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律師行業的發展趨勢

律師行業的發展趨勢

目前,人們對中國律師行業的快速發展有很高的需求,但客觀理性地說,中國律師行業發展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發展迅速,經濟落後地區發展緩慢,有的甚至無法生存。律師的發展受到經濟的制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律師制度是政治制度框架下民主和法制的象征,而不是社會民主和法制的平衡和制約力量。律師制度不能保證律師充分發揮作用,律師政治地位低下,使得律師的作用非常有限,不可能得到全社會的重視和認可。

當前,世界政治民主化、經濟壹體化和社會大眾化是國際社會發展的總趨勢。各國的政治民主、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離不開國際社會的影響和制約。隨著中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世界上的競爭將更加公平、激烈和復雜,中國的發展將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律師應該做什麽,國家應該建立什麽樣的律師制度來引導律師的發展,無疑是重要的。世界經濟表明,在任何壹個民主法制健全的國家,律師必然是國家民主法制的重要力量,是國家經濟規則的主要參與者。我們應該考慮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改變不利於律師行業發展的現狀,完善我國的律師制度。

壹、律師的現狀

律師的政治地位極低。

1,相當壹部分政府部門不了解律師,歧視律師,不屑與律師對話,不配合律師的正常工作。壹些政府部門甚至對律師做出壹些限制性的規定,更有甚者將律師正常履行職責、維護群眾利益的壹些行為視為與政府為敵。

2.能夠參與和討論政治的律師相對較少。除了少數律師作為“花瓶”當選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外,大部分律師都沒有參政議政的機會。然而,律師被選入權力機關擔任人大代表的人數遠遠少於進入政協的人數,這使得律師無法充分發揮其專業優勢。正是這幾個律師被推選為代表,參與和討論國家事務。大部分是少數民主黨派選出來的,律師選出來的很少。

(二)律師的調查取證權過於狹窄。

律師調查取證權過窄,不利於律師工作、辦案和處理法律事務“以事實為依據”我國法律賦予律師的調查取證權過窄,具體體現在:

1,賦予律師調查取證權不充分。《律師法》第31條規定:“律師承辦法律事務,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同意,可以調查情況。”《刑事訴訟法》第37條也作出了類似的規定。這些規定意味著,未經證人、有關單位和個人同意,律師不能調查與案件或法律事務有關的證據和情況,律師不具備完整、充分的調查取證權。按照我國的傳統觀念和文化,不打官司比較好,多壹事不如少壹事。涉及到案件和法律事務,大家都不敢回避。誰願意卷入訴訟糾紛的漩渦?這壹規定將律師置於極其困難的調查取證境地,相當於壹般代理人,限制了律師發揮應有的作用。

2.律師調查取證權的壹部分依附於對方起訴是不合理的。在刑事訴訟中,律師作為辯護人和檢察官,形成控辯對立的雙方,從控辯不同的角度達到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的目的。但在控辯雙方的過程中,為了履行職責,雙方難免會有激烈的爭論、對立的觀點、僵持的局面,這就需要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七條規定,辯護律師“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申請收集、調取證據”,“經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收集與本案有關的材料”。這實際上是將律師的調查取證權變為“申請權”,變為有條件的征得檢方同意的調查取證權,使辯護依附於檢方,形式上明顯不合理;地位明顯不對等;這樣壹來,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的目的。作為控方的檢察官,他們本能地對辯護意見有所防範,有的甚至不提交收集到的次要證據。他們如何采納辯護律師的意見,收集對檢方不利的證據?

3.對律師提供證據的要求過於苛刻。根據《律師法》及相關法律規定,律師在執業活動中提供虛假證據或者隱瞞事實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法律規定,對律師執業中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處罰是必要的,也是必要的。但必須科學嚴謹,範圍必須嚴格限定。筆者認為,只要不是人為編造的假證,律師就不應該承擔責任。現有的法律規定不夠科學嚴謹,對律師的要求過於苛刻,導致律師被無故調查的情況時有發生。

(3)律師在實踐中的權利經常被非法剝奪。

在刑事案件中,律師以各種理由會見犯罪嫌疑人,甚至被拒絕安排的情況最為常見,這使得律師心灰意冷,很多不願意再接刑事案件。在民事案件中,律師閱卷權、質證權和發表意見權往往被非法剝奪或侵犯。特別是在個別權錢交易案件、行政幹預案件和領導親友涉案案件的審理中,律師辯律師,法官判法官,忽視了壹些明顯正確的意見。司法實踐向社會證明,律師的職能極其有限,可以輕易剝奪。這就是中國律師的現狀。

第二,完美思維

中國律師的現狀不利於律師的發展。既有律師制度建立的問題,也有國家政治系統人事制度的問題,既涉及律師法,也涉及其他基本法律。改變它並不容易。但是,作為律師,不管有多難,都要盡力去探索,去申訴。作者認為:

