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從發展績效的角度對文化產業進行研究的很少。侯運用數據包絡分析(DEA)和經濟增加值(EVA)從微觀角度綜合評價了2006年天津市文化產業投資的運行績效。郭國峰和鄭兆峰模擬了2008年中部六省文化產業的發展績效投入產出路徑,並研究了各省之間差異的原因。但這兩個研究都只是基於橫截面數據,並沒有討論文化產業發展績效的時間變化。李煒運用因子分析和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對2007-2009年中國各省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和績效水平進行了比較分析。基於中國文化產業1996-2009年的數據,楊誌勇構建了相關指標體系,定量分析了各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績效,並構建了模型檢驗文化產業的經濟效應。劉清收集了西部文化產業2003-2011的數據,對其發展績效進行評價,同時構建了Tobit模型,論證投融資環境在西部文化產業中的作用。總之,我國學者大多從區域角度對文化產業績效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但關於西北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績效的文獻很少。本文試圖從定量的角度評價甘肅省文化產業的發展績效,了解甘肅省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並提出相關對策。
2甘肅文化產業指標體系的建立
通過收集2065,438+02年全國365,438+0省份文化產業數據,從投入要素和效益產出兩個方面對甘肅省文化產業實力進行綜合評價。考慮到數據口徑統壹,所選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
3甘肅文化產業績效分析
本文利用SPSS軟件對365,438+0省份2065,438+02年的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數據進行建模,綜合分析評價365,438+0省份的投入產出水平,得出甘肅省文化產業績效發展水平。結果表明,KMO值為0.717和0.737,巴特利特值為0.000,投入指數和產出指數前兩個因子的累計方差貢獻率分別達到75.239%和76.286%。這說明變量之間是有相關性的,可以做因子分析,指標的因子可以代表原始數據的大部分信息。同時,從投入指標旋轉分量矩陣中提取的第壹因子F1對X9、X2、X6、X1、X7、X36指標的負荷很大,這些二級指標代表了文化產業基礎因子的投入程度,可以稱為基礎投入因子;第二個因素F2對X4、X2和X53指標的影響很大。這些因素可以提高消費者對文化產業的滿意率,增強文化產業的發展潛力,可以稱之為公共投入因素。從產出指數的旋轉分量矩陣中提取的第壹因子F3對四個因子Y1、Y2、Y6、Y54的負荷較大,表示文化產業資源投入的產出效果,可稱為效益產出因子。第二個因子F4對Y4、Y3和Y73指標的負荷很大,表明城市居民對文化消費的欲望,可以稱為公共產出因子。我國31省份之間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差距顯著。東部地區如廣東、浙江、江蘇等地文化產業發展最快,中部地區次之,而甘肅省所在的西北地區文化產業整體投入產出水平相對落後。從文化產業投入水平綜合評價得分來看,甘肅省文化產業投入綜合評價在全國排名第25位。其中基礎投資和公共投資排名分別為30位和12位。
因此,甘肅省的優勢是博物館和藝術表演團體,這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資源基礎。但文化產業從業人員數量、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數量和圖書館規模有限,政府和社會對文化產業的投入較低,沒有產生壹定的產業規模。此外,甘肅省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制約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從文化產業產出水平綜合評價得分來看,甘肅省文化產業產出綜合評價在全國排名第26位。其中效益產出和公共產出排名分別為28和18。可見,甘肅的國際外匯收入、接待國際遊客、報刊圖書業綜合競爭力不強,嚴重影響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廣播電視業和期刊業的快速發展在壹定程度上刺激了居民的文化需求。從綜合競爭力來看,甘肅省文化產業發展績效在全國排名第29位,整體競爭力較弱,遠遠落後於廣東、北京、上海前三名,而在西北地區僅略好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陜西、新疆等周邊地區文化產業競爭力強於甘肅。綜上所述,甘肅省文化產業的投入產出水平處於全國末位,整體綜合競爭力水平也較低。
4結論
結果表明,甘肅省文化產業處於成長發展初期,發展基礎薄弱,集群綜合競爭力弱,落後於中東部地區。文化資源整合挖掘不足,文化企業分散小,無法形成產業集群,發揮集聚效應;甘肅省人均收入低,文化消費需求不足。人才任用機制滯後。根據以上結論,可以提出以下五點建議來提高甘肅省文化產業績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