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按投資或合作條件分配的基礎上,可在企業合同中約定提高外國投資者的收益分配比例;
(二)經財政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外國投資者可以在企業繳納所得稅前用利潤回收投資;
(三)經財政稅務機關和審批機關批準,外國投資者也可以用經營收入和產品分成的方式回收投資;
(4)合同中約定以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開辦費攤銷等其他方式收回投資。
外國投資者可以靈活選擇上述壹種或多種方式收回投資。稅前(稅後)利潤和產品(收益)的直接或間接分配不會減少企業的註冊資本,而資產折舊攤銷償還本金實際上是企業用資產償還投資,會減少企業的註冊資本。《合營企業會計制度》中詳細規定了用利潤償還本金的會計處理,但沒有說明其他償還本金的方法。筆者結合日常工作實踐談壹些粗淺的看法。
(壹)分產品(收益)入債務的會計處理根據增值稅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企業向投資者分配產品時,應作為對外銷售處理,不能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向外國投資者分配。壹般納稅人企業在轉移產品時應開具增值稅發票。用產品(收益)償還本金時,應增設“產品(收益)歸還投資”和“歸還投資”科目。
“產品(收益)回報投資”是壹個所有者權益科目,其貸方反映應回報的投資金額;借方反映沖銷後已歸還的投資金額,貸方余額反映未沖銷的投資金額,該金額通常發生在貸方。
“歸還投資”是壹個所有者權益(抵銷)賬戶,借方反映歸還的投資,貸方反映已沖銷的歸還投資,借方余額反映未沖銷的投資,平時金額在借方。
合作期滿清算時,對上述兩個科目的借方和貸方進行對沖,退回的外資調整為中資。都是“實收資本”的調整項目,在資產負債表的所有者權益中列示。壹增壹減不減少註冊資本。例如:
中外合作工業企業在合同中規定,企業的產品應返還外商投資。1998 5月,1000件產品被分銷到國外,用於歸還資本。對外銷售價格為每件80元,制造成本為每件60元,企業為壹般納稅人。
(1)產品發出時,開具增值稅發票,會計分錄為:
借:歸還投資-對外投資9.36萬元。
貸款:產品銷售收入8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600。
(2)同時減少所有者權益。
借方:未分配利潤9.36萬。
貸款:未分配利潤9.36萬。
(3)結轉產品成本
借方:產品銷售成本6000元。
貸:成品6000元。
(4)合作期滿,假設原對外投資資本為500萬元,企業產品已歸還,反映在“產品(收益)歸還投資”的貸方和“歸還投資”的借方,清算後中方繼續經營,應作如下調整分錄:
借:產品(收益)回報投資-外資500萬。
貸款:歸還投資-外資500萬。
同時,外資將調整為中資。
借:實收資本-外資500萬。
貸款:實收資本-中方資本500萬。
(2)折舊還本的會計處理。
合作企業的固定資產折舊,應當按照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執行。但是,為了加快償還外資,經稅務局批準,企業也可以采用加速折舊法。雖然合同中規定用折舊分期歸還對外投資,但提取的折舊並不存入專門的銀行賬戶,歸還對外投資時也不能從“累計折舊”賬戶中轉出本金金額,否則不能正確反映資產凈值,混淆了資產與資本的內在聯系。折舊提取減少資產凈值,折舊償還本金減少註冊資本。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的特殊處理方法,即增設“償還應付投資債務”和“折舊歸還投資”科目。
“償還投資應付款”是壹個負債科目,貸方反映應償還的投資金額,借方反映已償還的投資金額,貸方余額反映未償還的投資金額。
“折舊返還投資”是壹個所有者權益賬戶,是“實收資本”的調整賬戶。借款人反映的折舊返還投資金額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為“實收資本”的減項,貸款人壹般在合作到期時以實收資本科目進行套期。因此,通常的金額反映在借方。例如:
中外合作企業在合同中規定,外國投資應以固定資產折舊償還。折舊費1998 * * * 5萬元,其中生產部門固定資產3萬元,管理部門固定資產2萬元。
(1)本期計提折舊分錄:
借:制造費用-折舊費3萬元。
管理費用-折舊費20000元。
貸款;累計折舊50,000英鎊
(二)收回應返還的外商投資金額:
借:折舊歸還投資-外資5萬。
貸款:償還應付投資款-對外投資5萬元。
(3)用銀行存款支付時:
借:償還應付投資——對外投資5萬元。
貸款:銀行5萬。
(4)合作期滿,按合同清算後,固定資產全部歸中方所有,中方繼續經營。外資全部歸還後,應減少外資以減少企業註冊資本:
借:實收資本-外資
貸款:折舊返還資本-外資。
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和開辦費計入企業當期損益,減少了資產賬面價值,未形成專用基金。投資回報類似於折舊和還本的處理。把…記入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