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般規定
目的: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範和倡導文明行為,提高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適用範圍: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的文明行為促進活動。
定義:本條例所稱文明行為,是指遵守憲法、法律、法規的規定,符合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和社會公德要求,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社會秩序和安全,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行為。
2、文明行為規範
公民應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遵守法律法規,尊重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
倡導以下文明行為:
(1)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不亂穿馬路、不亂停放車輛;
(2)保持公共場所整潔,不隨地吐痰、亂扔垃圾;
(3)文明如廁,保持公廁清潔;
(4)在公共場所遵守禮儀、禮貌,使用文明語言,不喧嘩;
(五)合理利用公共場所的場地和設備進行娛樂、健身等活動;
(6)飼養寵物時,遵守相關規定,不幹擾他人生活;
(七)其他有益於社會文明進步的行為。
禁止下列不文明行為:
(1)隨地便溺、亂扔垃圾、亂寫亂畫;
(2)在公共場所吸煙;
(三)駕駛或者乘坐機動車時,向外拋擲物體的;
(四)在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燃放煙花爆竹的;
(五)其他損害公眾利益和社會文明的行為。
3.鼓勵和支持
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文明行為表彰獎勵制度,對文明行為及其推廣進行表彰獎勵。
鼓勵和支持單位和個人參與文明行為宣傳,捐贈或者贊助文明行為宣傳。
媒體要加強對文明行為的宣傳報道,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4、監督和處罰
行政執法部門應當依法查處違反本條例規定的不文明行為,並及時向社會公布處理結果。
對不文明行為人可以采取教育、勸阻、制止等措施進行處理。情節嚴重的,可以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價值;
1.規範文明行為:《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為人們提供了明確的行為準則和規範,指導人們什麽行為可以做,什麽行為不可以做。這有助於避免不良行為的出現,促進社會秩序的穩定與和諧。
2.提升社會文明程度:《促進文明行為條例》通過明確界定和宣傳文明行為的標準和要求,有助於提升社會文明程度,使人們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和行為規範。這不僅有助於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也有助於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制定和實施有助於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使人們在和諧友好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這不僅有助於減少社會矛盾和沖突,也有助於增強人們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4.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文明行為條例》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實施將有助於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發展。這不僅有助於提高人們的道德素質和文化素養,也有助於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發展。
5.推進法治建設:《促進文明行為條例》的制定和實施,有助於推進法治建設,讓人們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法律法規。這不僅有助於維護社會正義和公平,也有助於增強人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
6.提升國際競爭力: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制定和實施,有助於提高壹個城市的國際競爭力,使其在世界上更具影響力。這不僅有助於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和人才,也有助於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