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壹個情況或事件需要了解時,我們往往需要進行綜合分析和研究,調查結束後,需要撰寫調查報告。妳想知道調查報告怎麽寫嗎?以下是我整理的勞動保障調查報告,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勞動保障調查報告1勞動保障監察是人社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理的行政執法活動。近年來,我區人社部門及所屬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認真貫徹《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有效化解和調解了多起矛盾糾紛,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壹、我區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的基本情況
20xx年,區勞動保障監察執法重點開展了整頓勞動力市場、打擊非法用工、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農民工工資支付等專項檢查活動。專項檢查活動有計劃、有整改、有成效。組織了8次案例座談會,全面提升了監察水平,確保了勞動保障行政執法的公平、公正、公開。通過加大現場檢查、重點監控、動態跟蹤等監控措施,關口前移,及早發現、掌握和處理壹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壹是認真開展勞動保障年審。全年對147家用人單位進行了年度勞動保障審計,日常檢查用人單位91家,審查用人單位規章制度43項,督促簽訂勞動合同561份。32家未參與審核或未能參與審核的單位被責令整改,實現了各類用人單位檢查全覆蓋。
二是加大投訴舉報處理力度。全年受理投訴舉報37件,結案36件,按期結案率100%。無行政訴訟或行政復議案件。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查處力度。* * *調查涉及未支付單位16家,拖欠農民工工資4240.7萬元,涉及農民工1971人。截至20xx 65438+2月底,已追回農民工工資15594萬元,涉及農民工784人。1涉嫌逃匿欠薪案件依法移交公安查處。
三是建立農民工工資保障機制。20xx年繼續開展建築行業拖欠農民工工資專項執法監察活動,積極推進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要求區政府辦公室轉發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預防和解決建築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辦法》的通知。聯合區住建局、區交通局、區農林水務局下發了《關於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金繳納、監管和發放程序的通知》,建立了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金制度。到目前為止,
四是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宣傳力度。全年發放員工維權手冊等宣傳資料5000余份;采用窗口接待、電話接聽咨詢等方式,回答勞動者或用人單位問題600余個。在所轄各鄉鎮(街道辦)懸掛宣傳橫幅13條,張貼海報500余張,辦理宣傳欄10個。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區勞動監察執法工作雖然取得了壹些成績,但在實施中還存在壹些不足,工作中面臨許多問題:
1,建築企業拖欠農民工資現象嚴重,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如維多利亞項目所屬3家建築企業欠農民工21.95萬元,涉及農民工776人。
2、用人不規範。壹些用人單位沒有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或繳納社會保險。發生勞動爭議時,勞動者無法舉證,難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3.源頭治理監管難。在處理拖欠工資的案件中,95%以上發生在建築領域。雖然這幾年我們在規範治理方面取得了壹些成績,但是由於建築工程違法分包,以“包工頭”的性質分包給各種自然人,壹旦發生自然人貪汙、虧損、逃匿等事件,勞動監察部門無法立案,或者立案後找不到當事人調查,處理難度大,導致勞動者幾個月都無法追回。
4.維權案件執行難。缺乏必要的強制手段,對當事人履行法律義務的約束力弱;當當事人拒不履行法定義務時,只能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但是行政復議和訴訟周期太長。當他們向法院申請時,要麽找不到人,要麽當事人轉移財產,導致無力支付,導致舉報人等不起,產生新的不確定因素。
5.聯合執法機制需要進壹步完善。勞動保障監察是政府提供的壹種簡單、廉價、直接的救濟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勞動者避免高成本的司法程序。由於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涉及行業多、範圍廣,復雜的勞動違法案件僅靠勞動監察部門無法及時處理和解決,需要與相關部門形成合力。目前,勞動監察部門和相關部門尚未建立有效的協調解決機制,沒有形成勞動監察工作合力。
