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單元珍惜生命
生命是寶貴的
第壹,生活世界是美好而神奇的。
(1)生命是自然界最寶貴的財富,世界因它的存在而精彩。
(2)我們人類是大自然的壹部分,是生命世界的壹員。
第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
為什麽要尊重自然?
(1)人類來自大自然,這是大自然進化的結果。(2)我們的衣食住行,歸根結底都來自大自然。如果沒有大自然的恩賜,我們的生命將失去存在的可能。(3)每個生命都有它的意義和價值。各種生命相互依存,密切相關。人類必須尊重自然規律,善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第三,珍愛生命,善待生命:
我們應該如何珍惜和善待生命?
(1)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2)珍惜自己的生命,對自己的身心健康負責。
(3)善待其他生命
5.2生活是豐富多彩的
首先,探索生命的意義:
我們應該如何探索生命的意義?
(1)追求積極的人生目標(2)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3)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
2.在勞動創造中實現人生價值。
人生的價值是如何體現的?
(1)壹個人的人生價值是通過他對自己、他人、集體和社會的合理需求的滿足和貢獻來體現的。
(2)勞動創造是人生價值的源泉,創造的成果成為評價人生價值的重要標準。
(3)勞動創造也是改善生活、豐富生活、提升生活、追求自我完善的過程。
△我們今天的努力,某種意義上也是壹種創造。
5.3青春閃光
首先,青春的節拍
1,(1)青春是活力的象征。(2)青春期是基本人生觀、價值觀開始形成的階段。
2.青春為什麽美好?
因為青春是人生的日出期,是人生的轉折期,是人生事業的奠基期。
△每個人都有青春,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把握好。我們應該珍惜青春,把握青春的美好時光,讓我們的青春更加絢麗多彩。
二、珍惜青春:
我們應該如何珍惜青春?
(1)樹立奉獻意識;(2)努力充實自己;(3)珍惜時間;(4)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第六單元自我提升
6.1直面挫折
第壹,人生必然會有挫折。
1,什麽是挫折?
人的行為問題總是被壹定的動機和目標所引導。如果妳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和障礙,就很難克服,也找不到替代目標,這會讓人感到沮喪。
2.挫折和逆境對人的雙重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會對我們的身心造成打擊和壓力,帶來精神上的困擾和痛苦。
(2)也能讓我們經得起考驗,得到鍛煉,成為走向成功的轉折點。
二、對待挫折的態度不同:消極態度和積極態度。
消極態度:因為愛挫折而陷入焦慮、悲觀、失望,甚至自暴自棄。
積極態度:面對挫折冷靜思考,分析原因,尋找解決辦法,持之以恒,最終走出困境,成為人生強者。
第三,培養克服挫折的心理素質
(1)我們對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心理準備。隨時迎接困難和失敗的挑戰,壹旦遇到挫折就不會驚慌失措。
(2)壹個人經歷壹些挫折並不全是壞事,但可以提高我們扭轉逆境、克服困難、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3)要有意識有意識地鍛煉和培養自己面對挫折時的心理承受能力。當挫折來臨時,我們可以勇敢面對,實現自己的理想。
4、掌握處理挫折的方法:
應對挫折的方法是什麽?
(1)冷靜對待;(2)自我指導;(3)尋求幫助;(4)精神升華。
6.2磨練妳的意誌
第壹,意誌是人的重要心理素質。
(1)意誌是壹種重要的個體心理素質,可分為優點和缺點。
(2)優秀的意誌品質包括自覺性、韌性、果斷性和自制力。
(3)良好的意願對人的健康成長和事業成功起著關鍵作用。
(4)堅強的意誌是成功的保證。
(5)從小培養我們堅強的意誌,有助於我們克服生活中的困難、弱點和成就。
為什麽堅強的意誌是成功的保證?
因為壹個意誌堅強的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在艱難的條件下做出卓越的成績;意誌薄弱的人,在挫折和失敗面前會退縮,不會成大事。
第二,磨礪妳的堅強意誌:
怎樣才能培養和鍛煉自己的意誌?
