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主要內容
1,健康素質。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特點是:知識化程度高,社會化程度低;情緒波動高,自我抑制低;自我認同高,人際協調低;成才渴望度高,抗挫折能力低。大學生心理處於成長期,就業是人生發展的關鍵時刻。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心態,維護身心健康。2.能力和素質。(1)智力能力:壹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領導能力、控制能力、語言能力、數學計算能力、空間判斷能力、行動協調能力等。).(2)專業能力。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專業技能的紮實程度是用人單位看重的重要因素之壹。職業素質的培養重在培養他們的專業知識、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和必要的組織管理能力。3.道德品質。道德品質的培養主要是培養自己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誌、道德行為、道德修養和組織紀律。也就是說,要有職業道德意識。4.社交和適應能力。“人脈”是大學生創業的重要基礎,也是大學生事業成功的重要保障和基礎。大學生應該和比自己優秀的人交往,這樣他們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和人際交往的藝術,這樣他們才能進步。所謂“壓力會讓他們有動力”就是這個道理。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要註重三個方面:語言表達、社會化和社會適應能力。
二,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意義
1,有利於學生提高正確的自我意識,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從職業規劃入手,可以幫助學生有壹個正確的自我認知,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特點和潛在優勢,可以充分定位自己的價值,從而避免過高而不能成功,過低而不能成功,過於自大而不能成功,最後不得不盲目就業的現象。2.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增強社會競爭力。傳統的高等教育是壹種“精英教育”模式,強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個性的發展,而忽視了學生個性的培養,從而造成大量高文憑、低能力的“人才”充斥企業,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壹些障礙,造成學生適應性不足。
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有利於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學習和提高知識、能力和素質,有利於充分發掘學生的自我潛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有利於鍛煉學生的獨立創業能力,有利於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力。3.有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提高學習效率。高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壹種,即如何適應社會的需求,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專門人才。這樣,高職院校學生是否有正確的擇業觀就成為職業能力的重要內容。加強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和實踐,可以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擇業觀,正確定位自己,根據社會和企業的需求,更加客觀、科學地設計職業生涯,合理安排在校學習時間和資源,提升學習效率,實現人與職業的合理配置,有效縮短從“校園人”到“專業人”的時間,實現大學生擇業就業的漸進式發展。
三、培養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途徑和方法
1.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養職業理想。人的素質可以在日常生活習慣中展示和揭示,習慣也是個人素質的真實寫照。所以,培養自己的職業素養,必須從日常生活的細節入手。讀過汪中求先生寫的《細節決定成敗》的人都知道細節的重要性。2.在專業學習和實踐中培養專業興趣。這是壹個職業素質培養的平臺,為大學生提高職業素質和其他素質提供了壹個很好的實踐機會。大學生每次都要抓住這個機會,不要害羞,不要膽怯,不要怕丟臉,在訓練中要“膽大心細,臉皮厚”。3.在社會實踐中體驗和提升職業價值觀。大學生可以利用好每壹個假期到社會上實習,不管是不是從事專業相關的工作,都是培養自己專業素質的好機會。只要妳樹立了“神聖職業”的觀念,妳就會從妳做的每壹份工作中獲得妳想要的職業品質,並加以培養。同時,妳也可以從實踐中提升自己之前不足的職業素質觀念,不斷培養和提升自己,讓自己的職業素質不斷升華。4、以就業為導向,培養不同層次和規格的人才。就業需求導致學習需求,就業是學生的導航儀。大量研究表明,勞動力的教育水平和職業技能與其就業或失業密切相關。為了適應就業的需要,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培養多層次的人才,特別是高級技術人才。5.引導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用人單位和崗位需要的人才。現代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發展,提高了對技術人員的素質要求。高職院校要為社會培養大量高級技術人才,形成有效供給,滿足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即就業。
參考資料:
1,論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唐艷萍,2008,7論文網,上海科教職業學院。2,佚名《論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2008,5中國教育論文網。3.唐紅論就業效應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導向作用《教育與職業》2008.8 23。4、高職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鄒紅萍(1966-),女,江西樟樹人,宜春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英語教育教學和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