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香港)國際教育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上海影響力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裁
■北京影響力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培訓協會秘書長
■上海演講協會常務理事
■有影響力的商學院院長
■影響力教育培訓集團董事長。
■著名企業管理培訓機構“影響力培訓”創始人。
■亞洲八大名師之壹
■國內頂尖成功培訓專家之壹,典型的成功從業者。
■上海市言語研究會常務理事、培訓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培訓論壇組委會執行主席。
■著有《中國成功學第壹本暢銷書》、《成功必有路》、《並非不可能》,2002年企業戰術管理暢銷書。
■ 1991南下珠海創業。公司房地產項目投資規模壹度達到9000多萬元,隨後公司在“房地產泡沫潮”中宣告破產。1995年底,我壹個人來到上海,再次從零開始生活,成立了“影響力培訓”機構。該機構被國內某著名專業網站評為“2001年度中國十大工商管理咨詢機構”之壹,並被行業大會組織的中國培訓論壇評選為“2002年度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培訓公司”。
■國內知名職業成功培訓師,曾親自為1100多家知名企業(包括1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提供專業培訓。其課程學員滿意率連續三年超過97%,其中2003年達到99.37%,創下了培訓領域的奇跡。
■發起“影響力培訓”標準授權課程和“中國企業培訓師”認證標準,致力於普及中國企業必修課程。
中國領導力首期培訓班!50萬中小企業總裁管理利器!《領袖的風格》是易發久影響力培訓集團基於個人經歷、對成功的感知和對領袖的理解而開設的“核心品牌課程”。是中國管理咨詢領域的第壹個原創產品,被譽為“中國最強大的課程之壹”、“中國培訓人數最多的課程之壹”、“中國持續滿意率最高的課程之壹”。是壹個人壹生絕對要經歷壹次的洗禮!
十年磨礪鑄造品牌
10年來,《領袖風範》這門課壹直是易發久教授的核心課程。經過10余年的積累打磨,不斷總結探索,已培訓“領袖風采”學員數萬人,課程學員滿意率統計結果連續五年超過97%,其中2005年為99.52%,創下了培訓領域的奇跡。
在10期間,近3000家知名企業(包括中國13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接受了“領導風格”的培訓。協助德國AMC廚具公司銷售業績五年增長20倍。協助三星電子公司第壹分部兩年內業績翻倍10倍;已協助上海在線某項目團隊當月績效提升3倍;已協助深圳百麗鞋業集團公司全年業績增長近1倍;被美國強生公司壹個大區的經理評價為價值600萬的壹堂課!
現在,“領導風格”已經成為影響力培訓團的“核心品牌課程”。它用81金鑰匙打造團隊的無限潛能,直接研究學員和機構提出的12000多個實際問題,提供被眾多學員譽為具有“黃金價值”的25個解決方案,為企業團隊解決了震撼人心的“秘密”;為企業團隊的管理插上了翅膀,是壹生絕對應該經歷壹次的洗禮。
易發酒曾服務過的客戶:
華碩電腦、旺旺集團、東方航空、東方希望集團、可口可樂、均瑤集團、百麗集團、德國AMC廚具公司、強生(中國)醫療設備公司、惠普(中國)公司、上海貝爾公司、三星電子公司、浦發銀行、柯達電子公司...
易發久的專業背景:
影響力教育培訓集團董事長
上海影響力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裁。
知名企業管理培訓機構“影響力培訓”創始人。
上海市言語研究會常務理事,培訓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培訓論壇組委會執行主席。
國內頂尖的成功培訓專家之壹,典型的成功從業者。
2002年,著有暢銷書《成功必有路》和中國企業戰術管理暢銷書《並非不可能》。
易發九在珠海創業1991。公司房地產項目投資規模壹度達到9000多萬元,隨後公司在“房地產泡沫潮”中宣告破產。1995年底,易發九只身來到上海,再次創業,創建了壹家“影響力培訓”機構。該機構被國內某著名專業網站評為“2001年度中國十佳工商管理咨詢機構”,被某行業會議組織的中國培訓論壇評選為“2002年度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培訓公司”。
易發久是國內知名的職業成功培訓師。他曾親自為2000多家知名企業(包括90多家中國“世界500強”企業)提供專業培訓。易發久的課程滿意率連續三年超過97%,其中2003年為99.37%,創造了培訓領域的奇跡。
易發酒曾服務過的客戶:
華碩電腦、旺旺集團、東方航空、東方希望集團、可口可樂、均瑤集團、百麗集團、德國AMC廚具公司、強生(中國)醫療設備公司、惠普(中國)公司、上海貝爾公司、三星電子公司、浦發銀行、柯達電子公司...
