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連日來,壹些地方借防疫之名“層層加碼”,濫用職權、刁難群眾,引發防疫變局。有些人不說,實際上是表面上堵控,無視群眾利益和民生訴求,隨意中斷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甚至無視群眾生命安全,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傷害了群眾的心。甚至還有壹些人趁機發大財。與疫情相比,這些現象刺痛了人們的心。由此產生的無助、厭倦甚至憤怒是可以理解的。
疫情防控是防病毒,不是防人;壹直以來都是“人民至上”,沒有所謂的“防疫第壹”。無論采取什麽樣的防控措施,都應該以讓社會盡快恢復正常、讓生活盡快回歸正軌為目標。所有的選擇都是我們通向這壹目標的“橋梁”和“船只”,而不是簡單地封鎖人防和不計成本地魯莽行事。
在溫嶺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實驗室裏,檢測人員正在進行核酸檢測。
壹個
這段時間,國際足聯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觀眾席上的人群沒有戴口罩,肆意狂歡,這似乎與疫情前沒有什麽不同。有人問:“世界上許多國家現在都照常營業。不是躺平了嗎?”?他們‘放手’,為什麽我們不能?"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來看幾組數據:
我們先來看看確診病例。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6.36億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660萬例。最近幾天,有23萬確診病例和428例死亡病例。其中,日本人口654.38+0.26億,每日新增確診病例9.8萬例;韓國人口超過5000萬,每天新增確診病例4.7萬例。
再來看醫療資源,今年中國每千人口醫療床位數為6.7張,而2020年韓國為12.65張,日本為12.63張,德國為7.82張。2020年中國每65438+萬人擁有4.5張ICU床位,德國為28.2張,美國為21.6張,法國為16.4張,日本為13.8張,全球平均水平為10張。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的重癥患者占據了美國ICU總容量的32.7%,新冠肺炎每654.38+萬人中約有7個ICU床位被重癥患者占據,這已經超過了中國每654.38+萬人中ICU床位的總數。
最後來看“壹老壹少”,截至2021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67億,少兒人口超過2.5億。“壹老壹少”群體非常龐大。新加坡最新數據顯示,60-69歲、70-79歲和80歲以上有疫苗保護的老年人死亡率分別為0.014%、0.064%和0.54%。無疫苗保護的三個年齡組的感染死亡率分別為0.19%、0.29%和2.5%。在中國,三個年齡組未完成疫苗接種的老年人人數分別約為2264萬、1.61.6萬和1.4萬。如果現在完全放開,按照新加坡的感染死亡率估算,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死亡人數將達到60萬左右。
雖然死亡人數是壹個冰冷的數字,但它最終會落在每個家庭的頭上。我們能接受身邊人離開的現實嗎?顯然是不能接受的。由於中國的社會制度、歷史、文化、價值觀和倫理道德,不允許我們眼睜睜地看著我們的父母、祖父母和孩子面臨死亡威脅而放棄。例如,在壹些西方國家,數百人在養老院死於疫情。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我國,我相信是無法接受的。了解了這壹點,我們就能理解我國為控制疫情所做的努力。
根據《柳葉刀》雜誌發表的壹篇論文,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球超額死亡率估計達到654.38+082萬人,超額死亡率為每654.38+00萬人中654.38+020.3人。美國超額死亡率為每65438+萬人179.3;中國的超額死亡率僅為0.6/654.38+萬人。
