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金融機構規避自身資產負債風險或在衍生產品交易中獲利。金融機構在從事此類業務時,被視為衍生產品的最終用戶。
(2)金融機構向客戶(包括金融機構)提供衍生產品交易服務。金融機構從事此類業務時被視為衍生品交易商,能夠為其他交易商和客戶提供衍生品報價和交易服務的交易商被視為衍生品做市商。第五條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是金融機構從事衍生產品交易的監管機構。金融機構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應當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並接受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監督檢查。
非金融機構不得向客戶提供衍生產品交易服務。第六條金融機構從事與外匯、股票、商品相關的衍生產品交易以及場內衍生產品交易,應當遵守國家外匯管理等相關規定。第二章市場準入管理第七條申請從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金融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壹)具有完善的衍生產品交易風險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
(二)具有完善的衍生產品交易前、中、後自動銜接的業務處理系統和實時風險管理系統;
(三)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負責人應當具有5年以上直接參與衍生產品交易活動和風險管理的經歷,無不良記錄;
(四)至少有2名從事衍生產品或相關交易2年以上並接受過半年以上相關衍生產品交易技能專門培訓的交易員,至少有1名風險經理,至少有1名風險模型研究人員或風險分析師;以上人員均要求為專職人員,不得相互兼任,無不良記錄;
(五)有適當的交易場所和設備;
(六)外國銀行分行申請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時,其母國應具備監管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法律框架,其母國監管當局應具備相應的監管能力;
(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條件。
外國銀行分行申請開辦衍生產品交易,不符合上述第(壹)至第(五)項條件的,還應符合以下第(六)、(七)項條件:
(壹)獲得總行(地區總部)對該分行衍生產品交易品種和限額的正式授權;
(二)除總行另有規定外,分行所有衍生產品交易應通過授權總行(地區總部)系統實時進行,由總行(地區總部)統壹進行平盤交易、敞口管理和風險控制。第八條政策性銀行、中資商業銀行(不含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應由其法人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提出申請,並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批。
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由其法人向所在地銀監局提交申請材料,經審查同意後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
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外資金融機構應向所在地銀監局提交經授權簽字人簽署的申請材料,經審查同意後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批;外資金融機構擬在中國境內兩家及以上分行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可由外資法人機構總部或外國銀行主報告行統壹向所在地銀監局提交申請材料,經審查同意後,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批。第九條申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金融機構應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或其派出機構提交下列文件和資料(壹式三份):
(壹)開辦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申請報告、可行性報告和商業計劃書或交易展示計劃;
(二)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
(三)衍生產品交易的會計制度。
(四)負責人和主要交易員的姓名和簡歷;
(五)風險暴露量化或限額的授權管理制度;
(六)交易場所、設備和系統的安全測試報告;
(七)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要求的其他文件和資料。
此外,不符合第七條第壹款第(壹)至第(五)項所列條件的外國銀行分行,還應向所在地銀監局提交下列文件:
(壹)總行(地區總部)對該分行衍生產品交易品種和限額的正式書面授權文件;
(二)除其總行另有規定外,由其總行(地區總部)出具的承諾函,保證該分行所有衍生產品交易通過總行(地區總部)授權交易系統實時進行,由其總行(地區總部)負責平盤交易、敞口管理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