寫作:
“壹定有辦法成功”和“並非不可能”
壹法九:壹種成功的經驗寫作法
第壹次失敗:落在壹個9000萬的地產項目上。
從65438到0989,從壹發九大畢業後,我留校當了壹年老師,然後從事了十幾個職業:管理農場,下鄉,做油漆工,開飯店,做流水線工人,甚至在歌廳做弦樂歌手。經過長期的奮鬥,壹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在珠海西區政府工作。當時他的工作職責還是很重要的,因為他所在的部門正好負責西開發區所有的招商引資工作,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找他這個科長拿批文。當時是1991年,正好是當地發展最快的時候。看到很多人因為他們的認可而成為百萬富翁,易發九心裏開始癢癢,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才能像他們壹樣。
沒想到機會來了。因為開發區鼓勵所有幹部利用自己的資源招商引資,易發九也趁機下海。當時政府給了他壹塊地,他找了幾個投資人:壹個香港的,壹個湖南的,還有壹個區裏的。此外,作為最小的投資者,他計劃在這塊土地上建壹棟23層的大樓。按照當時的運營比例,項目總投資為9000萬元,易發久的公司在項目完成後可以拿到1.2億元,最多只需要兩三年就可以達到這個目標。面對輕松的成功,易發九躊躇滿誌。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件發生了。1993,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內地資金開始凍結。1994,外來資金進不來,項目壹下子受到很大沖擊;到1994年底,整個項目因資金不足而難以開展。壹期投資2000多萬的項目就此止步,23層的宏偉藍圖2層剛剛建成。然後銀行和所有債權人開始追債,易發久不得不變賣財產還債。
這次事故對易發九的打擊很大。壹個本來可以賺1.2億的項目,沒有拿到壹分錢,反而欠了銀行和朋友很多錢。到1995結束時,他覺得這種情況不能再持續下去了。根據當時的情況,他判斷珠海的局勢不會很快恢復,他東山再起的唯壹辦法就是暫時離開珠海。
當時他腦子裏有四個地方可以選擇:北京、廣州、深圳、上海。他有條件去前三個地方,但最後選擇了陌生的上海。因為他認為上海是壹個商業運作比較規範的地方,是壹個妳可以做好規劃,通過努力完成自己原始積累的地方。另外,當時上海浦東開發剛剛起步,他相信憑自己的能力壹定能闖出壹片新天地,於是易發久帶著借來的3000元人民幣去了上海。
此時,巨大的考驗和挑戰擺在他面前,因為上海對易發九來說是壹個未知數,他需要從頭再來。
第二次失敗:從農民工變成投資人的夢想破滅了
剛到壹個陌生的地方,身無分文,很難征服世界。為了盡快還清債務,易發九下定決心,不能靠打工拿工資過日子。因為無論他掙多少錢,都還不清債務。當時他別無選擇,只能再次創業。創業需要投資,但是易發久沒錢的時候。我們做什麽呢他想了想,覺得只能選擇從智力投資項目入手。好在珠海作為經濟特區,有很多新的規劃思路,對易發九影響很大。他認為這可能是自己創業的突破口。
起初,他找到壹家賣優惠卡的公司,提出不投資,只靠自己的營銷方式運作,並要求智力股25%。考慮到這樣做沒有風險,我們公司的老板同意了他的條件。從此,易發九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為此他找到了很多推銷的方法。好事多磨。兩個月內,易發九賣出了300張。後來他才知道,公司經營了七八個月也沒賣出去那麽多。這是他來到公司的第壹個成果。為了拓展業務,壹發九當時還招了壹些業務人員。他利用晚上的時間培訓銷售人員,他總是給他們上12的課,向他們介紹他在珠海學到的先進方法,這是他第壹次開始教別人。
其實易發九最早接觸成功培訓是在珠海。當時他只是覺得這些知識很有用,但從來沒想過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業。12培訓班壹結束,業務人員普遍反映課程對他們來說很實用,大家都希望能和易發久壹起工作。於是易發九提出合資,最後他們總籌到了6萬。有了這6萬塊錢和幾百張底牌,對於壹個小公司來說,有了二次運營的基礎,所以他們做了壹系列的轉型,準備大幹壹場。
易發久還清楚地記得集資款全部收齊的那壹天,那家公司的老板找他談話。壹開始,老板猶豫了壹下,說了些不著邊際的話。後來,他切入了壹個核心問題。他對易發九說:“能不能不談股份,我請妳當總經理?”易發九聽後很驚訝,就問:“妳讓我當總經理,妳打算給我壹個月多少工資?”
