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什麽影響?
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被認為是孩子發展的重要環境和影響力量。俗話說:“壹年之季在於春,壹日之計在於晨。”對於人類個體生命來說,兒童處於生命的春天,即發展的初級階段,這是兒童身心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時期,其發展集中表現為各種心理活動的逐漸發生和出現,從共性到分化;從非常具體到抽象概括的出現;從完全被動到最初主動;從很亂到系統化萌芽;這種發展趨勢在心理學的各個方面都有特定的行為特征和表現。父母只有掌握了這些特點和具體表現,才能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有針對性地教育孩子。馬克思說:“法官的職責是執行法律,父母的職責是教育子女。”家庭是孩子的第壹所學校,也是壹生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為孩子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二,家庭教養方式的類型及其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父母教養方式壹般分為權威型、溺愛型、民主型、忽視型四種。
第壹,權威性。這個家庭的父母對孩子非常嚴格,在生活中有絕對的權威。父母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盲目行事。孩子們被要求絕對服從。父母完全不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他們習慣於對他們的孩子發號施令。他們往往把自己的主觀意願強加給孩子,孩子只能服從。所以孩子往往害怕、退縮、沒有安全感,也很難和同齡人交流。例如,在幼兒園的第壹天,有壹個叫榮蓉的孩子,他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哭。他像個大人壹樣非常開心,他媽媽也非常積極,不管孩子們喜歡還是不喜歡什麽舞蹈、繪畫和英語!但沒過多久,孩子不再活潑可愛,做事時她總是顯得不知所措。問她問題的時候,她也點頭,反而搖頭。原來她媽媽沒跟她商量就報了那麽多興趣班,還給她定了兩條規矩:壹是禁止和男生玩,所以蓉蓉玩的時候總想著這條規矩,不開心;第二,每天回家都要向媽媽匯報當天學了什麽英語。我媽不求則已,因為初來乍到英語,榮譽感小,不能壹直滿足她。所以孩子形成壹種無形的壓力——害怕犯錯,所以容易自閉。
第二,放縱。這種家庭的父母對孩子幾乎沒有什麽期望和要求。他們對孩子很溫柔,甚至可以無限制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任何需求。所以孩子往往容易沖動,缺乏自制力,有攻擊性;抗拒,不服從,對大人頤指氣使。
第三,民主。這個家庭的父母對孩子要求嚴格,但同時又能理解孩子,充滿愛心。他們可以平等的和孩子交流,接受孩子合理的意見和想法。他們會用尊重和愛來對待孩子,所以孩子自信快樂,有壹定的社交能力和自控能力。比如鄰居家六歲的月兒,曾經按照父母的意願開始學書法。在父母的督促下,她每天都練習書法。雖然她在書法方面取得了壹些進步,但她在學習時總是很累。過了壹段時間,她的父母也註意到了這壹點,找她談話。她告訴父母她的真實想法,並說她的興趣是學習彈鋼琴。她的父母沒有訓斥她,而是尊重她的選擇,滿足她的要求。因為興趣,她很自覺的彈鋼琴,在演奏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把每壹首曲子都表現的淋漓盡致。只有尊重孩子,以理服人,孩子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
第四,被忽視家庭的父母對孩子缺乏愛,缺乏行為要求和控制,缺乏對孩子任何行為反應的反饋和關註有積極的反應。被忽視的父母與孩子脫離,對孩子漠不關心,不理不睬,容易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出厭煩的態度,不給孩子最基本的愛和關註。這樣長大的孩子,往往容易沖動好鬥,自制力差,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漠不關心,社交水平低。他們壹般都比較內向,安靜,不愛說話,膽小,經常退縮。
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有賴於良好的教養方式。正如法國哲學家狄德羅所說,“人類的職責就是把世界變成天堂”。這樣的天堂不是對孩子的放縱,而是愛與歡樂的天空。在民主輕松的家庭裏,大人感情融洽,關系融洽,讓孩子感到輕松愉快,沒有任何精神壓力。這種環境會使兒童自發地陶醉於各種充滿樂趣的創造活動中,促進兒童心理的健康發展和創新意識的萌發。
2.父母如何營造適合孩子成長的和諧家庭氛圍?