6.勞動監察執法力量不足,影響監察效率。隨著我區經濟的不斷發展,受監管的用人單位逐漸擴大,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矛盾和糾紛也越來越多。勞動監察部門的首要任務是做好日常檢查監督,及時受理投訴和信訪,處理勞動違法案件。目前我區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大隊有兩名職工,實際有兩名。現有監察執法力量嚴重不足,與當前勞動監察執法任務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定:“勞動保障監察員的人數不得少於2人。”按照這個規定,必須兩個人同時進行執法監督。近年來,我區勞動保障監察案件數量不斷上升,工作量大,監察力量明顯不足,導致大量勞動違法案件得不到及時處理和糾正,勞動執法工作難以深化和細化,難以充分發揮對違法行為的震懾、懲罰和教育功能。
三、下壹步勞動保障監察工作的思路、目標和措施
1,工作思路
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以解決拖欠工資問題和提高勞動保障監察效能為重點,堅持以人為本,積極化解勞動爭議和信訪矛盾,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和社會穩定,促進和諧建設。
2.工作目標
(1)加大拖欠農民工工資查處力度,確保農民工工資支付率100%,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2)依法及時處理群眾舉報投訴,提高辦案效率,案件結案率達97%以上。
(3)開展專項檢查和日常檢查,用人單位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2%以上。
(4)加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檢查力度,督促用人單位及時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做到依法征繳,應收盡收。
四。工作措施和建議
1,加強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宣傳。通過上門、培訓、現場咨詢、媒體宣傳等形式,大力宣傳勞動合同法等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提高用人單位對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重要意義的認識,增強用人單位守法意識,自覺履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責任。可以舉辦培訓班、座談會,引導用人單位正確理解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自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通過報紙、電視和網絡進行深入宣傳。提高勞動保障監察的社會意識,努力營造全社會相互關心的良好氛圍。
2、加強對職工的教育,提高他們維護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要加強職工權益的內容教育和實現權益的途徑教育。人社部門、交通、住建等部門要深入社區、企業,通過張貼海報、開展現場咨詢等方式,向勞動者發送勞動法律法規,讓他們了解“我有哪些權益”、“權益受到侵害怎麽辦”,增強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3.加強整治建築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加強建築領域勞動力市場和市容秩序監管,規範轉包行為。定期深入施工企業,跟蹤檢查施工人員數量、勞動合同簽訂、工資發放等情況。,及時發現和處理各種違法行為。
4.完善聯合執法長效機制。加強與住建、工商、公安等相關部門的聯系,形成多方聯動、齊抓共管、溝通協調的聯合執法機制。定期開展聯合專項檢查,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5、增加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人員。為適應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的需要,進壹步加強勞動保障監察隊伍建設,建議增加4名勞動保障監察人員,充實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人員,提高勞動保障監察能力。
五、20XX年勞動監察執法的重點
1,嚴格執法,加強監管。壹是抓好年度年檢、日常檢查和專項執法監督,重點加強對用人單位社會保險繳納、勞動合同簽訂、工資支付等情況的監督檢查,並及時發現和糾正違法行為。二是認真受理和查處群眾舉報案件,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全年至少開展執法檢查50戶,年度檢查不少於100戶。
2、調解前移,加強“兩網”建設。大力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兩網”(聯網、網格化)管理,使勞動保障監察覆蓋城鄉所有用人單位。按照省市要求,將鄉鎮(街道辦事處)劃分為五個網格,逐步向村(社區)延伸,建立由專職勞動保障監察員、勞動保障助理員、勞動保障監督員組成的三級勞動保障監察體系,確保監督員能夠第壹時間到位,進行應急處理。同時,充分發揮網格化監管作用,建立勞動合同等管理臺賬,實現動態管理。
3.依法支付工資,加強維權。大力推行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制度和欠薪企業黑名單制度,積極推進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對於無故拖欠、故意克扣農民工工資的違法行為,要依法嚴厲查處,嚴厲打擊,真正落實農民工工資支付。加大舉報投訴查處力度,確保舉報投訴查處率100%,辦結率97%以上。
4、落實“壹書壹卡”工作措施,加大建築行業工資調查力度。“壹書壹卡”是指農民工的勞動合同和農民工的工(工)證。對建築企業的建築工人和農民工采取上門宣傳《勞動合同法》的方式,讓他們體會到“壹書壹卡”的好處,全面推進這項活動的實施,實現全區建築企業全覆蓋,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勞動保障調查報告2為了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職工勞動權益保護情況,XX縣對縣電業局、微磁科技有限公司、永樂糧食機械有限公司、東風礦山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六和飼料有限公司、李梓源乳業有限公司、雲臺山啤酒有限公司、雲臺紡織有限公司、大用股份有限公司、大華糧食機械廠等10家企業進行了抽查。現在將進行調查情況。
