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林的職業是什麽?

林的職業是什麽?

林,男,漢族,1978,廣東高州人。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副教授,西南大學教育系博士後,加拿大溫莎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後,四川省普通中小學教研專家庫專家,九三學社成員。

現任內江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九三學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員會思想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政協內江市委常委,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員會副主任。

中文名:林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廣東高州

出生日期:1978 10月

職業:大學教師

畢業院校:華東師範大學

代表作:論正面教育

政治觀點:九三學社成員

個人簡歷

65438+9月0985-65438+8月0989,就讀於高州縣石鼓鎮林屋村_舒小學。

65438+9月0989-65438+8月0992,就讀於高州縣南關小學。

1992年9月-1995年8月,就讀於高州二中(1993年6月,高州縣撤縣設市)。

65438+9月0995-65438+8月0998,就讀於廣東省高州中學。

1998年9月-2002年8月,就讀於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系(本科,學士)。

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我在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學習,主修教育學原理。

2005年6月-2006年438+02內江師範學院教育心理學系助教

2006.12-2007.07內江師範學院教育心理學系講師,九三學社成員。

2007.07-2007.09內江師範學院教育心理學系講師,公共課程教研室副主任。

2007年9月-2010.07,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原理專業,攻讀教育哲學博士學位。

2010.07-2010.12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

2010.12-2011.07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九三學社內江市委支部主席。

2011.07-2011.10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內江師範學院分院主席,九三學社內江市委,教育教研室主任,兼公共課程教研室主任。

2011.10-2011.1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內江師範學院分會主席,九三學社內江市委教育教研室主任,兼公共課程教研室主任,內江市東興區人大代表。

2011.11-2012.065438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內江師範學院分會主席,九三學社內江市委教育教研室主任,兼公共課程教研室主任,內江市東興區人大代表、常委。

2012.01-2012.03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內江師範學院分院院長,教育教研室主任,兼公共課程教研室主任,內江市東興區人大代表、常委,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

2012.03-2012.07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東興區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公共教育教研室主任,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CPPCC內江市委委員,CPPCC常委。

2012.07-2012.09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東興區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公共教育教研室主任,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CPPCC內江市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委員。

2012.09-2014.03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東興區人大代表、常委,教育教研室主任,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CPPCC內江市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思想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

2014.03-2015.06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東興區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教育教研室主任、公共教育教研室主任兼任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內江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研究員

2015.06-2015.11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副院長、東興區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公共教育教研室主任、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CPPCC內江市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委員。

2015.11-2016.07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副院長,東興區人大代表、人大常委、公共教育教研室主任,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委,CPPCC內江市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委員。

2016.07-2018.12內江市東興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九三學社中央青工委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委青工委副主任、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思想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內江市委常委、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副主席

2018.12——內江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九三學社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九三學社四川省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員會研究員,CPPCC內江市委常委,九三學社內江市委員會副主任。

任免信息

2018 12 12、內江市科協召開六屆九次全委會,全會選舉林同誌為內江市科協第六屆委員會主席。

學術兼職

四川省普通中小學教學科研專家庫成員

內江師範學院重點建設學科“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負責人。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學部教研室主任兼公共課程教研室主任。

內江師範學院教育系主任

內江師範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內江師範學院學生事務處心理咨詢室輔導員

出名

榮獲“2013年度內江市十大優秀青年崗位能手”稱號,內江師範學院第二屆“教學能手”稱號。

主要成就

主題項目

主持這個課題

四川省教師教育研究中心課題“教師教育心理研究”(TER2013-10)

四川省教育科研資助項目“小學教師德育能力培養研究”

校級重點建設學科“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

教育社會學,大學本科教學工程的核心課程

校級重點項目“歐盟基礎教育政策研究”

西南* * *共建* *享受教師教育精品課程《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課題已結題,學校認定為省級教改)。

四川省教師教育研究中心項目“小學教師德育能力與素質研究”(TER2011-004,課題已結題)。

2013內江師範學院校級精品課程《教育倫理學》

2013內江師範學院優質通識選修課《教育與社會》。

2012內江師範學院教改項目《教師教育課程心理學研究——教師教育科學化的必由之路》

教育部十壹五規劃是“未成年人價值觀教育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FEB050680)。

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西南地區農村教師培訓機制創新綜合研究”(10SA114)

201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歐盟教育政策的歷史變遷與發展趨勢”(12JJD88000234)

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構建與有效銜接研究”(10SA155)

