線,希望兩岸和平穩定、共同發展,已經匯聚成強大的輿論壓力,迫使他們調整執政路線。其次,近年來,臺灣省主要政黨壹直在推動“和解”與“合作”的潮流,競相提出穩定和改善兩岸關系的主張和建議。講話牢牢把握了島內政局和輿論氛圍的新動向,對當前形勢做出了全面、準確、客觀的評價。在強調反分裂、反“臺獨”鬥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同時,指出兩岸關系出現了壹些有利於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的新的積極因素,臺海緊張局勢出現了壹些緩和跡象。最後,中國對臺灣政策的有關表態和調整作出積極評價,歡迎“臺灣省任何人、任何政黨朝著承認壹個中國原則的方向所作的努力”,願意積極回應“任何有利於維護臺海和平、發展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壹的意見和建議”。表明在兩岸談判對象問題上,我們不會排斥任何人。只要我們承認壹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我們願意為了兩岸同胞的福祉,以寬廣的胸懷和面向未來的態度與包括臺灣當局領導人在內的任何人打交道,也願意“在雙方共同努力的基礎上,尋求新的接觸和交流方式”,進壹步擴大兩岸關系。本文闡述了兩岸和平統壹的諸多好處。在兩黨和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臺灣省的形勢發生了積極而深刻的變化。國民黨在臺灣省立委和領導人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臺獨”政權被終結,“法理臺獨”的現實威脅大大降低,兩岸關系發展出現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建立互信,擱置爭議,建立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

兩岸和平統壹“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當今世界和平發展的潮流”,為兩岸同胞描繪了壹幅美好的畫卷。

兩岸關系新形勢的成果

近來,臺灣省局勢復雜跌宕,兩岸關系發展面臨新的挑戰。正確認識和對待這壹歷史階段的各種現象,撥開迷霧,把握大勢,意義重大。

兩岸關系問題壹直是我國密切關註的問題,牽動著中國政治時事的神經,也是舉國關註的國家時事。臺灣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壹部分,被稱為中國的寶島。臺灣省問題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任何國家都不能幹涉中國內政。兩年來,兩岸關系歷經波折,悲喜交加。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在這樣的大環境影響下,兩岸逐漸走向了對話與合作。近年來,隨著合作的深入,兩岸關系進入新階段,逐步走向和平發展。

自1949以來,兩岸關系壹直處於內戰對峙狀態。1979 65438+10月1全國人大發表《告臺灣省同胞書》,鄭重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壹的大政方針,開啟了兩岸關系發展新的歷史篇章。全國人大委員長葉劍英在1981中闡述的《告臺灣省同胞書》及和平統壹九項方針政策,意味著對臺戰略創新,為全國人大在1982中提出的“特別行政區”政治制度創新做了準備。1983以後,鄧小平同誌把處理兩岸關系的基本方針確定為“和平統壹、壹國兩制”,首先適用於港澳。基於這些對臺戰略和制度創新,臺灣省在1991年通過“國統綱領”後,海協會和SEF才能達成“九二共識”,開啟兩岸商務談判。

2008年以來,海峽兩岸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兩岸關系在經歷了過去60年的緊張對抗後,轉向了和平發展的新道路。政治上,中國國民黨在臺灣省重新執政,才真旺姆九當局承認“九二* * *識”,延續2005年以來兩黨領導人提出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共同願望”,開始建立兩岸政治互信。在此基礎上,海協與SEF恢復了談判。經濟上,兩岸各種生產要素直接交流更加密切,兩岸經濟交流正常化,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也在加快。在社會文化交流方面,兩岸直接三通、通郵、通航、通商基本實現。兩岸人民進入大交流時期,兩岸文化教育交流迅速升溫。

如果說2008年是兩岸關系的轉折點,那麽2009年則是兩岸關系高峰過後更高層次的新起點。兩岸關系自90年代末以來經歷了10年的緊張高危期,也不同於90年代初的試探性懷疑期。這壹階段的基本特征是通過和平發展階段為和平統壹創造條件。具體來說,有三個新的特點突出出來,標誌著兩岸關系“螺旋式上升”的內涵。第壹,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路線圖初步形成,並在兩岸交流實踐中不斷深化。第二,雙方在政治和經濟互動方面積累了新的經驗。第三,通過經濟合作,雙方正在形成雙贏局面。

