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農歷和公歷之間的轉換

農歷和公歷之間的轉換

農歷換算成公歷的公式是什麽?因為公歷(現在用的是公歷,以前用的是儒教歷)和中國農歷並不是嚴格按照壹個公式計算的,所以兩個歷法並沒有直接的公式。

試圖用壹個簡單的公式,而不像萬年歷那樣使用很多數據(雖然可以簡化)來達到公、農歷轉換的目的,是不可能的。所有我們能看到的把公歷轉換成陰歷的軟件都包含了不同年份的歷法數據。

在這些數據中,最重要的是農歷每個月的天數。因為農歷是陰歷,陰歷的部分(根據月亮的相位)決定了壹個月中的某壹天,陽歷的部分(根據太陽的高度)就是節氣。節氣基本上直接對應公歷,很容易計算;而月相周期與地球公轉的關系相對復雜,壹般需要天文觀測數據給出時間,所以壹個太陰月是大月還是小月沒有簡單的公式。

至於公歷和農歷的閏,有壹定的計算方法,並不難。

如果只是天文數據,還是可以統計的——因為天文周期很穩定,我們只需要嚴格按照天文周期來計算就可以了。但是還有壹個比較麻煩的點,就是陽歷和陰歷沒有嚴格按照實際的天文周期進行,人為因素比較多。最著名的是羅馬皇帝多次修改二月和八月的長度,由於計算不準確,十日被人為地從儒略歷中刪除。在中國,* * *公布的歷法與天象不符是因為古代天文觀測不準確(我們不能苛求古代觀測的準確性)。所以這兩個歷法都和壹個時期的社會有關,所以沒有壹定的規律可循。

如何計算農歷和陽歷的換算公式

1,陽歷日期計算陰歷日期的方法:

如前所述,農歷的日期以滿月為準,以每壹次新月為初壹,滿月為十五(大月十六),暗月為二十九(大月三十)。

如果妳想知道6月8日是什麽日子,1984?我們可以用公式計算農歷的日期:比如說:年數-1977(或1901) = 4q+R。

那麽:農歷日期= 14q+10.6(r+1)+壹年的日期序數-29.5n(註:公式中,q、r、n均為自然數,r >;

農歷轉換為公歷的對照表是公歷1945年4月29日星期日。

農歷和公歷是怎麽換算的?(怎麽算?)是用嘴算還是用筆算?

我告訴妳,這個不靠譜,根本算不出來,涉及的變換也不是簡單的公式。相反,它的轉變是相當復雜的。

如果妳對寫程序感興趣,我可以提供壹個轉換函數庫,妳可以通過調用壹個函數來實現農歷和公歷之間的轉換。

目前我已經完美實現了轉化,有需要可以提供。

陽歷和陰歷之間如何換算是國際通用的。公歷定制取地球繞太陽轉壹圈壹年的時間,***3 65天5小時48分46秒。平均年只算365天的整數,不算尾數;壹年分為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二月只有28天。四年的尾數累計到***1天,加到第四年的二月,稱為閏年。所以閏年的二月有2 9天。農歷定制壹個月滿月,***29天半。為方便計算,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在壹年的12個月中,大、小月份壹般是交替排列的。農歷壹年只有354天左右,平年和閏年沒有區別。農歷沒有考慮地球繞太陽的運動,所以農歷四季的變化沒有固定的時間,不能反映季節,這是壹個很大的缺點。為了克服這個缺點,人們後來決定了壹種歷法,叫做陰陽合歷。我國仍在使用的夏歷(有人稱之為陰歷或陰歷)就是這種陰陽歷。它和農歷壹樣,也是以月亮明亮飽滿的時間來定制壹個月份,大月3 0天,小月29天。但它也采用添加閏月的方法,使壹年中的平均天數接近陽歷中的天數來調整四季。每隔兩三年,夏歷中就會多出壹個閏月。農歷又稱陰歷,以月球繞地球運行壹周為壹月,地球繞太陽運行壹周為壹年,實際上等於陰陽歷。這種歷法是民國元年以前在中國采用的,所以叫舊歷。壹般來說,農歷適合農民,取名日期為“陰歷”。