(1)明確提出鍛煉意誌的任務;(2)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3)培養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的能力;(4)持之以恒,從頭到尾。
6.3自力更生、自強不息
第壹,自力更生是壹種優秀的品質。
1.自立: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不需要父母的照顧獨立生活,自己創造自己的生活。
自強:意味著自力更生,努力工作;意味著迎難而上,奮力拼搏。
2.自力更生和自強不息有什麽關系?
壹個人只有獨立於他人,能夠自立,才能走向自我完善;壹個人只有不斷自強不息,才能持之以恒,不怕困難和挫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胸懷大誌,追求崇高的理想和目標。
△自強不息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
第二,學會自立:
如何學會自立?
(1)自立和能力需要在生活中培養(2)克服依賴(3)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第三,培養自強不息的精神:
如何培養自強不息的精神?
(1)誌存高遠;(2)勇於面對困難,做生活中的強者;(3)在磨礪意誌中自強進取。
第七單元法律保護我
7.1特殊保護
壹.什麽是法律
道德規範:在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對調整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起著重要作用。
紀律:社會組織為維護自身利益和保證工作正常進行而制定的規章制度,要求其成員遵守。
△與道德和紀律相比,法律是壹種特殊的行為準則。
1,法律的顯著特征:第壹,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第二,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強制執行的;第三,法律對所有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2.法律的內涵: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社會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特殊行為規範。
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需要法律的特殊保護。
為什麽要對未成年人給予特殊保護?
(1)未成年人在人生發展過程中處於年幼、弱小期,生理、心理不成熟,缺乏自我保護能力,容易受到人身權益的侵害。(2)家庭、學校、社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損害其身心健康的現象。(3)由於種種原因,青少年犯罪逐漸成為壹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第三,中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制定和實施
(2)專門保護未成年人的兩部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65,438+0,992,65,438+0年6月實施)。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6月1999 11日實施)。
7.2各處保護
壹.家庭保護
1,家庭保護的作用:家庭保護是未成年人保護的基礎,家庭保護的作用是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家庭侵害。
2.家庭保護的基本內容:①父母對未成年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尊重、教育、引導未成年人。
3.家庭保護要求:①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不得歧視女性未成年人和殘疾未成年人;(二)在校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不得輟學;(3)不得允許或強迫未成年人結婚、訂婚。
第二,學校保護
學校保護的基本內容:①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政策,保障未成年人全面發展;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3)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權,不隨意開除未成年學生;④在學校活動中保護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三。社會保護
社會保護的基本內容是:①保護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2)保護未成年人的思想和精神健康。
4.司法保護
司法保護的基本內容有:①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審理實行特殊制度;(二)對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則;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③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和撫養權。
7.3自我保護
第壹,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未成年人容易受到哪些侵害?
溺水、觸電、燒傷、交通事故;被勒索、毆打或者綁架的;性侵;侵犯其他合法權益等。
二、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
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自己?
(1)學習家庭生活中防火、防水、防毒、防盜的自我保護方法和技巧。
(2)學習公共場所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巧:
第壹,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二、體育活動註意安全,做好準備;第三,發現險情,要量力而行;第四,防止精神汙染,避免中毒;第五,善於識別騙子的伎倆,避免上當受騙。
三。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方法
1.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該怎麽辦?
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正確的做法是及時尋求法律幫助,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2.未成年人獲得法律幫助的途徑和方式有哪些?
獲得法律幫助的方式和途徑:訴訟、非訴訟途徑、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等。
訴訟途徑: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
非訴訟途徑:投訴、調解、裁決、仲裁、復議、上訴等。
法律服務的主要機構是律師事務所和法律服務所。
△打官司遇到困難,還可以得到國家的法律幫助。
第八單元法不可侵犯。
8.1不要以小惡大。
壹般違法性與犯罪的區別和聯系;
非法活動的類型
區分
接觸
壹般違法行為
對社會危害不大,情節輕微。沒有觸犯刑法,只是觸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規。
都是違法行為;他們對社會有害,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
犯罪
對社會危害極大,情節嚴重,觸犯刑律,應依法懲處的行為。
1,壹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
(1)違法行為的含義: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者做出法律禁止的行為,屬於違法行為。
(2)違法行為可分為:壹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
(3)壹般違法行為的含義:對社會危害不大,情節輕微。沒有觸犯刑法,只是觸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規。
(4)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壹是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第二刑事違法性;第三是懲罰的性質。它們的關系: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同構成為罪與非罪的原則界限。
(5)犯罪的含義:違法情節嚴重,社會危害性大,觸犯刑法,應依法懲處的行為。
2.不良行為可能發展成違法犯罪。
為什麽說不良行為可能發展成違法犯罪?
