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會主義方向原則
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因此,我們制定的教育法規必須體現人民的意誌,遵循社會主義方向的原則。
2 .必須符合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
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是制定教育法規的直接依據,而教育法規則是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的具體化和文化化,是保證其實施的主要手段。
3.民主原則
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誌,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各種渠道參與立法活動,比如在立法過程中征求人民的意見。
4.實事求是原則(從中國國情出發)
實事求是的原則是要求制定教育法規時,必須從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實際國情、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現有的經濟基礎、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我國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和公民的普遍素質出發,而不是生搬硬套。
5.必須體現法律的基本特征。
包括穩定性和壹致性原則、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原則、規範性原則。比如我們國家的法律,原則上應該是方向壹致的,但是因為我們幅員遼闊,壹些個別地區會有壹些特殊的規範。
6.教育法規統壹協調的原則。
教育法規的統壹與協調,是指壹個國家的所有教育法規都要相互壹致、相互協調,不能相互矛盾。堅持教育法規統壹協調的原則,是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壹的具體體現。比如,我國的義務教育法不能和教育法沖突。
二,教育法規實施的原則
1.教育原則
在實施教育法律法規的過程中,要堅持教育為主,行政和司法強制為輔,使教育法律關系主體自覺學法、知法、守法。
2.有效性原則
這壹原則是指在執行教育法規時,要明確把握各種教育法規的適用範圍。包括教育法規的形式效力、時間效力、空間效力和人的效力。
3.民主原則
這壹原則意味著,在實施教育法規的過程中,必須向公民明確陳述教育法規,保護公民的民主權益。比如教育行政部門在執法過程中,要公開透明,不能閉門造車。
4.平等的原則
所有中國人和公民在法律面前壹律平等。教育署署長的子女和普通家庭的子女同樣受到法律保護。
三、教育行政執法的原則
教育行政執法不是任意執法活動,必須遵循合法、越權、權責統壹、激惹、理性、公開、公平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
所謂合法性原則,簡而言之就是教育行政執法必須符合相關法律法規。這是由教育行政執法是壹項法律活動決定的。
2.越權無效原則
這壹原則來源於合法性原則並否定了合法性原則。其含義意味著超越法定權限的教育行政執法是無效的。比如對學校衛生工作的監督檢查,必須有衛生部門參與;是否符合衛生標準的評價必須由衛生部門做出,否則為無效檢查。
3.權責統壹原則
在教育行政執法過程中,教育行政機關依據職責權限對教育行政相對人適用法律規範,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比如教育行政部門允許根據申請材料和程序設立學校。如果因學校申報材料弄虛作假導致辦學質量難以保證,那麽批準其設立的教育行政部門和相應負責人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4.應急原則
緊急性原則是在行政法確定的行政緊急權力的基礎上提出的。其含義是指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緊急情況下,違法行為可以有效。偶然性原則是罪刑法定原則的特例。比如地震時,中小學停課就是應急原則的體現。
5.合理性原則
這壹原則是指教育行政執法中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的客觀、適度、合理的內容。這壹原則是針對教育行政執法中自由裁量權的存在而提出的。比如執法部門有了壹定的權限,就會從輕處罰,從重處罰。
6.公開、公平的原則
由於教育行政執法具有單方權威性和強制性的特點,因此也應遵循公開、公正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