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談結果,不談過程。今天西方國家的“壹切如常”實際上是基於新鮮生命的逝去和破碎的家庭。根據最新數據,歐洲因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的人數已超過200萬,而美國因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的人數接近654.38+08萬,是世界上因疫情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至北京時間10月28日6時,新冠肺炎共有98568849例感染病例和1079197例死亡病例。
羨慕西方國家的自由和狂歡,卻忽視他們付出的慘痛代價,這是選擇性遺忘;談論“控制”和“釋放”疫情是壹個脫離中國國情和發展實際的烏托邦命題。如果把疫情比作壹條波濤洶湧的河流,為了抵達對岸,壹些國家選擇赤膊下水,優勝劣汰,默許壹部分人成為受害者;而中國選擇了同舟共濟* * *,* *共渡難關,並盡可能用壹艘大船給大家壹個生存的機會。當大船掙紮著逐漸靠近對岸時,如果我們盲目羨慕那些已經上岸的遊泳者,選擇跳船而不是和齊欣壹起劃船,那麽之前的許多努力可能會功虧壹簣。二
中國的抗疫之路從壹開始就不同於西方國家,貫穿其中的邏輯是“以人為本、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我記得從2019年底到2020年初,新冠肺炎的疫情形勢非常嚴峻。在病毒最強大的時候,我們深挖戰壕,果斷關閉漢鄂通道,全面打響武漢湖北保衛戰,短時間內遏制了疫情蔓延。隨著我國新增病例數逐步降至個位數,我們審時度勢,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使我國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成為全球唯壹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隨後,隨著病毒攻勢的減弱,國內疫情總體呈分散態勢。我們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采取常態化防控策略,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擊破,交出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亮眼成績單。
如今,面對病毒毒性逐漸減弱和傳播特征變化,我們堅持“動態清零”,突出“科學精準”,制定實施第九版防控方案,推出優化疫情防控20條措施,防控措施不斷叠代。
每壹次調整都遵循客觀規律,在多目標平衡中尋求最優解。
作為壹個人口超過14億的國家,中國大陸疫情累計死亡人數超過5200人。2021年中國GDP增長8.1%,2020年和2021年平均增長5.1%,是主要經濟體中的優等生。
憑借中國的制度優勢和資源配置,我們盡最大努力挽救了人們的生命,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發展,這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偉大成就。
桐鄉市移動核酸“采樣小屋”
三
近期,壹些地方在實施“動態清零”過程中,由於認識問題、能力問題、方法問題甚至背後的利益問題,導致防控政策走偏、變形、走樣,壹些地方甚至發生了本不該發生的悲劇。
政策保障沒有“壹盤棋”。“動態清零”的總方針和中央制定的優化防控20條措施在壹些地方有不同的解讀,這大大降低了中央政策的權威性。在壹些人眼裏,疫情防控只是管住自己的“小池塘”,而不是* * *管住流淌的“大河流”。因此會產生“流動性管理”,“我負責流量,妳負責管理”,其後果必然是“在壹個地方生病,多吃藥”。
政策執行“蹺蹺板”。對於疫情防控最新優化調整的實施,猶豫不決或溜之大吉都是危險的。壹些地方在“猛踩油門”後“熄火”,最後“退兩步”,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對穩定預期的渴望。在壹些地方,它要麽被“密封”要麽被“釋放”。如何小步慢走,如何更科學精準地防控,如何更合理有效地配置資源,遠沒有壹套結構化的“組合拳”。
“防疫第壹”取代“人民至上”。壹些地方以防疫為名,輕視民生經濟和人民生命。更重要的是,在政策執行中,新冠肺炎是唯壹的疾病,其他疾病無關緊要,這扭曲了“生命至上”的概念。有的給防疫“加了更多碼”,眼裏沒有法律和規則,甚至想出各種招數“對付”群眾,讓人民群眾感到心寒。
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容忽視,但將責任歸咎於“動態清零”政策也不現實。當前的疫情防控更像是壹場“利益平衡”,既需要壹顆看懂民生賬、政治賬和經濟賬的頭腦,也需要壹個多目標平衡中的“最優解”。如何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聚焦階段性目標,突出科學精準,確保政策不走樣、不變形,考驗著各級黨委政府的治理能力,也考驗著黨員幹部的智慧和擔當。
