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民商法的信用原則

民商法的信用原則

民商法的信用原則

關鍵詞:民商法;信用;原則;改善

社會信用體系旨在規範市場經濟中的具體行為,利用機制改變市場經濟領域的支付模式,讓新的交易模式取代信貸市場中的傳統交易模式。這種新的交易模式以市場為主體,能夠更加健康有效地維護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進步。

民商法旨在為新型交易方式的有序運行保駕護航,維護國家信用體系有序健康的整體環境,構建市場經濟中人與企業之間的良性環境,從而維護市場經濟環境的整體和諧。因此,民商法所建立的信用體系能夠保證基本價值取向朝著健康、安全的方向發展。

壹、誠實信用原則在民商法中的意義

在西方發達國家,信用被視為西方國家民商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法律的保護和約束。

由於我國的發展,信用問題還沒有被納入法律內容,更多的時候是作為壹種道德行為規範,並不是通過制度形式來規範,而是通過人們的自律來完成。

我國《民法通則》明確指出,民事活動。所有當事人都必須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合同法》也指出合同雙方都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相比較而言,民商法中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誠實信用原則旨在保護民事活動中當事人的基本利益,形成約束和規範。

在實際民事活動中,民事活動當事人必須遵守合同條件,杜絕欺詐行為。

比如在壹次供貨交易中,供應商和收貨人要事先約定好交貨時間和付款方式,供應商也會對收貨人的信用水平和購物還款能力做出相應的判斷。相應的,收貨人也會對供應商的信用水平和供貨能力做出判斷,從而降低各自在交易中的風險水平。

其次,民商法中關於誠信原則的相關表述和規定,是民事活動中當事人維護自身權益的法律依據,受到法律的認可和保護。信用能力可以看作是對民事當事人經濟水平的評價,是其財產的組成部分之壹。因此,誠信原則可以視為民商法的基礎,貫穿於民商法制定和完善的全過程。誠信原則必須在民商法中得到體現,並在具體實踐中得到運用,才能真正實現誠信原則的法律價值。

二、民商法中信用的主體和客體

學分制作為壹個復雜的系統,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對象和性質進行劃分。民商法中的信用是指參與民事活動的當事人的資格。因此,必須根據不同的信用主體進行劃分,從而從信用立法的角度規定其應有的權利和義務。

因此,下面從不同的信用主體進行分析,分別為企業信用,個人信用和政府信用:

(壹)企業信用

在社會經濟領域,企業的行為都是民商事活動。作為壹個整體,企業既是民商事信用權利義務的享有者,也是承擔者。

企業依法成立後,作為民商事活動的主體,具有特定的權利和義務。在進行各種商事活動的過程中,法人資格還意味著它可以進入市場,在簽訂合同和交易過程中處於整體地位,承擔相應的債權債務活動,也就是說,它可以享有維護他人的利益和義務,同時獲得壹個信用主體的資格。

企業在取得法人資格後,可以通過法人三大體系在經營過程中得到相應的重視,從而使公司更加完善、無瑕疵。

法人信用出現違規行為時,其法人資格不再可用,也就是說喪失了信用主體資格或者被追究相應的民事責任。

(2)個人信用

個人信用也被稱為消費信貸。個人信用壹般是指商家和金融機構在提供服務時,對個人有壹定的信用償還。當個人同意在特定日期還款時,個人必須提供相應的信用依據。

參考西方發達國家,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中,個人信用制度無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完善的個人信用體系,擴大了國內消費者的購買力,從而更好地促進了商品經濟的均衡有序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個人信用消費記錄迅速膨脹。在這種背景下,也會出現壹些不好的問題。因此,加強個人信用體系建設尤為重要。

(3)政府信用

各級政府部門被視為國家信用的代表,在整個國家信用體系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說,各級政府部門不僅被視為國家形象的代表,而且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應加強政府信用體系建設,在市場經濟信用體系的建立中發揮導向作用。

在現階段的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構建持續、穩定、優良的發展環境必須依靠科學的民商法信用體系。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滿足市場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信用要求,真正引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方向,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資料:

周仲麗。經濟體制改革動力機制中的開放因素――兼論中國模式?全球範圍?[J]。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2(02)。

[2]巴,任賢賢。我國商法中商業信用原則的缺失與矯正[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

[3]張明柱。對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思考[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09(05)。

[4]周元。市場經濟下的民商法與經濟法[J]。現代商業,2008(11)。

  • 上一篇:蒙古國籍法
  • 下一篇:某公司的行為是否違反了勞動法?如果要起訴,可以依據勞動法或其他相關法律的哪壹條或哪壹款?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