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國家立法與行政立法在制定程序和監督過程中的異同

國家立法與行政立法在制定程序和監督過程中的異同

(壹)行政立法緩慢且嚴重滯後,不能適應行政管理的需要。

雖然建國以來我國頒布了大量的行政法規,但由於現代社會行政事務的日益復雜和快速變化,我國的行政立法遠遠落後於實際需要,許多領域還存在法律空白,給依法行政帶來困難,也給違法者以可乘之機。比如,由於我國沒有統壹的行政程序法,壹些法律法規也沒有最低限度的程序和時效要求,行政機關按照任意程序行使權力,或者違法設置重重程序壁壘,故意刁難相對人,甚至玩弄程序為自己斂財,嚴重阻礙了依法行政的實現。由於經濟體制的轉型,在壹些經濟管理領域,政策仍然取代法律。這種情況在短時間內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須盡快改善,以適應依法行政的需要。

(二)行政和立法體系不完善,缺乏法制必須統壹的觀念。

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行為是根據權力機關的授權進行的,是從屬立法。必須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不能與之相抵觸,否則無效。同時,上下級之間的規範性文件應當協調壹致,下級行政機關制定的規範性文件不能與上級行政機關制定的規範性文件相抵觸。我國憲法規定,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1]國務院各部委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規章,[2]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3]

我國現行立法體制在行政立法權的歸屬上已經形成了壹個基本完善的體系,但是在立法權的劃分上還沒有壹個統壹的、明確的、具體的規定。立法主體之間立法權限劃分不明確,政府各部門都認為自己有立法權,都主動制定規範性文件,帶來了壹系列法律沖突,其中最明顯的是部頒規章與地方性法規的沖突,甚至是地方性法規與國務院法規的不壹致,破壞了國家法制的統壹。

(3)行政立法程序缺乏民主。

目前,我國還沒有統壹的行政程序法。至於行政立法程序,我們有的只是國務院頒布的1987《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規定》和部分省市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制定程序規則》。據此,我國行政立法程序壹般為:規劃、起草、協商協調、審查、通過、審批、備案、公布。總的來說,這些程序基本上都是內部程序,其公開性遠遠達不到現代行政法制的要求。從內容上看,主要涉及行政機關內部立法工作的協調,基本上是協調行政機關內部的立法關系,與行政機關外部關系不大。沒有向社會公布,也沒有征求利害關系人意見的程序要求。因此,規範性文件多為行政機關單方面作出的決定,缺乏民主性。

(D)缺乏對行政立法的有效監督。

行政立法權的行使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對這壹權力的行使有壹個完整的監督程序。我國沒有有效的監督行政立法的程序,可以說我國行政立法存在的各種問題都與此有關。在監督程序上,也側重於內部監督,如審批、核準、備案等,都是行政系統內部的自我評價。嚴格來說,行政機關的立法是否合理、合法、具有普遍約束力,不能僅由行政機關內部制度來評價,而需要行政機關之外的相關第三方進行客觀的審查和監督。我國憲法賦予權力機關撤銷行政機關違法、不當的法律法規的權力,但這種監督沒有完備的程序保障,形同虛設,難以實施。目前,我國法律只賦予人民法院對行政立法的審查權,人民法院無權撤銷行政立法。可見,行政立法在監督程序上缺乏有效性,行政立法監督制度有待完善。

  • 上一篇:廣東省宗教事務管理條例
  • 下一篇:杭州高鐵防疫熱線1258088杭州高鐵疫情防控中心咨詢電話。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