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漢語與中越文化交流?

漢語與中越文化交流?

漢語是人們交流的工具,是最具藝術魅力和審美情趣的載體。自公元前三世紀漢語傳入越南以來,在很長壹段時間裏,漢字被用作越南的主要交流工具。越南在傳播漢語的過程中,吸收和借鑒了漢字的特點,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語言。同時,漢語書面語言傳遞了兩國的文化信息,為中越兩國的物質、制度和文化交流搭建了橋梁。關鍵詞:中越文化交流漢語言文字是中國歷史文化的載體和表現形式,是中國文化輸出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作為中國的鄰國,兩國的語言都屬於單音節語系。據語言學家稱,越南語詞匯中有壹半以上是來自中國或中國的詞匯。其中,政治術語基本來源於漢語。漢字大量傳入越南,對越南的文化、文字和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長期以來,越南文化吸收和儲存了中國文化的精華,從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中國在出口的同時,也領略了許多越南文化的獨特魅力。作為中越文化交流的橋梁,漢語的影響由來已久。1漢語言傳入越南在越南建國之前,越南和中國就已經開始交流了。漢語傳入越南。據文獻記載,古西蜀的語言是最早的,影響也很大。其次,從公元前三世紀到公元前壹世紀,秦漢時期人們遷居越南,把漢語帶到了越南,至今越南還儲存著古代遺留下來的語言。大約在同壹時期,漢字也傳入越南。秦始皇統壹六國後,中國的文字也統壹了。中國北方人趙佗依靠秦人和九鎮的力量打敗了安陽王,並派出兩個使者治理當時叫嬌嬌的越國。而“似有文教之縣,有詩書之國俗。”隨著人口遷移和政治需要,越南語逐漸習得漢字。2中國語言文學在不同時期的傳播2.1公元前207年,秦去世。南海魏趙佗“攻桂林、項峻,立南越王,建南越國,定都番禺”。從這個時候到93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越南的歷史被稱為“北方附屬國時期”。秦漢時期,是中國語言文字傳入的初期。趙佗在位期間積極鼓勵漢語言文字研究。在越南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膠州外域》說:“秦羽徙於民,染與外族;月南舊風改變壹切,就是最好的解釋。公元1年,漢朝在南越設立交趾部,轄九郡。公元29年,漢中人廣被任命為交趾太守,南陽人嚴玖被任命為太守。他們積極傳播漢語,興辦學校,用禮儀教育人民。南越史書《大嶽史記,屬西漢》也說:“嶺南文風始而終。”“二喊”承襲趙佗,開導蒼梧廣信人屠燮。三國時期擔任交趾太守。當時,許多名人,如程冰,劉茜和薛宗,都來交趾避難。他們和屠呦呦為中國語言文字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土協,被越南史學界稱為“土王”、“南傳始祖”。隨著戰爭、名士交流、居民遷徙,漢語和漢字不斷傳入越南,從而形成了壹個* * *,另壹個* * *就是隋唐。這時候越南被稱為“安南”。隋唐在安南推行文教制度。比如公元845年,明確規定安南每年可以向中央派遣進士和明靜,在安南設置學校,發展文化教育。這些都為漢語和漢字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越南語系統全面地吸收了漢語詞匯。時至今日,越南語中還有不少進入唐朝的漢語借詞。2.2唐末,自由時期,唐門分裂,唐門衰落。公元968年,丁率領十二部使節統壹安南。越南封建國家正式建立,稱為“自治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帶音譯或音譯漢字的漢字開始出現,越南人將漢語言文字本土化,淡化了其異國情調,促進了漢語言文字的普及。同時,為了鞏固封建政權,越南統治者主動學習漢語和漢字,從而學習了中國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越南儒生以學習四書五經為修身養性,漢字至今被越南人稱為“儒字”。明朝駐總司令張甫曾三次派遣壹萬六千多名優秀人才到南京,明朝也派官員教他們閱讀和研究中國歷史。公元1070年,文廟的建立標誌著漢語在越南傳播的高峰。文廟以儒家思想為主,推崇孔子和國學。公元13世紀,壹種用漢字創造的越南語發音的“南字”產生了。由於統治者對漢語推崇備至,《南字》沒有推廣開來。當時的統治階級和知識分子都以習得漢語和漢字為榮。在幾個朝代,漢語都是官方語言,用於編纂史書和創作文學作品。道光十九年1839 * * *,越南阮富堯國王請求清朝的道光給他《康熙字典》,以便越南人民學習漢語。越南對中國語言和文字的學習壹直持續到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2.3從殖民時期到公元17世紀,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西方傳教士根據越南語方言和拉丁字母的發音制定設計的“國語漢字”。越南人開始普及這種語言。法國殖民者為了鞏固其統治,禁止越南人學習漢語。此後,中國語言文字在越南的地位逐漸下降,但千年以來的影響無法消除。越南語中有很多漢語詞,並沒有被替換,而是用新的方式書寫。即漢語借詞用普通話書寫,以延續漢語言文字的傳播。同時,隨著越南社會的發展,在引入新詞時,漢語仍然是主要語言。與此同時,許多中國作品被介紹到越南,尤其是在越南資產階級改革運動爆發之後。不僅是改革思想的著作,中國的古典詩詞、散文、戲劇作品、武俠小說都被翻譯成了漢字。在上述中國著作的幫助下,漢語繼續傳播到越南。在20世紀,越南人開始意識到漢語是研究越南歷史的關鍵,它在越南人的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越南開始恢復對中國語言文字的研究,並為此制定了壹系列計劃。漢語是中國文化最基本的細胞,也是傳播文化的重要媒介。時至今日,越南語中還保留了大量的漢語詞匯,這是中越兩國人民合作的產物。同時也承載了中越兩國的文化信息。