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15-17歲的農村留守兒童,有三分之壹初中畢業後就開始外出打工。雖然大齡農村留守兒童在校比例較高,但與小學和初中適齡兒童相比已明顯下降。已經就業的農村留守兒童,大部分還在從事農業工作。15-17歲農村留守兒童比例為12.53%。83.15%的農村留守兒童是土地承包人。男性農民比女性多,進入私企的女性比男性多;女性雇員比男性多,自主創業的男性比女性多。(據中國網直播)
延伸閱讀
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現狀,需要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27日上午,全國婦聯召開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大會。全國婦聯主管的研究所政策法規室主任江永平表示,要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需要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1,強化政府主導作用。要把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納入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把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工作作為推進城鄉統籌和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內容,以政府為主導,動員社會力量,確保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有教育、有家庭保護、有安全。
2.推動相關法律政策不斷完善。要加強對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法律保護,建立以家庭監護為主、社區、學校或其他人員為保障、國家監護為補充的監護體系。應積極推動戶籍管理、就業、住房、教育、衛生等相關法律政策不斷完善,探索農民工社會保障、探親休假等。確保農村留守流動兒童在流入地和流出地平等共享公共服務資源。
3.註意對父母和其他監護人的引導和培訓。建議在政府部門實施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中加入家庭教育指導,增強家長作為第壹監護人的責任感。要發展各類家長學校,加強對監護人特別是爺爺奶奶的培訓和指導,不斷提高他們的監護意識和能力。
4.加強相關調查和政策研究。要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強對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研究,加強相關創新政策和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加強對留守流動兒童不同群體的分層研究。
5.針對不同年齡段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開展更加紮實具體的工作。要克服過於籠統、膚淺、形式化的傾向,建立動態監測網絡,及時掌握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分層信息,根據不同年齡、性別的農村留守兒童的需求、條件和問題,因地制宜地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工作。
6.解決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突出問題。要加強留守兒童計劃免疫和保健管理,提高預防接種服務水平,確保農村留守兒童享受應有的醫療服務。要加強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學前教育,加大農村幼兒教育投入,發展多種形式的托幼機構,倡導多種形式的托幼服務。
7.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留守兒童面臨的突出問題。大力發展和完善農村寄宿制學校等符合農村學生需求的教育管理模式。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教育監控網絡。積極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壹體化和均衡發展,保障農村留守流動兒童與城市兒童平等享受教育資源和服務。
8.解決農村大齡留守兒童面臨的突出問題。大力發展城鄉職業技術教育,為農村大齡留守流動兒童創造更多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的機會。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特別是女童的性安全教育,提高其性安全防範意識,強化留守兒童家長和農村社區對留守女童的監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