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經濟學發表論文,網絡購物,消費者權益,法律保護
壹、消費者網購經常遇到的壹些問題
(壹)網絡商家侵犯消費者知情權
我國相關法律明確規定,消費者有權了解所購買產品的真實信息。但由於網絡的虛擬性,壹些無良商家放在虛擬店鋪的商品圖片並不真實或者經過了某種特殊處理。因此誤導了消費者的消費意願,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消費者與商家之間交易的風險
現在網購使用的支付方式大多是網銀支付。但由於我國這方面的法律程序發展不完善,壹些不法分子利用壹些非法手段盜取消費者的賬戶密碼,導致消費者網銀財產莫名其妙的丟失,基本的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壹方面,由於網上支付系統還不夠完善,無法保證消費者的財產交易安全,導致很多消費者付款後沒有收到貨物,導致財產損失。
(三)網絡購物市場假冒偽劣產品泛濫
?在搜索欄中,只要我們輸入知名品牌名稱,就會出現很多相關產品。從商品的詳細信息來看,都屬於同壹個品牌,但價格相差甚遠。所以我們很難分辨是真是假。基本價格低的產品大多是假貨,價格差不多的不壹定是正品。消費者收到貨才能知道真偽。
(四)退換貨不便,售後服務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在日常生活中,當實體店的商品交易出現壹些質量問題時,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憑購物小票找到店家退貨。但在網購中,由於商品的銷售者沒有實體經營場所,基本不會給消費者開具購物發票等購物憑證。壹旦消費者遇到產品質量等問題要求退貨,商家會以各種理由拒絕退貨。再者,即使可以退貨,商家也會要求消費者承擔中間產生的郵費和運費,這不僅會給消費者帶來金錢損失,還會帶來時間不便。所以更多的消費者選擇不了,這也是商家另壹種鉆空子的方式。
(E)各種購物節造成的延遲收貨。
為了增加商品的發行量,網商在壹些特殊的節日會做壹些吸引消費者的活動,這些活動往往會得到消費者的強烈反響。由於銷量大,商家的發貨時間和快遞公司的發貨時間都會相應延遲。但對於壹些保質期要求高的商品,收貨延遲會嚴重影響其質量。
二,解決上述問題的相應法律措施
(壹)建立和完善網上商品交易系統。
從傳統的交易形式來看,商家的經營活動需要在實名登記系統中到工商局辦理相關營業執照,並得到相關部門的檢查和許可後才能經營。但是今天網絡市場的開放省略了這些必要的步驟,所以有很大的漏洞。對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壹,賣家在網上開店賣貨必須使用實名登記制度。這就需要網絡交易監管部門對其身份的真實性進行審查,通過審查後才能經營。其次,第三方支付平臺也要對商家的準入資質進行把關,防止雙方建立不利於消費者的合作關系。最重要的是建立壹些相關機構對網絡交易的運作進行監督檢查,不給不符合經營資質的商家發放營業執照,用壹些有效的手段控制商家的不合規行為,可以減少買賣雙方的糾紛。因此,國家建立和完善網上商品交易制度,保護消費者權益顯得尤為重要。
(二)完善網上支付的司法制度。
建立和完善第三方進入市場的準入制度,適當提高第三方進入市場的要求,從而提高對整個支付行業的要求,使網絡支付行業更加健康發展。建立有效的解決買賣雙方糾紛的機制,制定壹些買賣雙方的相關規則,明確雙方的責任,有效減少糾紛。最好賦予這些規則相應的法律效力,在交易過程中給予雙方壹些有效的保護。比如淘寶交易網可以制定淘寶交易判斷規則。如果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發現不妥,應嚴格按照淘寶交易判斷規則規定的相關管理規定,給予壹定的處罰措施。
(3)賦予消費者拒絕權。
由於網購的虛擬性,消費者在購買的過程中不接觸實物,只通過圖片或買家的評論來判斷商品的好壞,所以並不能百分百確定賣家的商品壹定是正品。如果消費者收到假冒偽劣產品,他們應該有權拒絕。為了防止消費者鉆空子,消費者在收貨時,要及時檢查商品質量,如果與商家描述的事實不符,可以要求拒收。但驗貨後不能退貨,賣家的基本權益需要得到壹定程度的維護。這既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又賦予了其壹定的義務,維護了網購交易的正常秩序。
(四)給予消費者免費退貨的權利。
退貨費用應該由誰來承擔或者如何分擔,是消費者特別關心的問題。關於退換貨問題,相關政策應該給予消費者免費退換貨的權利。消費者不應因商家或快遞公司延遲發貨而承擔超過及時付款期限的責任,雙方的交易應從收貨時間和地點開始。在規定期限內商品出現非人為質量問題的,消費者有權要求商家免費退貨。商家不應拒絕消費者的合理要求,應當給予消費者免費退貨的服務。
(五)加大消費者權益宣傳力度。
消除網購的誤區和盲區,需要社會加強這方面的輿論監督,讓國家和相關部門重視起來,共同營造良好的網購環境。積極有效地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嚴厲打擊虛擬網購中壹些不法商家的違法行為。通過各種渠道向網絡消費者普及如何維護自身權益的法律知識,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發現網絡交易中損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要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並盡快公之於眾。這樣可以讓大眾消費者提高警惕,提高網購的警惕性和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