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挪威使用少量礦物能源,但其南部是歐洲酸雨最嚴重的地區之壹。本文分析了酸雨的原因和危害。

挪威使用少量礦物能源,但其南部是歐洲酸雨最嚴重的地區之壹。本文分析了酸雨的原因和危害。

酸雨是壹種超越國界的汙染物,它可以隨大氣轉移到1000公裏以外甚至更遠的地區。科學家們還在北極圈的冰雪層中檢測到了相當高濃度的酸雨物質,而北極圈通常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幹凈的。因此,酸雨問題不再是壹個地方性的環境問題,而是正在發展成為壹個日益尖銳的國家間的政治矛盾。據介紹,挪威、瑞典等北歐國家的酸雨大多是從西歐國家工業區的排放源傳輸過來的,其中瑞典南部大氣中77%的硫是“偷越國境”而來的。加拿大南部的酸雨從北部工業區越過邊境蔓延開來。所以瑞典和加拿大都堅決反對通過各種渠道輸出汙染。。。

倫敦燃煤產生的So2在雲中與水溶解形成強酸,受地中海氣候影響被吹到挪威和瑞典。

雨水是酸雨的危害。

——酸雨的危害(1)

□酸雨通常指pH值低於5.6的酸性降水,表示Ph指數。

中國的酸雨(酸雨通常指PH值低於5.6的酸性降水)正在蔓延,是僅次於歐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區。上世紀80年代,我國酸雨主要發生在川、桂、桂地區,以重慶、貴陽、柳州為代表,面積1.7萬平方公裏。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酸雨已擴散到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和四川盆地的廣大地區,酸雨面積擴大了654.38+0萬平方公裏以上。以長沙、贛州、南昌、懷化為代表的華中酸雨區,成為全國汙染最嚴重的地區,中部地區酸雨年發生頻率高於90%,幾乎到了下雨就會酸的地步。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島、廈門為代表的華東沿海地區也成為我國主要的酸雨區。華北、東北部分地區也出現了酸性降水。在1998期間,中國超過壹半的城市出現了酸雨,其中包括超過70%的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Xi安、銅川、圖們和青島。酸雨已經在中國引發了壹場燎原之火,覆蓋了超過30%的國土。

酸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對人體健康、生態系統和建築設施的直接和潛在危害。酸雨會降低兒童的免疫功能,增加慢性咽炎和支氣管哮喘的發病率,增加老年人眼睛和呼吸道的患病率。酸雨還會大大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尤其是小麥。在酸雨的影響下,產量可減少13%至34%。大豆和蔬菜也容易受到酸雨的影響,導致蛋白質含量和產量下降。酸雨對森林和其他植物也有危害,常常使森林和其他植物的葉子變黃,加重病蟲害,最終造成大面積死亡。

——酸雨的危害(2)

-在中國的空氣汙染中,酸雨和浮塵是最主要的汙染。十多年來,由於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越來越多,酸雨問題越來越突出。現在中國是僅次於歐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區。

中國酸雨的主要分布區是四川盆地、貴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在華北地區,很少觀測到酸雨沈積,這可能是因為北方降水少,空氣濕度低,土壤酸度低。但值得註意的是,侯馬、京津、丹東、圖們等北方地區也出現了酸性降水。

□酸雨對森林植物危害很大。根據國內對105木本植物影響的模擬實驗,當降水pH值小於3.0時,可對植物葉片造成直接傷害,使其變綠變黃並開始脫落。樹葉暴露在酸雨中的時間越長,損害越嚴重。野外調查表明,在降水PH值小於4.5的地區,馬尾松林、華山松林、冷杉林出現大量黃葉脫落,林木成片衰退死亡。如奉節縣降水PH值小於4.3的地區,20年生馬尾松林的年平均高生長量減少50%。

酸雨對森林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土壤物理和化學性質的惡化造成的。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鉀、鈉、鈣、鎂等養分會隨著雨水被釋放出來並淋溶出去。所以,長期的酸雨會將土壤中的養分大量淋溶出來,導致土壤養分嚴重不足,從而使土壤貧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鋁從穩定態釋放出來,增加活性鋁,減少有機絡合鋁。土壤中活性鋁的增加會嚴重抑制樹木的生長。

□酸雨可抑制部分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細菌、放線菌會受到酸雨的明顯抑制。酸雨還會顯著增加森林病蟲害。在四川,重度酸雨區馬尾松林的病情指數是無酸雨區的2.5倍。

酸雨對中國森林的危害主要在長江以南的省份。據初步調查統計,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積最大,約28萬公頃,占林地面積的32%。貴州受災森林面積約654.38+0.4萬公頃。有研究結果顯示,僅在我國西南地區,因酸雨導致森林生產力下降,* * *損失木材630萬立方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億元(按市場價1988計算)。據南方11省份估算,酸雨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可達44億元。

目前,大多數專家認為,森林的生態價值遠遠超過其經濟價值。雖然對森林生態價值的計算方法還存在壹些爭議,計算出來的數字不能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但森林的生態價值超過其經濟價值,這壹點幾乎是壹致的。根據這些計算結果,森林的生態價值是其經濟價值的2-8倍。如果按照這個比例計算,酸雨對森林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是極其巨大的。

  • 上一篇:名人閱讀故事300字
  • 下一篇:淺談新形勢下如何預防職務犯罪及如何預防銀行從業人員職務犯罪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