獲獎記錄

2014.04四川省普通中小學教研專家庫成員(授牌單位:四川省教育廳)

2013.112013內江市十大傑出青年專業人才(頒獎單位:* *共青團內江市委、內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13.11第五屆四川省普通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排名第二)(四川省人民政府頒發)

2013.09內江師範學院第二屆教學能手(頒獎單位:內江師範學院)

2013.08,2012.08本科論文優秀指導教師(連續兩年被內江師範學院授予)。

2012.05《實證教育理論》(專著)獲第五屆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內江師範學院頒發)。

2012.07“教育學教師教育創新模式實踐研究”(教改項目)壹等獎(內江師範學院授予)。

2011.09優秀教師(頒獎單位:內江師範學院)

2011.012011被批準為內江師範學院第四批“重點人才工程”青年骨幹教師(授獎單位:內江師範學院)。

2012.12“全省學習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先進分子”(頒獎單位: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員會)

2010.07服務西部獎(華東師範大學頒發)

2009.10王蕓慈善獎學金(華東師範大學頒發)

2005年9月,《構建德育網絡的理論分析》(論文)獲內江市改進和創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壹等獎(獲獎單位:內江市委宣傳部、內江市教育局)。

2004.05年碩士中期論文優秀獎(由華南師範大學頒發)

出書

林著作有專著(含合作專著)、編著教材、發表論文等。

(1)專著

1,論正面教育(獨立專著,北師大出版社,2011);

2.大學危機管理(合作專著,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0);

3.《新時期學校德育熱點問題研究》(合作專著,廣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

(2)教材

1,《中國好少年——《三愛》教育讀本(7-9年級)》,人民出版社編輯,2014;

2.《中國好少年——《三愛》(3-6年級)教育讀本》,人民出版社編著,2014;

3.《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主編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4.《教育心理學》(主編教材),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5.教育學(教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年;

6.《心理學與大學生》,天地出版社,2006年;

7.新編教育學,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3)論文

1,論理想人格與學校教育的關系,《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第6期,2013;

2.中瑞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比較研究,《國外中小學教育》,第9期,2013;

3.戰略夥伴學校聯盟:大學-中小學合作的創新與探索,《教育發展研究》,第20期,2065 438+03;

4.學生道德發展動機新論,教育科學研究,2013,12;

5.德育敘事的興起及存在的問題,《教育學術月刊》第5期,2012(NPC全文轉載);

6.回歸生活與培養學生道德主體,《小學德育》2004年第2期(NPC全文轉載);

7.建立大眾教育理論,上海教育研究,第4期,2010;

8.兒童中心:事實還是理想?《教育科學研究》第7期,2065 438+00;

9.中西知識觀的差異及其對教育的啟示(第二作者),《學術探索》第4期,2011,《新華文摘》,2011,《編目》;

10,對知識本質的新認識及其對知識教育的啟示(第二作者),Quest,第7期,2012,新華文摘,第212期,論點摘錄;

11,大學本位的教師教育模式與教師知識形成的矛盾及對策(第二作者),《教育學報》,第2期,2012;

12,新教師角色適應的問題與對策,教育理論與實踐,第65438期+01,2009;

13,《教師德育能力研究綱要》,《教育探索》第2期,2012;

14,有效促進師範院校與中小學合作夥伴關系的研究,繼續教育研究,第12期,2011;

15,學習視角下的教師教育課程認知困境,《學術探索》第6期,2012;

16,社會學知識:教師德育能力形成的基礎知識,教育探索,第65438期+01,2012;

17,西部農村教師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四川省為例,中國成人教育,第22期,2012;

18,質疑新課改綜合素質評價模式,《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7期;

19,《關於學校德育目標設定依據的思考》,《現代教育叢刊》第3期,2010;

20.論學校德育的價值,中小學德育,2012,12;

21,論教師勞動的異化,《內江師範學院學報》第7期,2011;

22.關於構建“3+2”人才分層次培養課程體系,教育與職業,20113+0;

23.瑞典新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述評,《教育探索》,第10期,2013;

24.歐盟基礎教育政策的主要內容、實施路徑及影響,《基礎教育研究》,第6期,2065 438+03;

25.《論敘事的德育功能》,《教育科學研究》第4期,2014;

26.論教育觀念的落後與更新,高等教育研究:西南科技大學,1,2012。

  • 上一篇:2021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教育體育系統引進優秀教育人才公告20人
  • 下一篇:律師行業的未來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