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侵權的認定主要看是否符合以下條件:
1,侵權事實是行為人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依照著作權法規定的使用條件使用著作權人的視頻作品。
2、行為違法。版權是壹項絕對的權利,任何人都負有不可侵犯這項權利的不作為義務。
3.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所謂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兩種形式。
為什麽影視片段會被判侵權?
互聯網用戶未經原作者許可,對原作品進行編輯、再創作、上傳短視頻。如果這種行為不屬於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合理使用,會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損害原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很可能構成著作權侵權。網絡服務提供者是否應當承擔連帶責任,應當具體分析平臺是否符合“避風港原則”,是否屬於“應知應會”的範疇,結合全案綜合判斷。
侵權判定標準
(壹)版權侵權的類型
編輯影視作品短視頻可能侵犯著作權人的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性權、網絡傳播信息權和編輯權。
(2)識別標準
“聯系+實質相似”原則是基於長期司法實踐的著作權侵權認定的主要標準。“接觸”是指被控侵權的行為人接觸在先權利作品的可能性。“實質相似”是指前後作品在表達方式上完全相同或相似。
1.純剪輯短視頻
純剪輯短視頻壹般截取原影視作品的主要情節或亮點,不做創意處理,只保留原影視作品的原聲或配以背景音樂制作。這類作品雖然只剪輯了幾分鐘,但整部電影的重要情節、主要內容、亮點都可能包含在其中,所以很容易形成實質性的雷同。這類短視頻很可能構成侵權。
2.解釋和評價短視頻。
對於這類短視頻,要根據畫面、聲音、故事等因素綜合分析判斷。總之,對於圖片和聲音,我們需要考慮原作的圖片和聲音片段的數量,以及它們在復制作品中的權重。如果短視頻中引用的原創作品的圖片在復制作品中更為重要,則更容易構成實質相似,進而構成侵權;對於故事情節,壹般采用三段論法,即抽象-過濾-比較三步測試法。先去掉“思想”和“公有領域的材料”等不在版權保護範圍內的要素,再比較剩下的部分。構成情節實質相似的,可以認定為侵權。
3.處理創新的短視頻
加工創新短視頻包括鬼畜惡搞短視頻和主題再創作短視頻。這些短視頻大部分都是原創,想法或意圖都與原著有較大差異。
鬼畜短視頻顛覆了原著的劇情表達,因此很難與原著影視作品的劇情形成實質性的相似。但這類視頻仍然大量使用了原影視作品的畫面和聲音,因此可能會被認定為實質相似,可能構成侵權。
主題再創作短視頻形成了與影視劇劇情原意不同的新主題,因此也很難再現原影視作品的劇情,往往因為其畫面和聲音取自原著而被認為實質相似,進而可能被認為侵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第十六條。使用改編、翻譯、註釋、整理、匯編已有作品而產生的作品出版、表演和制作音像制品,應當取得作品著作權人和原作品著作權人的許可,並支付報酬。
第十七條視聽作品中的電影、電視劇的著作權由制作人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師、作詞人、作曲家等作者享有署名權,並按照與制作人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
前款規定以外的音像作品的著作權歸屬,由當事人約定;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制作者享有,但作者享有署名權和獲得報酬權。
音像作品中可以單獨使用的劇本、音樂等作品的作者有權單獨行使其著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