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法是各種稅收法規的總稱。它是稅務機關收稅和納稅人納稅的法律依據。稅法包括稅收法律、法規、關稅條例、實施細則、征收辦法和其他有關稅收的規定。稅法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和頒布,或者由國家立法機關授權國家機關制定和頒布。
壹般來說,重大稅收法規都是由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並頒布實施的。稅收條例(草案)和征收辦法由國務院審議通過並公布實施;稅法實施細則由財政部根據稅收基本法規進行解釋和具體規定;有關地方稅的免征和具體征收管理制度壹般由省人大常委會或省人民政府規定。
稅法由壹些基本要素構成:納稅人、征稅對象和稅率。其他因素還包括:納稅環節、納稅期限、減免稅、違法處理等。
壹.納稅人
納稅人又稱納稅義務人,即納稅人,是指依照法律規定負有直接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納稅人和納稅人不壹樣。納稅人是國家征收的稅收的最終承擔者單位和個人。壹般情況下,納稅人也是納稅人,即稅收負擔最終由納稅人承擔。比如,承擔所得稅的納稅人就是納稅人。但是,有些稅種的納稅人與負納稅人並不壹致。例如,雖然流轉稅是由生產和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納稅人繳納的,但稅負是由商品或服務的最終消費者承擔的。
納稅人也不同於扣繳義務人。扣繳義務人由法律規定,在其經營活動中負責扣繳。
繳納稅款並向國庫繳納稅款的單位和個人。比如個人所得稅,由繳納收入的單位和個人代扣代繳。
納稅人有兩種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和法人是兩個對稱的法律概念。自然人是基於自然法而生,具有民事權利和義務的主體,包括國內公民、外國人和無國籍人。法人是自然人的對稱。根據《民法通則》第三十六條規定,法人是有獨立財產和經費,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社會團體。我國的法人主要有四種:事業單位法人、事業單位法人、企業法人、公司法人。
第二,征稅對象
征稅對象又稱征稅對象和征稅對象,是指征稅的對象,即征稅的標的物。例如,消費稅的對象是消費品(如煙、酒等。);房產稅是對房屋征收的。征稅對象是稅法最基本的要素,是區分不同稅種的主要標誌。
三。稅目
稅目是稅收對象的具體化,是稅法為劃分稅收對象而規定的具體稅種和稅目。比如消費稅有煙、酒、酒、化妝品等稅目。
第四,稅率
稅率是指應納稅額與征稅對象金額之間的比率。稅率是計算應納稅額的尺度,反映了稅收負擔的水平。中國現行稅率分為三種:
1.比例稅率。指按照固定比例確定的稅率,即不管征稅對象的金額大小,只采用固定比例。如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
(1)單壹比例稅率是指對同壹征稅對象的所有納稅人適用同壹比例稅率。
(2)差別比例稅率,是指同壹征稅對象的不同納稅人,按照不同的比例征稅。
(3)幅度比例稅率是指對於同壹征稅對象,稅法只規定最低稅率和最高稅率,各地區在此範圍內確定具體適用的稅率。
2.累進稅率。指根據征稅對象的金額確定的不同檔次的稅率,征稅對象的金額越高,稅率越高;反之,征稅對象金額越小,稅率越低。比如個人所得稅稅率的確定。
3.固定稅率。
征稅對象的計量單位直接規定了應納稅額的稅率形式。征稅對象的計量單位可以是其自然單位,也可以是特殊的復合單位。前者如現行稅制中的鹽稅以鹽的噸位為計量單位,資源稅中的天然氣以千立方米為計量單位。采用固定稅率,稅額與征稅對象數量成正比。
我國現行稅制中有四種形式的固定稅率:
(1)地區差別固定稅率,即根據不同地區對同壹征稅對象規定不同的稅額。它具有調節不同地區間收入差異的功能。
(2)分類分級固定稅率,即按照壹定的標誌將征稅對象劃分為類別、項目或級別,然後根據不同的類別、項目或級別規定不同的稅額。
(3)範圍固定稅率,即在統壹規定的征稅範圍內,根據納稅人擁有的征稅對象或納稅行為的具體情況,確定納稅人的具體適用稅率。
(4)地區差異、分類與分級相結合的固定稅率,即在按照地區差異或分類與分級固定同壹征稅對象的前提下,實行有幅度的固定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