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渚位於杭州灣南岸的寧邵坪平原中部,東臨余姚市,西接上虞,素有寧波西大門之稱。據史料記載,兩千年前,秦始皇第五次南巡。他在竹山駐軍,在池中飲馬,故名馬渚。其實媽祖的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代。據史書記載,第壹個皇帝舜出生在朱峰,也就是今天的馬渚。境內古跡眾多:乃河橋、秦皇行宮、唐代道教的水石洞、嘉慶皇帝修建的永思橋等等。還有歷代文人寫的贊美媽祖的詩。想想看,馬渚古鎮輝煌了很久。
如今,馬渚鎮面積65.84平方公理,轄22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總人口5萬余人,建成區人口1.5萬。鎮內交通便利,杭甬高速公路、肖勇鐵路、渝富公路穿境而過。鎮東5公裏處有姚希貨運站,鎮西距杭甬高速牟山路口僅4公裏。到2000年底,鎮內的道路交通已經四通八達,東起寧波,西至杭州,南至泗門、夏朗、方橋、牟山、上虞。交通狀況很獨特。近年來,在勤勞淳樸的古老習俗背景下,馬渚鎮圍繞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搶抓機遇,大膽開拓創新,初步形成了以農穩鎮、以工立鎮、科技興鎮的經濟發展新格局,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了快速發展。2001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37.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超過6000元。今天的馬渚,不僅僅是曾經的寧波烏糧倉。農業結構日益優化,主導產業蓬勃發展。
馬渚農業以市場為導向,堅持把布局結構調整與品種結構調整結合起來,著力培育優質水稻、水產、家禽、花木等區域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2001年,養殖面積已達10212畝,其中精養魚塘3662畝,稻田結構調整6495畝,有稻、蝦、蟹混養專業基地3個,專業戶45戶,形成了開原下沙畈、雲樓小漁湖等8個相對連片集中的養殖區。畜牧業以公司+基地+養殖戶的形式發展,以龍邦、鴻翔達養殖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養殖戶350戶,番鴨發展到654.38+0萬只,肉雞、美國王鴿數量持續發展。增加農業科技含量,與浙大動物研究所、省淡水研究所開展技術合作,積極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提高產品質量。
完善土地流轉制度,規範土地流轉面積4029畝,建立土地流轉儲備。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在青山、開原建設3400畝高標準農業園區,總投資288萬元。工業經濟穩步增長。2001年,工業產值達到371億元,銷售額500萬元以上企業完成產值11.25億元,實現利稅1.6億元,確立了汽車零部件、電線電器、塑料、模具等支柱產業,形成了蓄電池、儀表等。近年來,鎮政府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實施優惠政策,完善服務體系,全方位、多渠道開展招商引資。2001年,出口交貨值達到31萬元,其中自營出口超過1.3萬美元;引進外資項目10個,協議外資500萬美元,到位外資300萬美元。
產業園二期也已全面開發建設,功能日益完善,設施齊全,吸引了眾多企業入駐。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按照城鄉壹體化、協調發展、綜合改革試點鎮和山水生態鎮建設的目標,進壹步完善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完善道路交通設施,建設竹山公園,完善環保體系,進壹步綠化美化城市環境。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該鎮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民主法制日益完善,教育衛生事業同步發展,社會安定團結。1997年以來,先後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鎮、浙江省教育強鎮、余姚市農業先進鎮、工業規模壹級鎮、文明鎮、愛國衛生鎮、技術改造先進鎮,鎮工業園被評為市先進工業園。鎮黨委被評為寧波市劉浩鎮黨委,古鎮生機勃勃。開放的馬渚歡迎有識之士投資開發這個小鎮,建設壹個新的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