1.建立律師向政法界轉移的流動機制。只有建立這樣的機制,才能有大量的優秀人才有計劃地設計自己,在律師行業磨練發展,既能為國家培養法律人才,又能提高律師隊伍的整體水平。特別是律師可以加強與政界的交流和聯系,定期對話,反映社會問題,發揮政治作用,實現對偏離法律的公權私權的制衡。

建立律師向政治和司法機關轉崗的機制,選拔素質過硬、有政治才能、有行政和決策能力的律師從政,無疑可以加快實現黨中央“依法治國”的方略;選拔具有豐富辦案經驗、技能和綜合能力的律師進入司法領域,無疑將成為司法領域的中堅力量,加速司法體制改革。

2.增加律師參與和討論國家事務的機會,逐步擴大人民參與和討論國家事務的比例。認為各級人大和CPPCC應由律師代表,並保持壹定比例,特別是其中壹部分應由律師選舉產生。律師廣泛接觸社會,能傾聽各行各業不同人士的聲音,熟悉國家法律,壹般都有壹定的參政議政能力。在各級權力機構中保持壹定比例的律師代表,有利於權利機構做出正確的反映和決定。

3.建立刑事辯護律師豁免權制度。縱觀國際社會,在壹些法制健全的國家,律師原則上享有壹定的豁免權制度,即無論律師在訴訟中說的是對是錯,都不受法律追究。同時,除法律有特殊規定外,不得傳喚律師出庭作證。雖然我國的政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不會再出現律師以在訴訟中發表反動言論為借口而受到懲罰的情況。然而,攻擊律師甚至迫害律師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以至於如何保護律師的權利成為壹段時間以來的熱門話題。壹個檢察官指控壹個人,結果無罪釋放,卻沒有人被追究刑事責任,而律師卻因為無罪辯護而被追究包庇,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律師制度的悲哀。保護律師自身權利,保護律師在刑事訴訟中不被追究陳述責任,調動律師參與刑事訴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規定律師參與刑事辯護享有豁免權是完全必要的,這無疑將充分調動律師參與刑事辯護的積極性,提高刑事審判質量,降低律師參與刑事訴訟的風險。

4.強化律師調查取證權。首先,盡快修改《律師法》,明確規定律師有權充分調查取證。其次,建議立法機關在修改其他法律之前做出補充規定,與《律師法》的規定保持壹致,待相關法律成熟時再逐步修改。強化律師調查取證權,筆者認為應該有以下四點:第壹,要求律師承辦案件和法律事務,有權對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第二,律師沒有人為制造虛假證據,不應該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第三,考慮部分單位和個人拒絕配合律師調查取證時,律師有權向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申請調取相關證據和材料,律師申請調取與案件有關的材料,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在收到律師調取證據申請時必須調取。第四,如果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持有與案件有關的材料而拒絕提供,為了查明案件事實,律師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責令對方當事人提交,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對方當事人提交,否則由對方當事人承擔敗訴責任。

5.建立律師費用轉移制度。法律的本質在於維護權利和公平正義。如果壹方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被迫提起訴訟,聘請律師的合理費用不能由對方承擔。即使所有的法律判決都勝訴了,還要支付壹部分本不該支付的費用,也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以前有壹種說法,律師費不是必須的費用。只要妳通情達理,法院就會判決妳勝訴。這種說法不符合客觀實際,過於簡單化。其實質是抵制律師的作用。事實上,很多當事人是無法說清楚事實並舉證的,法院的法官也不是所有的法律法規規章都掌握的。在庭審中,涉及的事實、法律、法規、規章如何適用,需要當事人辯論,說明法院不壹定壹進入訴訟程序就得出公正的結論。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的頒布和實施,當事人不可能掌握和適用所有這些法律、法規和規章。如果他們缺乏參與訴訟的能力,就可能承擔敗訴的責任。律師作為職業人,懂得正確獲取和使用證據,適用國家法律法規,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所以需要聘請律師,聘請律師的費用應該由敗訴方承擔。目前,世界上大多數法治國家都建立了律師費用劃撥制度。在我國,由於沒有律師費轉付制度的法律規定,因缺費而應該起訴的人不在少數,律師也因此損失了不少生意。壹個國家建立律師制度,就應該有壹個廣泛的、基本的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6.建立適當的強制律師法律服務制度,推進國家法制化進程。

當前,要解決社會上日益嚴重的多角度債務糾紛、交易賄賂、暗箱操作等問題,需要律師的法律服務介入,法律可以提前抑制這些問題的發展和蔓延。因此,建議建立國家投資項目、政府采購、國有企業必須由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強制進入制度。律師為保護國有資產、防止權錢交易、杜絕社會腐敗提供法律服務,意義深遠。

  • 上一篇:論法經濟學的主線:效率與正義
  • 下一篇:美國的農業保險制度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