第壹,現狀
隨著企業改革重組的不斷加快,XX縣工業企業職工勞動權益保障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據調查,20xx年這10家企業共有職工3902人,職工年平均勞動報酬達到10346元。1735人簽約,占從業人員的44.5%。其中:3年以上合同工765人;1-3年合同工630人(210農民工);壹年以內合同工340人(農民工242人)。
技術人員總數為860人,占從業人員的22.0%。其中:高級技師62人(農民工3人);中級技師413人(農民工62人);初級技師385人(農民工340人);獲得職業技術資格的49人。
技術人員總數為43人,占從業人員的1.1%。其中:高級技師6人;中級技師25人(13農民工);初級技師12(農民工1)。
1236人(10農民工)參加了養老保險,占就業人員的31.7%;1426人(200名農民工)參加了醫保,占就業人員的36.5%;1367人(105農民工)參加了工傷保險,占就業人員的35.0%;他們都沒有參加生育保險。
職工教育經費實際支出22.9萬元,人均職工教育經費實際支出58.7元。
二、主要問題
1,農民合同工就業概率極低。從對這10企業的調查可以看出,農民工沒有壹個簽訂三年以上合同的,高級技工沒有壹個是農民工;壹年以內的農民合同工242人,占從業人員的6.2%;1-3年合同工210人,占就業人口的5.4%。另外,職工教育實際支出22.9萬元,人均職工教育實際支出58.7元,偏低。可見,由於農民工整體素質較低,存在“兩偏”(文化知識少、業務技能低)現象,難以適應社會就業的需要。
2.企業用工不規範,勞動合同簽訂率不高。據調查,我縣中型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較高,小型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相當有限,存在很大的死角。中型企業簽約人數1557人,占中型企業從業人員的45.2%。其中:3年以上合同工765人;620名合同工,1-3年;壹年內合同工172。小企業簽約人數178人,占小企業從業人員的39.1%。其中壹年以內合同工168,0-3年合同工10,3年以上無合同工。
簽訂勞動合同是對雙方勞動者權利義務的相互約束,為雙方利益提供相互保障。對於員工來說,勞動合同的簽訂是保護其切身利益的有力屏障。壹些私企臨時招聘下崗工人和農民工,不辦理任何合同手續,員工稍有不滿就隨時“辭退”。勞動合同簽訂不理想的原因有四:壹是員工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認為簽訂勞動合同與個人關系不大。二是經營者為了減少簽訂合同後應該承擔的費用,故意逃避可能發生事故的責任,不願意讓合同成為員工手中的法律武器。第三,由於勞動力過剩和就業競爭加劇,壹些經營者普遍將不簽訂勞動合同作為就業的先決條件,壹些從業者為了得到這份工作不得不主動放棄權利。第四,主管部門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對不執行勞動合同的企業執法檢查相對薄弱,無形中助長了這種現象的滋生和蔓延。
3.員工參加社會保險的情況不佳。據調查,參加養老保險的中型企業有1185家,占中型職工的34.3%;1385人參加醫療保險,占中等規模從業人員的40.1%;1285人參加工傷保險,占中等規模從業人員的37.2%。51小規模企業參加養老保險,占小規模從業人員的11.2%;41人參加醫療保險,占小規模從業人員的9.0%;參加工傷保險82人,占就業人數的18.0%。為職工參保繳費是企業保障職工基本生活的責任,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小企業只有少數人參加醫保、養老保險、工傷保險。雖然部分企業參加了部分保險,但仍存在拖欠保險金的現象。
三。對策和建議
1.加強農民工就業培訓,變外部輸血為自我造血。政府主管部門要撥出專項資金,加強對農民工弱勢群體的就業培訓,使他們盡快熟悉和掌握實用有效的就業知識和技能,切實提高自救能力。“妳給人家錢和東西,為什麽不給人家壹技之長?”要引導農民工轉變就業觀念,增強自信心和主觀能動性,走自主脫貧之路。
2、規範企業用工制度。人事勞動部門要組織勞動保障培訓班,引導員工學習和理解《合同法》的相關內容,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就業權利。政府有關部門應從保護勞動者權益和建立法制經濟的角度,加強勞動合同監管,規範勞動力市場,全面整合XX縣勞動力資源和勞動力市場。要完善勞動合同管理制度,引導企業加強勞動合同管理,做好勞動合同變更、續訂、解除和終止工作,建立健全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使勞動合同管理機制進入良性運行軌道。
3.加大企業職工保險金收繳力度,確保職工基本生活保障。企業職工保險金的征繳是維護職工權益和社會穩定的壹項重要工作。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要努力提高社會保障的總體水平,提高社會保障的經濟性,加強和改善社會保障基金的管理,促進社會保障基金的儲備、保值和增值。必要時可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督促企業為員工繳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進壹步改善XX縣保險待遇收支狀況,為構建社會保障體系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要加強社保執法,推動政府和企業建立職工保險保障機制和防止拖欠的約束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