對方回答:“妳說妳要多少?”
易發久說:“有壹點我可以肯定的是,妳養不起我,因為我已經欠了很多錢了,妳給的工資還不夠我還債。”所以易發久說,壹定要成為壹個企業的投資人。只有這樣,他才能掙更多的錢來還債。
為了說服對方,易發九也向對方展示了自己的價值。他說:“總經理,如果公司沒有我,妳只能賺50萬;如果這個公司有我,妳大概能賺500萬。雖然妳給了我25%,妳還有75%;雖然75%沒有100%那麽大,但500萬的75%總比50萬多。”道理大家都懂,但是那個公司總經理根本不聽,合作只好告壹段落。
第三次失敗:媒體商業計劃流產。
在上海的第壹次創業失敗後不久,易發久很快找到了另壹個合作夥伴——上海壹家報社的記者。
這個合作意向的達成,也得益於易發九來上海後最先認識的壹批人。當時易發九初來乍到。為了盡快融入上海本地生活,他在新聞百事通欄目花了50塊錢認識了壹群人,包括這位合夥人。那人跟報社有些合作關系,所以易發九在跟他策劃的時候,就想出了壹個* * *,就是在這個報社買壹個版面,然後辦壹個房地產專刊。當初他們的目標是做房地產生意,因為上海的房地產還處於起步階段,而易發久本來就是做房地產的,所以很容易就融入了這個行業。
考慮到僅僅做生意是不夠的,他們增加了會員制的內容,於是新項目開始運作。這次的合作形式和第壹次基本相同,對方不需要投入太多資金,但易發久自己運作,持股25%。這是易發久在上海第二次從零開始的創業嘗試。沒想到,當易發久帶領大家剛剛拉進8萬元廣告費的時候,歷史就開始重演了,這次合作只好到此為止。
第四次失敗:企業內訓項目沒能進行下去。
到了上海後,前兩次創業都以失敗告終,工資也沒多少,股份也沒拿到。當連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問題,易發久才深刻體會到窮是什麽滋味。記得有壹次,他從壹個地方坐車到住處,中途要倒車。那時候上海的公交車票是50美分壹張。上車後,易發九發現身上只剩五毛錢了。他不得不坐公共汽車,走了兩個多小時才回家。
而搬家的記憶也在他腦海裏揮之不去。從1996到1997的近兩年時間裏,易發九在上海換了11住所。人家平時搬的越來越好,他卻總是想辦法找壹個更便宜甚至免費的地方。在最艱難的日子裏,他壹日三餐只能吃泡面和饅頭填飽肚子,可見生活的窘迫。
為了生存,易發九不得不申請在壹家培訓中心做夜間兼職講座。雙方見面,他給對方看了之前跟業務人員講過的12課程。對方讓他試講,覺得不錯,就給他訂了課程。當時每小時30元,壹個晚上三個小時,這樣他每晚可以到90元,生活基本不成問題。
雖然易發久當時掙的錢不多,但是他攢了壹些錢,然後用這些錢去外面上壹些更高層次的課程。我記得有壹次,他去聽壹位來自臺灣省的講師的講座。當時,這位臺灣省人僅講半天就賺了5000元。這讓易發久大吃壹驚,半天課能拿到這麽多錢。他以為壹天能拿2000塊。
後來他居然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培訓中心的老板。老板聽後看了看他,對他說:“妳壹天拿兩千塊是不可能的,永遠不可能。妳知道我們校長壹月才2000塊錢。”
易發久覺得,以這個老板的思維方式,他在這個培訓中心不會有更大的發展。所以他很快就離開了培訓中心。
就這樣,易發久在上海遭遇了第三次也是最後壹次創業失敗。
第五次創業迎來成功。
