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業信用:企業之間在正常的商業活動和商品交易中,因延期付款或提前付款而產生的壹種常見的信用關系。
2.商業信用:壹個企業在商品銷售過程中給予另壹個企業的信用。比如原材料生產商給產品生產商授信,或者產品生產商給產品批發商授信,產品批發商給零售企業授信。
3.商業信用:指工商企業提供的與商品交易直接相關的信用形式。包括企業以賒銷和分期付款方式提供的信貸,以及在商品交易基礎上以首付款方式提供的信貸。
商業信用的主要形式有:賒購商品、預付款和商業匯票。
商業信用是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其巨大的外部性,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其他信貸的發展。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傳統信用本質上是壹種道德觀念,它包括兩部分,壹是自給自足的以身份為基礎的熟人社會的私人信用,二是相互依存的契約社會的商業信用。信用中國搭建中國信用監管平臺。因為儒家思想建立了制度化的法律和實踐體系,通過傳播逐漸滲透到習俗中,中國人通過權力、真理和制度的相互配合接受了這壹觀念。然而,商業信用由於缺乏社會的現實基礎、相應的證明其合理性的理論、制度的支持和合法性,處於壹種天然的失範狀態。這種契約社會培育的以平等互利為基礎、以誠實信用為標誌的商業倫理,在身份社會中缺乏存在的社會基礎。
商業信用本質上是建立在主觀誠實和客觀履行承諾的基礎上,產生的商業信任和贊美。所謂主觀誠實,是指在商業活動中,交易雙方主觀上是誠實善良的,除了公平交易的觀念之外,沒有其他欺詐的意圖和目的;所謂客觀履行承諾,是指商事主體應當對自己在交易中向對方作出的有效意思表示負責,並應當使其實際履行。可以說,商事信用是主觀和客觀的統壹,是商事主體在商事活動中主觀意思和客觀行為壹致性的體現。
特性
1.商業信用的主體是工商企業。
2.商業信用的客體主要是商品資本,所以是壹種實物信用。
3.商業信用和產業資本的變化是壹致的。
也就是說,商業信用的數量和規模與工業生產和商品流通的數量和規模是相適應的,動態趨勢是壹致的。
從法律角度來看,商業信用具有四個特征:
1.商業信用是財產,也就是說,它是壹種物化的信用。衡量商事主體信用程度的壹個重要標準是其擁有財產的多少。因此,我國《公司法》確立了嚴格的法定資本制度,旨在維護和保護中國商業信用企業在商業活動中的商業信用的財產基礎。
2.商事信用具有外部性,商事交易追求外在性,是以交易雙方表達的外在行為為基礎,根據外在行為推斷內在意思。其目的是保護交易安全,促進交易效率,也有助於社會穩定。
3.商業信用具有制度依賴性,需要許多具體的制度安排來推動。商業信用是在長期交易過程中各種商業習慣形成的壹種信任,在現代社會中逐漸制度化,如信息披露制度、公示制度、信托制度等。
4.商業信用具有非恒定的排他性,也就是說,它會隨著商業主體的經營狀況而處於壹個變化的過程中,企業經營不善和頻繁的不誠信行為可能會完全降低甚至喪失商業信用。
優點和缺點
1.商業信用的優勢在於方便和及時。
2、商業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
1)商業信用規模的局限性。受單個企業商品數量和規模的影響。
2)商業信用方向的限制。壹般由賣方提供給買方,受商品流通方向的限制。
3)商業信用期限的限制。受生產和商品流通周期的限制,只能是短期信貸。
4)商業信用接受者的局限性。壹般局限於企業。
5)此外,它還具有分散性和不穩定性等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