公歷到公歷、公歷和農歷的轉換

(128× 365+31)日÷ 128 = 365.438+0875日/年。

可見* * *的閏精度遠高於現代公歷。

2.換算中壹日誤差的修正

日歷系列以1387元月為例,按照公歷計算年、月、日。

解1:1387×0.970224+621.5774 = 1967.088。

0.278088× 365.2422天= 101.569天。公歷累計天數為101.57天,可視為4月11或4月12。今天是星期幾?當兩個日歷在公歷4月11或12有相同的周序數時,會進行修正。

根據回歷第壹周序數的計算公式:

[(138-1)×131+164]÷30 = 6057,剩余20。

6057 ÷ 7 = 865,剩余2

所以1387的元旦是周二。(表格)

按照公歷從1583年元旦(周六)到1967年4月11日,* * *日歷:

1967-1583 = 384.在這384年裏,公歷有四年閏,但沒有百年閏。四百年加壹個閏日的規律* * *有93個閏日,從1967年元旦次日開始到4月165438。

(384×365+93+100+6)÷7 = 140359+7 = 2001,剩下的2是星期二,所以齋月的元旦1387在公歷1967 4上。

由於公歷使用了大量的數據來計算星期日的個數,所以在計算中難免會有壹些疏漏。現在我們介紹公歷日期和星期計算表,以供參考。

使用此表查找四月的第幾天1967+11。步驟如下:

先找到19這個詞在本表年份表前兩位的位置;

然後在年份表的後兩位找到67這個字的位置,從19這個字開始平行向右移動,67這個字垂直向下移動,兩個字在英文大寫壹欄的字母G處相交;

然後從月表的列中查4月,從4月的位置平行向左移動,查G在4月的列中的位置;

從日期列中找到11的位置,從此位置向右平行移動,這樣4月份與G列的交點就被稱為星期二,結果與Hijri中計算的結果相同。所以知道元旦1387確實是公歷的1967四月11,而不是12。

在換算中,公歷天數往往超過365,438+0天,甚至200-300天以上。當這個數字需要轉換成壹年中的月和日時,可以使用下面兩個表。

表3公歷月份及其累計天數

將公歷轉換為回歷

將公歷轉換為公歷的公式進行移位排序,即可得到公歷轉換為國歷的公式

(公歷1年621.5691) ÷ 0.9702 =穆哈蘭姆(儒略歷)..............................(5)

(公歷1年621.5774) ÷ 0.970224 =回歷(公歷).........................(6)

無論回歷是否轉換為公歷,通常會有壹天的差異。周數修改時,回歷轉換為公歷,以回歷的周數為準;反之,則以公歷的周數為準。

四個國家日歷或公歷被轉換成中國農歷。

1.從回歷到農歷的轉換

雖然中國農歷每年的月數不是壹個相對穩定的數值,給陽歷和公歷換算成農歷帶來了更多的困難,但還是可以換算的。中國的農歷是陰陽合璧,從月份來說屬於陰歷。但在回歷的每個月,新月都是1月初,其日期大約是新月(農歷初壹)後1-2甚至3天。所以只要搞清楚兩者的關系,回歷就可以換算成中國農歷。馬先生對說:" > >;

如何在日期中轉換中國的陽歷、陰歷和陽歷?百度太復雜,自己研究不了。

日期的陽歷和陰歷怎麽換算?每個月的第壹天稱為新月,最後壹天稱為黑暗。農歷的十五、十六或十七叫旺旺,旺旺的後壹天叫旺旺,所以農歷的除夕不是每年的同壹天。農歷的基礎是“北回歸年”和“正月”。回歸年是太陽連續兩次通過春分點所需的時間,即365.2422天(365天5小時48分46秒)。“農歷正月”是月亮連續兩次新月(新月)或兩次滿月(滿月)之間的時間,即29.5306天(6月29日12小時44分3秒)。

因為12“王朔月”只有354.3672天,與回歸年的365.2422天相差10多天,這壹差值累加起來就成了閏月。早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春秋時期,中國歷法就采用了十九年七個閏月的安排。

