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推進公共教育體系建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努力辦好轉入地。
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九年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面實施“兩免壹補”,確保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在滿足同級教育投入合法增長的基礎上,確保新增教育經費的70%投向農村,引導城市優質教育資源向郊區農村輻射,加強農村教師培訓,組織優秀城市教師到農村任教,縮小城鄉教育發展差距。推進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促進公共教育協調發展。堅持內涵發展,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布局,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加強貧困大學生資助的制度化建設。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階段國家獎學金和助學金制度,落實生源地助學貸款政策和學生資助政策。規範學校收費項目和標準,堅決制止教育亂收費。建立和完善職業教育培訓網絡,建設壹批高水平的實訓基地和示範院校,努力提高職業教育水平和質量。鼓勵、支持、引導和規範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加強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推進城鄉教育信息化建設,努力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積極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
二是推進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圍繞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強化政府責任,加大政府投入,嚴格監督管理,構建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公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廉價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婦幼保健體系、衛生執法監督體系和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加強重大疾病防控,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加快完善有利於廣大群眾及時就醫、安全用藥、合理負擔的醫療衛生體系,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質量。整合城鄉醫療衛生資源,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大力加強基層衛生服務工作,構建城鄉壹體化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使社區衛生服務覆蓋全市居民,更好地滿足基層群眾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需求。進壹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根據各區縣實際情況分步實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收支兩條線管理,對社區常用藥品實行政府集中采購、統壹配送和零差率銷售,強化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大力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人員隊伍建設,提高人員素質,提高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加快建立大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雙向轉診機制,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的兩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優化醫療環境,建立和諧醫患關系。堅持中西醫結合,發揮中醫藥和民族醫藥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實現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首都廣大公眾基本文化需求為目標,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均衡、網絡健全、運行高效、服務優質、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按照面向基層、服務群眾的要求,加大政府對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的投入,構建以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文化廣場為主體的四級公益性文化設施網絡。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重心轉移,優先安排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為每個社區、村提供場所和設施,方便群眾看書、看報、鍛煉身體和開展文化活動。切實維護低收入群體和特殊群體的基本文化權益。建立農村文化建設長效機制,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傾斜力度,重點推進農村文化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全面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和活躍公民的文化生活。完善文化產業政策,繁榮首都文化事業,為廣大市民提供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
四是推進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千方百計解決就業問題。強化政府促進就業職能,加大就業和再就業投入,統籌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郊區農民轉移就業、來京農民工就業服務,加強對大學生就業的指導和服務。完善和落實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鼓勵企業吸納就業,讓勞動者自主擇業、自主創業、合夥創辦小企業,提高靈活就業人員的穩定性。完善覆蓋城鄉的職業培訓政策和資金支持體系,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力量,重點加強對城鎮失業人員和城郊農民轉移就業的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全面提高勞動者和勞動者素質。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維權和勞動保護,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建立覆蓋全市、城鄉的統壹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社區、村就業服務組織網絡,創建更加充分的就業社區、村。引導和規範社會職業介紹機構參與就業服務,鼓勵勞務派遣企業發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穩步推進公益性就業組織發展。逐步擴大再就業政策扶持範圍,完善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救助體系。圍繞構建和諧社區的要求,加大投入,大力開發社區公益性崗位,大力發展社會經濟。建立低保與就業聯動機制,鼓勵有勞動能力的失業人員就業。完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認真執行國家勞動標準,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和集體協商制度,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加強勞動保護,完善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機制,強化勞動保障監察,維護勞動者權益。
五是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適應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和就業方式多樣化趨勢,加快構建與首都經濟發展相適應、基本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相結合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增加財政社會保障投入,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障資金,加強基金監管,加強社會保險經辦能力建設,確保基金安全。進壹步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將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納入覆蓋範圍,加強保險基金統籌,按照國家統壹部署,逐步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城鎮居民大病統籌醫療保險制度,解決學生、學齡前兒童和無保障老年人醫療保障問題,發展社會醫療救助,形成多形式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進壹步完善工傷、失業和生育保險制度,建立健全適應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進壹步擴大農村養老保險覆蓋面,加大對參保農民的財政補貼力度,逐步提高待遇水平,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為基礎,專項救助為配套,應急救助和社會互助為補充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救助管理制度,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積極培育和發展慈善組織,完善政策和機制,促進首都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全面推進社會福利、優撫和殘疾人事業發展。充分發揮商業保險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
第六,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構建統壹指揮、反應靈敏、協調高效的城市公共安全應急體系,有效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提高危機管理和抗風險能力。建立統壹高效的應急信息平臺,完善監測網絡,健全應急預案體系,實現公安預警、社會動員、快速反應、應急處置的整體聯動和有效銜接,最大限度保障公共安全。加強重大安全事故防控,確保安全生產,堅決防止重大事故發生。完善以“巡邏、社區、治安、內衛”為框架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有效防範和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切實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深入開展基層治安創建活動,推進警力下移,實施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犯罪。全面推進科技創安工程,在統壹規劃和技術標準的基礎上,在城市社區普遍安裝技防設施,提高社會治安整體防控水平。加強對重點群體的管理和服務,完善管理措施,創新管理方式,建立社會管理和服務數據庫,提高社會動態管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