當然,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不能因為壹些地方執行疫情防控政策走樣、不科學、不準確,就完全否定我們的疫情防控政策和“動態清零”總方針。這是不合理的,但我們只看到了壹個地方的小邏輯,而忽略了疫情防控的大邏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個別防疫工作者暴露出能力和作風上的不足。我們不僅要指出他們並敦促他們改正,而且要認為所有的防疫工作者都是壞的,甚至站在群眾的對立面。更不能以花代樹,不能親臨現場,缺乏任何依據,借助拼接的視頻和圖片制造和傳播假新聞,唯恐天下不亂。四
走出疫情陰霾,不是“放下”和“不放下”就能解決的。爭論不會自動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是從具體環節入手,迅速提高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努力實現軟著陸管理。這是我們應該爭取的。
為什麽病毒致死率低時不能立即“放過”?以疫苗接種為例。在中國,80歲以上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僅為40%,兒童的疫苗接種率也不是很高,全民整體免疫水平不高。壹旦發生大規模感染,我們的醫療資源也可能面臨被瞬間滲透的風險。這個時候,與其糾結“放”與“不放”,不如先提高我們的疫苗水平,把我們的藥品準備得更充分,把重癥床位建得更大。我們家裏有“礦”,手裏有“糧”,面對任何潛在風險都不會驚慌失措。
為什麽會出現“壹刀切”和“層層加碼”的情況?有時,看似是創新舉措,實則是政策加碼;看起來不是“壹刀切”,實際上是在營造壹種搞“壹刀切”的概念。歸根結底是實事求是的意識太弱,實幹精神太弱,與時俱進的能力太弱。每壹個決定和每壹項措施都經過了仔細的判斷。落實到這個環節,就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導向,對防疫不力的要嚴肅處理,對那些“層層加碼”的要堅決問責,讓他們都成為“過街老鼠。”
為什麽有些地方防疫看似很辛苦,實則很“辛苦”?有些地方有“代碼”,但行不通。看似是大數據篩選,其實是人在操作;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縣都在制定自己的“代碼”。去壹個地方就要換壹個代碼,讓人“又累又不愛”。要盡快真正實現全國統壹健康碼標準,全國核酸檢測結果互聯互通,將先進地區精準智能管控經驗快速復制推廣到更多地方,“壹地創新、全國通用”。我們不應該讓所謂的本地化、行政化甚至利益集團阻礙技術經驗的普及,而是盡力讓數據多流動,讓病毒少流動,讓人民少折騰。
為什麽有時候妳不會說妳應該說的話,但“正確的事情”並不好,妳不能理解它?壹些黨員幹部在聚光燈下開展工作的能力較弱,要麽壹味回避和逃避群眾的關切,要麽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得很多,但結果不是群眾想聽到的,也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要曝光那些推卸責任、不該說的話,把那些說不好的人從發布會上趕下來,邀請更多有資格說的人,能夠說得好、說得清楚、說得準確的人,在不確定中給人們更多的確定性,讓權威的專業聲音站起來。
在杭甬高速寧波出口,工作人員嚴格值守。
每壹項能力的背後,都有壹個共同的價值考量,那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公眾的呼聲和呼籲壹直是我們調整和優化抗疫政策的基點。抗擊疫情的目的只有壹個,那就是造福人民,也就是保護大家的健康安全。把握了這壹點,我們的腳步就不會亂,行動就不會走偏。
疫情發展到現在,防控不再是“盲盒”。任何調整實際上都是政策的叠代,是防控的優化,離成功更近了壹步。不是自暴自棄、自我否定,不應該循規蹈矩、自我設限。對我們來說,疫情防控就像駕駛壹艘大船。減速失速不好,急轉彎也不好。正因如此,防控方案從第壹版叠代到現在的第九版。沿著這個方向,我相信會有更準確的第十版和第十壹版。
打造疫情防控這艘“大船”,最終將承載6543.8+04億多人口順利駛向彼岸。當船到達動蕩的地方時,它需要更有活力。相信我們不會永遠漂泊,只要我們團結壹致,保持穩定的步伐,保持有序的節奏,我們壹定會在不久的將來安全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