(壹)父母給予子女真誠的愛,與時俱進,肩負教育子女的義務。想讓孩子成為壹個無辜的人,就需要從周圍的環境中獲得溫暖。這種溫暖來自父母的愛。父母之間真摯的愛情會在家庭中形成壹種溫暖的氛圍,這種氛圍壹定會為孩子的身心發展提供最肥沃的養分。孩子如果得到了關心愛護的體驗,得到了愛的尊重,就會身心愉悅;反而會影響孩子壹生的幸福。父母的真情,毫無保留地流進了孩子的心裏,在孩子的心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愛永遠不會被忘記。
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的主動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所以父母應該共同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研究表明,母親對孩子早期情緒和行為的培養有重要影響。然而,父親在兒童性別角色的習得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根植於“父子深情”的家庭教育的力量,可能是其他任何家庭教育手段無法比擬的。
人們認為家庭破裂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其實罪魁禍首是父母對教育的看法不同。獨生子女家庭的情況往往比非獨生子女更嚴重。尤其是孩子犯錯的時候,經常會有“爸爸打,媽媽護;爸爸批評,媽媽拐彎抹角的現象,甚至可能因為孩子的教育意見不壹致而引發“二人大戰”。家庭不合拍,無形中削弱了父母的威信,為孩子的不良行為創造了溫床。這樣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2)言行結合。
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要按照孩子的年齡接受程序,把言傳身教和身教結合起來,讓孩子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地模仿。無例可教,不牢固,不具體;言傳身教也是不夠的。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可塑性強,父母是他們的啟蒙老師。所以,父母要規範自己的行為,用愛培養孩子,用心照顧孩子。如果孩子是壹張白紙,如果家長不註意,很容易把壞習慣傳給孩子,在白紙上留下汙點。父母只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言行壹致,才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3)堅持人格平等。
平等是營造良好家庭氛圍的基礎。“蹲下,直視孩子”是每壹個家長和孩子在交往中應該遵循的原則。在壹個良好的家庭中,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興趣和自尊,不忽視孩子的地位,不輕視或壓制孩子的正確意見,不侮辱或體罰孩子。而是要把孩子當成家庭的壹員,和孩子討論家裏的各種瑣事,采納對的,在孩子錯的時候引導,讓孩子願意發表自己的意見。只有保持家庭成員的人格平等,他們之間才會沒有心理障礙。
(4)理性的愛和適度的要求相結合。
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認為的,尊重與需求之間存在“數學依賴”——即10與1的比值。也就是說,要在10次的基礎上,尊重孩子的人格。
愛是父母的天性,是教育的根本。父母通過無私的愛來影響孩子。他們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特點來教育孩子,既不鼓勵孩子成長,也不讓孩子隨波逐流;不是壹味的溺愛和縱容孩子,也不是過分的限制和壓迫孩子,而是壹種被接納和支配的愛。只有把情感和理智結合起來,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否則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障礙。
沒有要求就沒有教育,嚴格要求才是嚴肅有效的教育。但是,嚴格要求並不意味著過分苛刻和不合理的要求,而是基於教育目標,符合兒童身心發展水平。如果標準太高,孩子達不到,會讓孩子從不斷的自我懷疑走向自卑。所以,不要對孩子設定過高的期望和要求,要註意給孩子減輕過大的精神壓力。
3.家庭教育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
1,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方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有些家長對孩子要求嚴格,信奉棍棒教育,很容易使孩子形成懦弱、焦慮、冷漠等性格特征。相反,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溺愛和嬌慣,也會讓孩子顯得自負、任性、自我中心。
2.家庭氛圍的影響
