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的調解和仲裁
參與勞動爭議調解是法律賦予工會的職責,也是工會法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體現工會代表和維護職能的重要方面。自國家恢復勞動爭議處理制度以來,特別是6月《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的頒布實施,標誌著勞動爭議調解開始步入法制化軌道。成都市總工會抓住有利時機,加大工會參與勞動爭議工作的力度,突出重點,從組織建設入手,立足“調解第壹、基層第壹、預防為主”的方針,構築協調引導各類勞動爭議的堅強防線。
,組織建設和團隊建設。《勞動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市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組織建設發展迅速。據統計,所有市屬國有企業都成立了調解委員會,市屬集體企業成立率在90%以上.大型企業設立了二級調解委員會,部分企業還在班組設立了勞動爭議調解小組。調解委員會主任全部由工會主席擔任,成員由企業工會、職工代表和行政人員組成,從組織上保證了企業勞動爭議調解的開展。為了有效、規範地開展勞動爭議調解工作,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還根據國家法律和現行政策法規,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工作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僅保證了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正常進行,也使勞動爭議調解工作逐步走上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隨著改革的深入和成都市政府令的頒布實施,勞動爭議調解向縱深發展。為加強街道社區勞動爭議調解工作,XX、成都市總工會、成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召開會議,進壹步做好鎮街社區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會後,雙方在《關於加強街道、鄉鎮勞動爭議協調工作的通知》中發布了上述指導意見,有力推動了街道、鄉鎮勞動爭議調解組織的建立和完善。XX、在%的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建立企業調解委員會的基礎上,成都市總工會和成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發文,要求部署在全市所轄各區(市)、縣的鄉鎮街道建立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截至目前,全市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已達家,達到待建比例的%。調解員,各區(市)縣鄉鎮都建立了勞動爭議協調委員會,並有調解員,逐步形成了壹支素質高、善於調解的骨幹隊伍。
在抓好組織建設的同時,全市各級工會組織高度重視調解員的培訓工作。為使調解員熟悉新頒布的政策法規,提高調解技能,成都市總工會堅持有計劃地分批對勞動爭議調解員進行強化培訓,要求全市勞動爭議調解員持證上崗,使其盡快掌握調解工作的壹般程序和技巧以及現有的相關政策法規,逐步提高自身素質,高效優質地做好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截至目前,成都市總工會已舉辦各類勞動爭議調解員培訓班,培訓人數達。在定期培訓的同時,成都市總工會聘請國內外勞動法界的專家學者舉辦勞動爭議調解專題講座,推薦基層調解委員會主任到總秘書處、勞動部、省總秘書處、省勞動廳等部門參加培訓,多次組織調解員參加勞動爭議仲裁和訴訟的審判活動,並赴外省考察學習先進經驗。通過多層次、多渠道的培訓活動,造就了壹支熟悉法律法規、懂業務的調解員隊伍。實踐證明,這支隊伍在預防和疏導矛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充分發揮了前沿作用,為協調企業勞動關系、穩定社會、穩定職工隊伍做出了積極貢獻。,
勞動爭議的調解和仲裁
充分發揮工會在平息集體勞動爭議和群體性突發事件中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城鄉壹體化進程的加快,企業勞動關系呈現多樣化和復雜化,壹些地區和企業的利益沖突開始顯現,勞動爭議特別是集體勞動爭議和突發事件大幅增加。為減少和預防矛盾,成都市總工會近期加大了對集體勞動爭議的預警、預防和處理力度。()註重預防,加強預警。成都市總工會在勞動爭議調解工作中堅持“預防為主、調解為先、基層為先”、“預防為主、搶救第二、警示第二”的方針。針對近期改制企業集體勞動爭議事件,成都市總工會建立健全了《群體性突發事件預警辦法》,對預警信息進行分級管理,堅持定期和不定期預報,針對集體勞動爭議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暢通信息,完善網絡。市總工會利用工會廣泛聯系職工群眾的特點和優勢,建立了層層信息網絡。目前全市有兩名勞動爭議調解員和勞動法律監督員。為充分發揮作用,市總工會實行了各級工會勞動法律監督組織集體勞動爭議和突發事件同級報告、逐級單獨報告的制度,使市總工會能夠及時掌握信息,分析趨勢,對癥下藥,采取措施。據統計,成都市總工會通過各級工會獲取多條信息,整理發布多條信息,其中%以上被上級使用。這些信息直接反映了企業改革的現狀和職工的動態,為有效及時地疏通矛盾提供了依據。()疏通化解矛盾。員工的集體勞動鬥爭
談判和平突發事件的原因,既有國家在改革過程中出臺的諸多宏觀政策帶來的沖擊和痛苦,也有部分企業在執行政策上的走樣,還有相當壹部分是因為企業在改革中的不規範操作損害了職工的利益。因此,在預警維穩工作中,壹把手親自抓,各部門負責人具體抓,將集體勞動爭議和突發事件處理納入全會職能目標考核管理。規定各產業工委、相關業務部門每季度認真填寫領導督辦的集體勞動爭議預警、處理和集體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總結,牽頭部門根據各自完成情況提出考評意見,提交市總體目標考核辦公室參與季度打分和總體考評。同時,制定了成都市總工會應對突發事件的制度和辦法,明確了預警工作的範圍、原則、方法、管理和信息報告程序,將其引發的集體勞動爭議和突發事件的解決納入依法協調處理的軌道。
,率先垂範,積極拓展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工作。成都市總工會高度重視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工作。近期,通過“勞動爭議經驗交流會”、“優秀勞動爭議調解員”表彰、“外資企業勞動關系研討會”等形式,推動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制度化、規範化建設。同時,要探索非公有制企業勞動爭議調解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年,成都市總工會召開協調非公有制企業勞動關系經驗交流會,通過介紹典型和先進經驗,對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不斷建立和完善勞動爭議仲裁三方機制。工會參與勞動爭議調解的重點是做好企業調解工作,但不是所有的勞動爭議都能通過調解解決。工會還應當依法參加仲裁活動,這是《工會法》和《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賦予工會的重要職責。成都市總工會及下屬各區(市)縣工會按三方原則進入各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就成都市總工會而言,已有10名同誌取得了省勞動廳頒發的勞動爭議仲裁員資格證書,其中10人被勞動局聘為兼職仲裁員。據統計,各級工會參與勞動爭議仲裁案件調解、案外調解,各級工會幹部在調解案件中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較好地維護了職工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