它就像壹座連接兩國文化的橋梁,對中越兩國的物質、制度、精神文化都有著巨大的影響。3.1中國語言和物質文化交流中國和越南自古以來就是鄰邦,兩國的物質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中國古代文學觀》中記載“趾南有異裝。周公舉攝六年,禮樂制度,天下太平,雉獻三象九。“可以看出,越南產品很早以前就進入中國,此後兩國的物質文化交流更加豐富多彩,漢語言文字資料也是其中重要的壹部分。漢語在越南有著崇高的地位。為了學習它,統治者幾次向中國索要書籍。比如北宋李仁宗皇帝派使臣討城書。宋朝統治者決定購買除占蔔、禁書、兵書、歷算、詔令等書籍以外的“額外書籍”。同時,越南用自己的特產換取書籍。如1457,越王李俊的隨從老曾泰說:“詩和書如此受歡迎...自古以來,中國的每壹本書都是借來的...要帶土特產,風味之類的東西,容易流失,回歸狀態。“此外,中國還向越南贈送了書籍。贈書始於景德鎮二年,經考證,宋朝贈書越南的絡繹不絕。明清時期,品種開始增多。在明代,儒家書籍是主要的書籍,而在清代,他們都是丁於小學的書籍。在索要或贈送書籍之前,越南人民已經學會了漢語和漢字,然後他們深入研究了漢語和漢字。在這個過程中,它也為中國和越南留下了許多物質和文化遺產。3.2漢語言與中越制度文化的交流越南作為中國文化圈的壹部分,在制度文化上必然不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由於漢語的傳播及其在越南的獨特地位,越南在學習漢語的同時也充分利用了漢語。越南效仿中國建立了壹套法律法規體系,並使用了八股、詩歌、賦和財務策略以及中國的。同時設立學校,教學內容為儒家經典和中國朝代史。此外,483年定制的《渾德法典》,是以儒家倫理為基礎,參考《大明法》制定的法律條文,從而確定了家庭、山寨與整個社會的等級關系。越南接受了中國的許多傳統制度文化,同時又反哺中國,是深受中國法規制度影響的本土漢南經典。他們代表了越南文化回流到中國。這些漢文典籍使我們能夠了解越南的制度和文化特征。如《越史》第三卷記載李中興下西山,涉及歷代統制、兵制、賦稅等,並對李太祖至莫王朝的功臣、名儒、史家、名醫作了簡要介紹。3.3漢語和中越精神文化交流文化交流的最高層次是精神文化交流。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到,在漫長的漢語語言交流過程中,兩國的精神文化交流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直到現在,越南婚禮上還有大大的雙“嗨”;春節期間,門上要倒貼“福”字;過生日的時候,也要用“壽”字。越南也有壹些年紀很大的老人,有中國書法的基本功。逢年過節,都忙著寫春聯,享喪事,蓋房子,求爵位等。他們被稱為“儒家老人”。同時,因為歷代越南皇帝在向越南派遣使節進貢時,也是索要佛經的。掌握了中國語言和文字的越南人對佛經的理解與中國人相似。佛教經典的傳入深深影響了越南的宗教信仰。至今,許多越南家庭的書桌上或寺廟裏都有寫有漢字的佛經。在中國語言文字的傳播過程中,很多人都熟練地掌握了它們。所以從李朝到陳朝末年,都有人用漢字寫書寫詩。如陳末年,文人陳寫《獻冰壺》給雲:“城池幾度戰寒,歲月悠悠。散質可世用,心妒羞補。冷松葉晚菊園明徑,孤村美堂。聖賢若憐男,必願讓群雄為白頭。這首詩描寫了陳末年的官場及其政治的腐朽,以及作者的苦悶。再比如顏淵禪宗九祖楊孔祿的《延懷》:選壹個龍蛇可居之地,野情終日歡愉。有時直上孤峰之巔,冷得叫不出來。在禪詩中可以看到六朝隋唐時期中國禪宗對越南佛教的影響。同時也表現了李朝禪宗獨特的開朗性。這些作品是用中文寫的,所以難免不受中國人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影響。如李氏王朝的偉大始祖李寫的《遷都於沼》,就“像中國古典文學壹樣,展現了越南漢語言文學作品的“工整美”和“內斂美”。因為這些中國詩歌是越南人寫的,所以傳入中國時,其內容和風格也帶有越南人的思想和特色。總之,漢語是中國精神文化信息的載體。在交流過程中,它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可能被使用或啟用,為中越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結語在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21世紀初的近兩千年間,漢語和漢字不斷傳入越南,同時也承擔了中越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越南人學習漢語。它不僅是中越文化合作的重要橋梁,也是研究越南古代歷史文化的重要工具。漢語不僅成為了越南語文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文化也成為了越南文化的壹部分,也為中國打開了壹扇了解越南文化的大門。參考文獻【1】沈立新。中外文化交流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2]張秀敏。中越關系論文集。文史哲出版社,1992。[3]陳·。中越兩國人民的友好關系和文化交流。中國1957。[4]陳余龍等:《中國文化論綱——兼論中、朝、日、越文化交流》。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5]陳·。越南通史。戴克來,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6]黃國安。1986.[7]劉禹贊。越南漢南古籍文獻學研究。中華書局,2007年。[8]陶維英。越南古代史。科學出版社,1959。[9]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越南歷史。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65438+.
  • 上一篇:國內外企業合理避稅的研究現狀200
  • 下一篇:何達大學有哪些自考專業,河南大學有哪些自考專業?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