與此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兩岸政治經濟得到了持續、全面的發展。特別是在經濟方面,雙方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具有戰略意義,也是近年來兩岸關系發展最快、最突出的領域。2009年,大陸對臺灣采購約6543.8+04億美元,並采取措施支持臺資企業參與大陸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分享擴大內需帶來的商機,為幫助臺灣省提振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雙方在經濟合作機制化、產業合作對接、赴臺投資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產業合作搭橋、赴臺陸資取得新進展,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新協商: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新探索:兩岸產業合作“搭橋”;陸資入臺。

與此同時,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取得新突破。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血緣相近,文學相近,地理相近。文化和教育交流是克服政治和軍事障礙的重要手段。2009年7月,以促進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為主題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湖南長沙舉行。論壇的主要成果是提出六點建議:加強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深化兩岸文化產業合作,提升兩岸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促進兩岸教育交流合作,提高兩岸教育質量;* * *通過討論協商簽署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建立兩岸文化教育合作機制;加強兩岸新聞交流;支持臺資企業在大陸發展,推動兩岸節能環保、新能源產業合作。

正確認識兩岸關系現狀,準確把握兩岸關系發展趨勢。第壹,要繼續深入貫徹胡錦濤的“12?“31”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主題,既符合當前推進兩岸關系的現實需要,也反映了兩岸關系發展的客觀趨勢,也是堅持和平統壹原則的必然要求。全面認識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我國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選擇。第二,要全面把握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這是兩岸建立政治互信、加強對話合作的重要基礎。”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是兩岸保持良性互動、解決復雜問題的基本思路。先易後難、先政治後政治、有節奏、循序漸進是推進兩岸協商的基本思路。第三,要充分認識臺灣省政治社會形勢的復雜性和推動兩岸關系發展的艱巨性,“臺獨”分裂勢力仍然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障礙和威脅。壹些外部勢力仍在以各種方式幹涉臺灣省問題,阻礙兩岸關系的發展。解決制約兩岸關系深入發展的難題,消除“臺獨”思想對臺灣省人民造成的毒害,堅決挫敗臺灣省當局通過憲改謀求臺灣省法理獨立的活動。這是關系到國家核心利益的大事。目前,臺灣省當局不顧臺灣民意和國際社會的反對,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仍需要我們作出長期而艱巨的努力。第四,要深刻認識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正處於深入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期。我們要堅定信心,排除幹擾,努力保持兩岸關系發展的良好勢頭,不斷鞏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物質、文化和社會基礎,不斷增強兩岸經濟、文化、社會和民眾思想感情的大融合,不斷擴大支持和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力量,努力構建基礎堅實、支撐有力、內涵豐富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

當前,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新形勢啟示我們,要引導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壹,不僅要擱置爭議,而且要站在贏得臺灣省民心的戰略高度,在經濟、文化、社會交流等方面不斷細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路線圖。胡錦濤的六點主張立足現實、著眼長遠,提出了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的戰略要求,體現了解決兩岸關系重大問題的新理念新思想,也體現了破解難題、打開僵局的政治智慧。落實胡錦濤的六點主張已成為大陸對臺工作的主軸。今後要更加註重臺灣省民特別是基層民眾廣泛參與兩岸經濟社會合作進程,註重維護臺灣省同胞切身利益,推動兩岸更好發展。兩岸和平統壹“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當今世界和平發展的潮流”,為兩岸同胞描繪了壹幅美好的畫卷。另壹方面,積極引導兩岸關系走向。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平是發展的保證。維護臺海和平,促進兩岸繁榮,就要繼續推進各項事業改革發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看到兩岸關系新局面的人也看到了:

1.對兩岸關系新形勢的看法

2.2016兩岸關系形勢政策文件

3.2016兩岸關系形勢與政策範文

4.兩岸關系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趨勢

  • 上一篇:5篇關於創業的議論文
  • 下一篇:入選疫情防控800字作文,初中範文4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