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民的公仆
從1961年起,雷鋒經常被邀請到外地講學。他有更多的機會去旅行,為人民服務。民間流傳著這樣壹句話:“雷鋒出差千裏,善行才成就壹列火車。”
有壹次,雷鋒出門,在沈陽站換車,出了檢票口,發現壹群人圍著壹個中年婦女,背上還背著壹個孩子。原來這個女的從遼寧去吉林看老公,不小心把車票和錢弄丟了。雷鋒趕緊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了壹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小姑手裏。嫂子含著淚問:“小兄弟,妳叫什麽名字?”妳住在哪裏?是哪個單位?"雷鋒回答說:"我叫解放軍,我家住在中國。"
五月的壹天,雷鋒冒雨去了沈陽。為了趕早班車,他早上5點多就起床了,拿了幾個幹饅頭穿上雨衣就出發了。在路上,雷鋒看到壹個婦女背著壹個孩子,手裏還牽著壹個小女孩,艱難地向車站走去。雷鋒想都沒想,脫下雨衣給大嫂披上,抱起小女孩陪他們去車站。上車後,雷鋒看到小女孩凍得瑟瑟發抖,就把自己的貼身襯衣脫下來給她穿上。雷鋒估計他們沒吃早飯,就把自己的饅頭給了他們。當火車到達沈陽時,天還在下雨,雷鋒把他們送回家。女人感激地說:“同誌,我該怎麽感謝妳呢!”雷鋒說:“不要感謝我,妳們應該感謝黨和毛主席!”
他在日記裏寫了這樣壹段話:“我的壹切都是黨給的,光榮屬於黨,屬於熱情幫助過我的同誌們。至於我個人的作品,太少了。我的壹點點貢獻,跟我的要求和期望相比,還是很不足的……”
2 ?幫助老人
有壹次,雷鋒從安東(今丹東)回來,要在沈陽換車。當他背著背包穿過地下通道時,看到壹位白發蒼蒼的老婦人拄著拐杖,背著壹個大包袱,壹步壹步艱難前行。雷鋒上前問:“阿姨,妳去哪裏?”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我從關內來,到撫順看我兒子!”雷鋒壹聽是同路,馬上接過大包,把老人抱在手裏說:“來,阿姨,我帶妳去撫順。”老人感動得用好孩子來誇他。
上了馬車,他給大媽找了個座位,自己站著,拿出剛買的面包,放了壹個在她手裏。阿姨推了出來說:“孩子,我不餓,妳吃吧!”“別客氣,阿姨,吃吧!先墊墊肚子。”“孩子”這個親切的名字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覺,他覺得就像媽媽叫他的小名壹樣親切。他在老人身邊,和他聊天。
老人說,她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這是她第壹次來這裏,她仍然不知道她住在哪裏。她拿出壹封信,雷鋒接過來。他不知道上面的地址。老太太急切地問雷鋒:“孩子,妳知道這個地方嗎?”雖然雷鋒不知道地址,但他知道老人急於找到兒子,就說:“阿姨您放心,我會幫您找到他的。”雷鋒信守諾言。到了撫順,他扛起老人的擔子,幫老太太找了兩個多小時的地圖,才找到老人的兒子。母子倆壹見面,老太太就對兒子說:“多虧了這個解放軍,不然我們也找不到妳!”母子倆壹再感謝雷鋒。雷鋒說:“妳感謝什麽?這是我應該做的。”
3 ?釘子精神——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堅持不懈地工作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施工任務期間,他整天開著車到處跑,很難抽出時間學習。雷鋒把這本書放在書包裏帶走了。只要車停下來,沒有其他工作,他就坐在駕駛室裏看書。他在日記裏寫了這樣壹段話:“有人說工作忙,沒時間學習。我覺得問題不在於他們工作忙,而在於妳是否願意學習,是否會擠時間,有時間學習。問題是我們是否善於壓榨,是否願意鉆。壹塊好木板,上面沒有眼,但釘子為什麽能釘進去?這是迫於壓力。從這個角度來說,釘子有兩個優點:壹個是擠壓強度,壹個是鉆孔強度。我們在學習中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於擠和鉆。
4 ?團結和友誼
雷鋒經常把自己的書拿出來給大家學習,被稱為“小雷鋒圖書館”。他幫助戰友學習知識,同學喬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鋒就教他認字,手把手學算術。周曉的父親,壹個同學,病重。雷鋒知道後,以周曉的名義給家裏寫了壹封信,寄去了10元。戰友韓笑晚上出車時,把棉褲燒了幾個洞。當雷鋒值勤回來發現它時,他脫下帽子,為韓笑壹條壹條地補好褲子,輕輕地給他蓋上。了解這壹情況的喬安山說:“雷鋒為了給妳補褲子,半宿沒睡!”?
5 ?特殊的星期天
1960年初夏的壹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疼得厲害。他去了團衛生連,開了壹些藥。
開完藥回來,看到壹個工地熱火朝天。本來是給本溪路小學蓋樓的。開水棚旁邊有幾輛空車,雷鋒推了壹輛上去就走了,加入了運磚的行列。播音員得知情況後,就去采訪他,問他為什麽來,叫什麽名字,在哪個單位。他說:“我在為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和所有人壹樣,只要我盡了自己的壹份力,也算是壹種貢獻。”
我繼續工作,沒有留下我的名字。播音員播報了壹個解放軍戰士在休息日來幫忙的事實。工人們被鼓勵更加努力地工作,與雷鋒競爭。因此,今天下午我提前兩個小時完成了當天的任務。他幹完活,上車拿走了軍裝,沒有留下姓名。事實上,管理員爺爺在雷鋒的軍裝上看到了他為王大力寄出的壹封信,爺爺認為雷鋒就是王大力,從而引起了壹場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