離開培訓中心的第二個月,某保險公司邀請易發久給他們做講座。當時預定的講課費是2000元。原來,幾個月前,易發九經常去人才招聘市場。他沒有去應聘,而是借機向企業人事部門推銷自己的企業培訓課程。在那裏,他給保險公司壹位姓徐的人事主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記下了他的聯系方式。沒想到半年後許主任給他打電話,讓他去公司面試。會後,許主任告訴易發久,他本來想請香港的講師來講課,但是對方突然有事來不了,就讓易發久幫他挽回現場。
許主任怕易發九搞砸了,警告他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易發九為課程做了精心準備。上課那天,易發九打得還挺出彩的。壹下課,許主任就上前握著他的手說:“好!還不錯!”因為他的課程效果最終超出了對方的預期,公司最終付給他2500元作為獎勵。這是壹個重要的轉折點,因為從那時起,他的講課費開始以千元計算。當初培訓中心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在易發九離開後的第二個月就實現了。更重要的是,這次講座讓他走上了自由講師的道路。當時,當他告訴朋友,他決定做壹名自由講師,並計劃在三年內成為百萬富翁時,也遭到了大家的嘲笑。
為了拓展更多的客戶,有壹段時間,壹發九每天早上都要在壹個公用電話亭裏包兩部電話——壹部打出去,壹部回電話。有時候他要壹天打100字,把自己的培訓課程賣給企業。下午他選了幾個寫字樓“掃地”,也就是在家裏推銷他的課程。通過這種方法,他也收獲頗豐,有10多家公司邀請他講課。1998開始使用朋友借給他的辦公室,帶了三個人進行實體操作。前後只用了八個月,賺了65438+萬。過年期間,他還用這筆錢償還了珠海的部分欠款。而他的生意壹發不可收拾,成了11培訓企業和培訓中心的簽約講師,這些企業和培訓中心都在同時推廣他的課程。
到1999,他開始正式成立自己的公司,並命名為勵誌企業管理咨詢公司。
易發久壹邊教,壹邊不停地出去學習,讓自己的課越上越好。公司發展也很快。2000年,易發久的公司還被國內某知名培訓網站評為全國十佳咨詢培訓機構。而易發久的講課費只用了四年,從壹小時30元漲到壹小時後的1萬元。
易發本人在透露自己成功的秘訣時告訴記者:當初在珠海,有很多和他壹樣情況的朋友,有的在抱怨,有的在等待。而他能夠邁出這壹步,“積極”二字起了很大的作用。
易發久說:“‘積極’二字包括積極的思想、積極的準備、積極的發現方法、積極的行動,整個過程都是積極的。我越研究成功,越發現成功的本質是壹個哲學範疇,是壹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無論妳如何定義成功,積極總是對社會有價值的。積極的不壹定成功,消極的壹定失敗。”
易發久的書:
《成功必有路》榮獲“2002年中國成功學暢銷書”。
《並非不可能》是壹本企業戰術管理的暢銷書。
基本技能
夢想將會實現
學習改變命運的VCD
如何策劃壹張成功的人生CD
“21個決定妳人生的信念”CD
“優秀團隊* * *相同理念”教學課件
雙贏溝通——移情教學課件
創意訓練——頭腦風暴教學課件
硬道理(即將出版的書)
新華管理網[1][2]鐵營盤(即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