家庭的心理氛圍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主要有兩種心理氛圍,壹種是親子關系,壹種是夫妻關系。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很多家長對孩子過於苛刻粗暴,缺乏與孩子良好的溝通,導致孩子性格內向、抑郁。這種情況下,如果孩子不能及時解決,很可能會出現心理疾病。
夫妻關系緊張造成的不良家庭氛圍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發展的壹大障礙。在父母經常吵架甚至家暴的家庭,孩子也會有心理創傷。從父母的相處模式中總結負面經驗,很容易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感到失望,對孩子的性格發展產生非常負面的影響。
3.家庭結構的影響
家庭結構主要指家庭成員的構成,家庭完整結構對孩子的影響壹直是心理學家的研究方向。缺乏母愛的孩子心理上沒有安全感,容易產生情感障礙。這樣的孩子容易孤僻,內向,冷漠。缺乏父愛的孩子,因為母愛而發展成溺愛的孩子,失去了家庭的穩定,弱化了教育功能。
4.父母心理健康的影響。
4.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第壹,家庭環境影響孩子的成長。因為環境因素具有普遍性、規律性、自然性和偶然性的特點,所以孩子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尤其是自發性,對教育既有平行又有矛盾的影響。此時,孩子的身心發展有時可能是有益的、積極的,有時也可能是不好的、消極的。因此,環境因素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家庭的影響下,有些孩子可以更早地表現出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俗話說“近墨者黑,近墨者黑”壹定意義上解釋了環境對人的作用。古代有“孟母三遷”,從“其宅近墓”到“遷城”,再到最後的“旁居秀才”,最終使蒙克在秀才的影響下成為秀才。這說明人們早就重視環境對人的影響作用。
第二,父母為孩子的成長樹立榜樣。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孩子生活的第壹環境。孩子真正的“啟蒙老師”是父母!教孩子做人,是孩子成長的首要條件。當孩子用探詢的目光看待這個世界的同時,當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眼中最常見的就是父母,他們的壹言壹行都在表達著自己的人生態度。父母壹開始總是無條件地被孩子認可,所以不是自覺的,而是模仿對象確定了。所以父母壹定要事事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作為正派人留在孩子心中。正直的人應該是正直的人,負責任的人,言行壹致的人,守時愛惜時間的人...那些貪婪、自私、斤斤計較、欺善怕惡、吹牛、違法亂紀、缺乏愛心的人最有損形象。壹旦印在孩子的腦海裏,不僅不可磨滅,更是日後與父母產生情感障礙的潛在原因。同時,也往往是孩子產生自憐、自閉、自暴自棄等病態心理的原因之壹。另外,要敢於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那種認為承認錯誤就意味著降低自己威信的思維,所以強詞奪理,甚至用開車來遏制孩子,是最愚蠢和不誠實的做法,會把失望、悲傷和鄙視刻在孩子的心裏。所以要塑造自己的形象,做孩子的“啟蒙老師”。
第三,父母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影響孩子的成長。
現在的家長大多忙於賺錢,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會忽略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壹些家長可能會簡單地認為,在孩子去的學校擁有最先進的學習工具是對教育的投資。其實家長對教育的重視,不僅僅是壹些物質上的簡單投入,更多的是對孩子心理的關心和呵護。首先要了解兒童心理,遵循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其次,在生活中,要教會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菲薄,從而正確待人接物。否則孩子會片面的認識別人,高估自己,遇到事情總會不開心,要麽是因為嫉妒別人,要麽是因為擔心和怨恨,會因為壹些不健康的情緒而失去快樂。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這是壹種積極的心理狀態。自信的基本點就是相信自己有完成某項任務的實力,哪怕任務很有挑戰性。自信來源於成功的經驗和父母的正確方式。欣賞孩子是每個父母對待孩子應該有的基本態度。最後,要教育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和挫折。世界上,孩子面前沒有鋪滿鮮花的路,只有等待他們收獲壹個又壹個果實,體驗成功的喜悅。沒有人能避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失敗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