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全文出版後,各出版機構出版的民法典單行本已經開始發售。目前,除了規範完善的公告版之外,還有幾個版本的民法典在印刷上具有壹定的特色。
1.第壹種是大號打印,顧名思義,打印出來的字體比較大,每頁都會有壹定的空隙,方便讀者在學習使用時隨時做筆記。大部分律師常年盯著電腦屏幕,眼睛常年被摧殘。看著大塊頭的代碼比盯著密密麻麻的文字更舒服。
2.第二個版本是頭條版:《民法典》第壹條寫道:“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本條旨在立法目的。
在第壹條之前,標題版的小冊子標明了文章的主旨,即“第壹立法目的”,便於讀者理解。但這些文章是出版機構根據文章內容自行總結的,不屬於民法典的壹部分,當然不具有法律效力。
關於民法典學習方法的思考和建議:
1.了解民法典的“體系效力”,理解民法典的編纂體系和立法意圖。
法律體系化的概念源於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18世紀的法國,各省區都有自己的法律,全國數百部法律相互沖突,互不承認,造成了“要裝土地上協議,要卸土地上不承認”的混亂現象,嚴重制約了市場經濟的發展。
伏爾泰批判了法律相互沖突的社會現象,主張國家應該制定統壹的法律制度。拿破侖接受了伏爾泰的思想,大力倡導並參與其中,促成了法國民法典的誕生,奠定了主體平等、私權神聖、契約自由等現代民法制度的基礎,為法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2、掌握民法典的編纂體系和表達規則,準確理解法律條文的含義。民法典編纂規則科學地運用了“總則分章”的結構:總則第壹部分確立了民法典的總則,指導所有民法典,普遍適用於民法的各個領域;分則(二至七)對各項民事基本制度作出具體規定;
每壹部分的第壹章為“總則”,確定該部分內容的壹般規則,然後對每壹項制度作出具體表述。總則與分則、總則與分則、但書條款構成了民法典邏輯嚴密、有機統壹的體例結構。
準確理解和適用具體法律條文,需要在這個規則體系內全面解讀每壹個法律條文,避免孤立理解和片面適用。
3.了解民法典對以往法律規則的歸納和發展,避免學習民法典的恐懼心理。
壹典廢九法民法典實施後,常用的現有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和民法通則將同時廢止,民法典將成為每個人的案頭文件和常用工具。
很多法學家感嘆“半輩子學無所成,法典憔悴”,這意味著壹旦民法典頒布,之前的法律知識和業務經驗都是零,要從頭學起。這種感覺反映了大家對民法典重要性的認識,但認真來說,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法律的統壹性和穩定性”是法典的內在要求。民法典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以往民法的基礎上總結各單行法內容的法典,包括吸收成熟的司法規則進行優化升級,梳理和解決各單行法中的沖突,運用新的民法理論解決社會和市場發展中的新問題,與時俱進的發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壹條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民法調整作為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民事主體的人身權、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法律地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