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近代早期的思想解放有什麽特點?

近代早期的思想解放有什麽特點?

學習西方的物質文明——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學習西方的民主精神和科學態度——接受馬克思主義——“走自己的路”——文革後重新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2.進化過程:

(1)2009年65438+40 ~ 60年代:主要學習西方物質文明。

(1)內容:①魏源、林則徐提倡“向西方學習”;(2)洪秀全、洪仁玕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③洋務派與頑固派的爭論。

(2)特點:①先進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和農民革命領袖探索救國道路;②向英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③顯示了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的開端;(4)“師夷長技”,深受工業革命影響;⑤洋務派與頑固派的論戰,形成了近代中國第壹次思想解放潮流。

(2)65438+2009年底20世紀初:進入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階段。

(1)內容:①19年底,資產階級改良派與頑固派展開論戰,其實質是資產階級思想與封建思想的對抗,使壹部分知識分子擺脫了封建思想的束縛,形成了近代中國第壹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動了維新變法的熱潮。(2) 1905-1907,資產階級革命派和立憲保皇派發生了壹場論戰。爭論的核心問題是是否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由此,民主革命思想進壹步傳播,形成了近代中國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高潮的到來。

(2)特點:①中國先進分子對西方問題的認識進入了更深層次;(2)從資產階級改革思想到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4)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對西方經濟政治制度的學習從書本、文字變成了資產階級的實際行動,維新運動、辛亥革命相繼出現;④從學習日本走改良之路到學習歐美走革命之路。

(3)新文化運動初期:為學習西方民主精神和科學思想而發展。

(1)內容:民主科學與尊孔復古之爭始於1915。在西方民權、平等、進化論思想的指導下,陳獨秀等資產階級激進民主派大力宣傳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精神和科學態度,極大地動搖了封建正統觀念,形成了近代中國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為中國革命新時代的到來準備了條件。

(2)特點:①矛頭直指維護封建統治的儒學,從而使新文化運動對封建主義的批判比改良派和革命派更徹底;②既是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也是文學革命;③對待東西方文化的態度存在絕對傾向。

十月革命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日益傳播。

(1)內容:①十月革命把馬克思主義帶到了中國;②李大釗開始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③五四以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④“問題”與“主義”之爭,是馬克思主義與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在中國的第壹次交鋒。⑤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誕生了中國* * *產黨;⑤孫中山提出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反映了當時的時代潮流。

(2)特點:①從向西方學習到“向俄羅斯學習”;②從學習資本主義文明到接受社會主義思想;③運用馬克思主義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④新三民主義和* * *唯物主義廣泛流行。

(五)中國成立以來,由照搬蘇聯模式轉變為“走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道路”。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逐步擺脫了* * *生產者對中國革命的錯誤指導,走上了井岡山道路,實行了“工農武裝割據”,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

(2)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逐步擺脫了“蘇聯模式”的束縛,探索出適合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6)改革開放過程中: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到目前為止,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已經解放了四次:

第壹次發生在1978,突破了“兩個凡是”的思想禁錮,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的思想路線;

②第二次發生在1992,突破了“姓社姓資”的思想禁區,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目標。

第三次發生在1997,突破了“公姓為私”的理論誤區,對我國傳統公有制理論進行了重大修正;

④第四次發生在2001。著眼於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突破了“無產階級”的理論界限,科學回答了黨內外同誌十分關心的壹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 上一篇:股東大會記錄範文
  • 下一篇:林海音樂微博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