但中國農歷的計算方法與* * *和韓國農歷不同,壹般相差壹兩天。

農歷的日期以滿月為準,以每壹次新月為初壹,滿月為十五(大月十六)、二十九(大月三十)。但是,目前通常用陽歷的日期來表示時間。如果想把陽歷的日期換算成陰歷的日期,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壹種是查新編輯的萬年歷,比如陰歷6月8日是幾號,1984?翻開萬年歷,10年6月是農歷十壹,所以推斷6月8日是農歷九月初九。其次,我們可以用公式來計算農歷日期:

假設:公元年數-1977(或1901) = 4q+R。

那麽:農歷日期= 14q+10.6(r+1)+年的日期序數-29.5n。

(註:公式中Q、R、N均為自然數。R怎麽從農歷換算到公歷?

1.換算公式的推導

公歷是每年365.242 199074075天(簡化為365.2422天),而回歷是每年354.367074375天(簡化為354.36707天),所以回歷只相當於354.36707/365.2422 = 0.970223或0。回歷元年元旦定在公元622年7月16日。由於當時歷法的計算錯誤,按照現代公歷,現在的7月16應改為7月19,從元旦到當年的7月19,期間已達200天。相位200/365.2422 =因為直到回歷第二年才達到0.970224日歷年,所以從回歷年轉換到公歷年的公式為:

(回歷1年11)×0.924+622.76。56637.86666666667

=公歷的日期.............................................(1)

或者回歷歷年× 0.970224+621.5774。

=求日歷年,月,年,月,年,月,年,月,年,月,年,月,年,月,年,月,年,年,月,年,年,月,年,年,年,月,年,年,月,年,年,月,年,年,月,年,

其中621.5774來自622.5476-0.9274。

如果某個歷史事實在大年初壹沒有找到,可以將該事實今年已經過去的總天數換算成公歷年,加到公歷年總數中。

但上述公歷年的總天數實際上是回歸年的實測數,因為當前公歷年的天數實際上是365.2425天,只能與回歸年的天數基本壹致,4000多年後會有壹天的差異。

其實明朝萬歷十年,990年9月18日,16,1582年6月4日之前(含4日)的公歷,叫做儒略歷,儒略歷每年有365.25天,它和回歸年的差別遠遠大於公歷,也就是現代的公歷,大約是125。因此,對於儒略歷時期官方歷法和官方歷法之間的換算,我們仍然不能使用(1)和(2)兩個公式,而需要根據儒略歷的實際天數對上述兩個公式稍加修改。結果如下:

(IJL) × 0.9702+622.5393

=代表公歷年、月、年、月、年、月、年、月、年和年(3)

禧歷年× 0.9702+621.5691。

=代表公歷年、月、年、月、年、月、年、月、年、月、年、月、年、月、年、月、年(4)

其中,0.9702是354.36707/365.25的結果,0.5393是從元旦到7月的總天數16除以365.25的結果,622.5393-0.9702 = 621.554366

現在,下表列出了從第52個回歷月開始每100年由兩個公式計算的日歷年、月和日:

將國家日歷轉換成公歷

從表格的計算結果可知,同壹公式不能用於不同的日歷,否則誤差會很大。10年前發現儒略歷春分日期與實測結果相差較大,到萬歷十年相差十天。因此,格列高利十三世決定修改儒略歷。改革有兩點。壹、公歷1582 10.04的後壹天要從10.05改為10.00。其次,儒略歷每四年有壹個閏年,400年有壹百個閏年。公歷仍然保持著儒家四年壹閏年的傳統,但每400年只安排97個閏年,400年每百年沒有閏年,400年會加壹個閏年[6]。儒略歷和公歷的編年事實如下:

儒家歷法(365× 300+366× 00) ÷ 400年= 365.25天/年。

公歷(365× 303+366× 97) ÷ 400年= 365.2425天/年與《明史?歷法中包含的* * *宮歷(陽歷)是壹百二十八年三十壹閏...> & gt

  • 上一篇:南華大學第壹附屬醫院防疫期間醫療救治說明(3月22日發布)
  • 下一篇:解決勞資糾紛的七種方法_ _又快又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