壹個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壹個演變的過程。起初,我染上了不良思想和不良習慣;不良行為得不到糾正,任其發展,就會做出違法的事情;不回頭,就會越走越遠,直到滑入犯罪的泥潭。
3、防止拖延,避免違法犯罪的發生。
未成年中學生如何避免違法犯罪?
(1)知道法律規定的禁止行為,不要做違反法律的事情。(2)防患於未然,自覺糾正不良行為。(3)熱心幫助行為不良的學生。
8.2法定“禁止穿越”
1,犯罪應當受到刑事制裁。
(1)為什麽要對犯罪分子進行刑事制裁?制裁的作用是什麽?
因為任何犯罪行為對社會和他人都是有害的。
懲罰犯罪分子,壹方面可以及時制止其繼續犯罪,另壹方面也可以遏制其他犯罪行為,起到表率作用,震懾社會上的犯罪分子。
(2)我國刑罰種類:主刑和附加刑。
(3)主刑的含義:主刑也叫基本刑,是對犯罪分子的主要處罰。主刑分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主刑只能單獨使用,不能相互配合使用。
(4)附加刑的含義:附加刑是對主刑進行補充的刑罰。附加刑的種類:罰金、剝奪政治權利和沒收財產。
附加刑可以作為主刑的附加刑適用,也可以獨立適用。
2、刑事責任年齡(P84)
(1)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二)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強奸、搶劫、放火、販賣毒品、爆炸、投毒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的;
(3)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不滿十四周歲的人不負刑事責任。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不予刑事處罰,並責令其父母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3、運用法律與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P84)
青少年應該如何與違法犯罪作鬥爭?
(1)遇到不法侵害時,要運用自己的智慧,采取靈活的方法,冷靜應對。比如機智地求助;巧妙發揮,趁機脫險;記住罪犯的特征和行為,事後報案。
(2)公安、司法人員向我們調查有關案件時,應主動協助調查,實事求是地提供有關情況,敢於指證犯罪分子的犯罪行為。
(3)當其親友受到不法侵害而不敢抗爭時,應向其說明危害,勸其及時報案;保護犯罪分子的犯罪現場,保存證據等。
(1)法律的功能是維護社會安全和秩序。
(2)中國刑法的任務:中國刑法和其他法律法規是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懲治違法犯罪的有力武器。
(3)運用法律與違法犯罪作鬥爭的方法:機智地向他人求助;巧妙發揮,趁機脫險;記住罪犯的特征和行為,事後報案。
8.3拒絕不良誘惑
1,不良誘惑對未成年人的危害
(1)有些誘惑確實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導致違法犯罪行為(如黃、賭、毒、邪教)。
(2)“黃色”的含義:“黃色”是指淫穢讀物、音像制品和淫穢行為。“黃”的危害:輕者白日做夢,抑郁,不願學習;嚴重時會誘發性犯罪以及與之相關的暴力犯罪和經濟犯罪,對青少年的傷害很大。
(3)“賭”即賭博。“賭”的危害:容易使人養成不勞而獲的思想,敗壞社會風氣。未成年人染上賭博惡習後,嚴重影響學業,扭曲人際關系,甚至壹步步走上詐騙、盜竊、搶劫的犯罪道路。
(四)“毒品”是指毒品,包括鴉片、海洛因、嗎啡、可卡因以及其他能夠使人對人體成癮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毒”的危害:嚴重危害身心健康,破壞家庭幸福;誘發刑事犯罪,危害公共秩序;危害國家和民族。
(5)“法”的危害: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2.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1)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是避免違法犯罪的重要主觀條件。
(2)抵制不良誘惑的方法:避免誘導法;培養良好的愛好;特定時間方法;聯想後果法;請監督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