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
與原《制度》相比,新《制度》從六個方面進行了修訂:
其中,課後服務等服務收費有三項管理要求:
新《制度》旨在進壹步規範中小學財務行為,這是好事。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不滿:
“不收費不是學校,什麽都收。”
“經過管理要求,更是肆無忌憚。”
尤其是對於“課後延時服務收費”的問題,甚至有網友表示:
“學生減負+課後服務費=為學校增收=學生減負+增加家長支出。"
“課後服務費是給學校老師創收的。”
甚至有網友呼籲:取消課後延時服務!
課後延遲服務
2021年9月至2021年9月,全國各省市開始實施“5+2”課後延時服務。
即學校每周要開展五天課後服務,每天至少兩個小時。
結束時間應與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
為保障教師權益,促進教師教學動力,各地陸續出臺了“5+2”服務收費標準。
比如江蘇、內蒙古,參加延時服務的學生每學期需要交300元,以保證參加服務的老師工資不低於60元。
在天津,課後服務費原則上不高於每個學生每月180元,初中晚自習班原則上不高於每個學生每月100元。
Xi市中小學課後服務收費標準為小學生140元/人/月,中學生100元/人/月。
深圳壹學年收費1,000元,每學期分攤500元。
“收費標準”壹出臺,果然網友炸了鍋。
有網友質疑:課後服務不應該免費嗎?
有網友肯定學校是變相收費,因為課後服務不是上課,所以收費不合理。
甚至有不少網友羨慕地說:“當老師真好!壹天兩節課,早下班,寒暑假,還有壹個課後延時服務幫老師增加收入,簡直不要太爽。”
看到網友的這些評論,作為老師的我感到很無奈。
甚至有壹種“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感覺。
02
“5+2”模式
教師的負擔越來越重。
課後延時服務,到底服務了誰?
主要是為了方便家長,壹定程度上解決了“接送孩子難”的問題。
但是對於老師來說,這個政策就不那麽人性化了。
體驗過課後延時服務的老師都說:比以前累了。
壹位47歲的老師在網上發帖:
“我今年47歲,每天10多個小時的工作量讓我越來越難以承受。以前下班回家吃飯,散步。現在吃完飯連站都不想站了。我忙得身體越來越差,精力越來越差。”
課後延時服務,雖然老師輪流負責。
但作為班主任,她要等班上最後壹個學生走了才能走。
壹位初中老師說:“我們壹天要幹12個小時,真的累得沒話說。”
老師也有家人要照顧,但是自從課後延時服務發出後,多少老師都沒有時間去關註家人了。
而且課後延時服務不是正常上課,而是老師組織的活動。
如綜合練習、課後閱讀、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等。
這樣看來,就不是壹般的亂了。如果不好,老師會違規被投訴。
在“5+2”模式下,不就是壹個老師因為給學生上課而被家長投訴嗎?
“雙減”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課後延時服務讓家長開心,卻傷害了老師。
03
壹個人戴幾頂帽子。
壹線老師累壞了。
在許多人看來,教師的工作很輕松。
每天上完兩三節課,就可以躲在辦公室玩手機,和其他老師說說笑笑。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教師節的工作真的很輕松嗎?
有壹幅漫畫生動地再現了教師節的生活。
這只是老師的日常工作,還有無數的非教學任務。
在《只有畜牧局沒有給教師分配任務》壹文中,統計了教師接到的非教學任務。
壹位老師無奈地說:“我教英語和數學,壹周上四節課就有延遲。學校總是搞這個活動,那個活動,要求所有老師都要參加,沒課的時候還要上課。”根本沒時間改作業備課。真的很累。"
除了日常的教學任務,老師還有數不清的非教學任務。
本來壹天到晚忙,現在又加了課後延時服務,對很多壹線老師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老師的負擔太重,影響極其重大。
《中國教育報》曾做過壹項調查,結果表明:
我國教師亞健康占565,438+0%,疾病狀態占34%。
也就是說,85%的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
甚至有壹項研究顯示,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5歲,而教師的平均壽命只有20年。
沈重的負擔讓老師喘不過氣來。
就算老師是鐵打的,也扛不住這麽壹把火來燒我們啊!
04
老師是人,不是神。
不要讓老師流汗流淚。
在教職員工中,壹直有壹句自嘲的口頭禪:
“起得比雞早,做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不如豬。
人累,心更累!工作辛苦不辛苦,大家都知道;生活艱辛,五味俱全!"
累是教師的正常工作,但比以前更累也是毋庸置疑的。
被逼得喘不過氣來,又要面對各種偏見和誤解的老師,如何專心教學,以禪修育人?
錢理群先生說:“我們當然想減輕學生的負擔,但為什麽不先減輕教師的負擔呢?”
關註教師的幸福,從來沒有比現在更迫切。
首先,我們應該減輕教師的負擔。
全面實行教師彈性工作制:早到晚歸晚歸,同時適當休假。
進壹步完善課後延時服務:支持參與課後服務的教師申請自選休假,保障教師必要的休息時間。
有效減少教師的非教學任務:減少非教學任務,讓教師的精力回歸課堂本身。
第二,提高教師待遇。
老師應該有所貢獻,但不是沒有底線。
老師是人,不是神,也有父母和孩子。如果不提高老師的待遇,課後延時服務的質量很可能難以保證。
要保證課後延時服務的質量,必須體現教師報酬,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最後,請對老師多壹些理解和寬容。
教師不僅是園丁和蠟燭,也是普通人。不要等到沒人想當老師的時候才知道當老師的不易。
請不要對老師太苛刻,也不要亂指責老師。
如果所有老師的付出都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得到社會的認可,我相信他們再苦再累也能堅持下來。
讓老師的身份回歸質樸,讓教育回歸初心!
真正讓“雙減”下的教育在不降低“質量”的前提下降低“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