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做好企業法律顧問?

如何做好企業法律顧問?

如何做好企業法律顧問?

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嚴格的政府監管和問責機制,在期待已久的春天即將到來的時刻,企業法律顧問如何做好本職工作?

擺脫?消防員?的模式

事後救火,也就是打官司,是企業法務的壹項基本工作內容。糾紛多,對企業不利,也會被認為風險防範做得不好。但從法律管理的意義上來說,訴訟案件的發生並不壹定是壞事。因為法律工作在很多情況下?挑刺?找麻煩?如果法律部主動向領導反映業務部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如公章使用流程不規範等,可能會被業務部門認為是投訴。法律顧問有顧慮,不擅長直接向領導匯報,但借助已經發生的訴訟案件會相對超脫。

企業領導普遍重視糾紛的處理。企業的糾紛表面上看是法律問題,但往往反映的是深層次的管理漏洞。如果法務人員抓住時機,利用訴訟,小題大做,就會達到我們通常用常規方法達不到的管理效果。比如梳理重大案件的處理過程和得失,深挖案件反映出的管理疏漏,舉壹反三,提出預防和解決類似問題的管理措施(比如建議修改相關制度等。),並形成結案報告供領導傳閱。同時,結案後對案件進行總結,放入本單位的案例庫中。根據案件暴露的問題,對相關業務崗位進行逐案培訓,實現由事後滅火向事前預防轉變的效果。這樣既能巧妙的堵住業務管理的漏洞,又能向領導宣傳法律的重要性,體現法律工作的價值。

因此,企業法律顧問應突破傳統的訴後救濟方式,強調案件的管理功能,突出訴訟的管理價值。

除了訴訟,合同管理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卻是企業法務工作的基礎。目前,各大企業在合同管理的前期工作,如談判、起草、審簽、檔案管理等方面都比較成熟,但合同履約管理被嚴重忽視。合同履約管理也是當前合同管理的難點,是合同糾紛的高發區。如何控制合同履行風險,需要進壹步探索。

合同履行管理難度大,主要是合同對應的具體業務是動態的,但合同未能及時跟上業務的變化,根據變化的業務內容做出相應的調整。歸根結底是合同管理與業務脫節,法律不能及時融入業務。大家都在說法商融合,但是怎麽融合呢?

筆者認為,可以引入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概念,用內部控制的概念將法律思維切入業務流程,相對容易,讓法律更好地為業務服務。壹些單位也開展了合同內控管理,但效果不明顯。主要原因是法律與業務融合較淺,法律人員潛意識裏不願意深入業務,法律人員習慣用法律思維看待業務,必然會深入。比如梳理壹個房產銷售流程,法律人員需要先忘掉法律思維,配合業務人員用業務思維把業務線完全拉出來,然後植入法律思維,用法律思維分析每個階段或節點的法律風險,再完善合同。這樣做既可以深度介入業務流程,又不會受到太多業務部門的抵制,法務人員也很容易成為業務方面的專家。法務人員對業務人員進行內部培訓時,指導性強,效果會更好。

合理把握風險承受能力。

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喜歡冒險追求利潤,沒有規則意識;而社會律師由於職業風險,在提供法律服務時更為謹慎和保守。但法務人員通常會結合業務實際,在激進和保守之間權衡,采取折中方案。

目前企業之間的競爭大多是強競爭,沒有壹個企業會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很多交易都是相互妥協和讓步的結果,妥協和讓步會放大風險承受能力。而法務人員采用的折中方案會相應提高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這意味著什麽?容忍法律瑕疵?接受不完美?。在未來,這些?寬容的缺陷?壹旦出現問題,法務部可能面臨問責。這就需要我們註意:在放大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時,如何把握風險的尺度?

首先要把握好風險尺度。上面提到的?可容忍的法律缺陷?主要是指民事和商業領域。因為公司法和合同法給了當事人?意思自治?用什麽?自由裁量權?這些風險等級的確定需要在平衡企業戰略、發展目標、談判狀況等整體情況後確定。比如談判占據主動,風險就會相應降低;戰略進攻布局階段,適度提高風險承受規模。

當然,犯罪風險是高壓線,絕對不能碰;法律強制和SASAC強制的程序必須按規則處理。這是法律人員應該堅守的紅線。

其次,風險等級提高後,如何防控職業風險?風險管理理論可以給我們提供壹些啟示:

風險管理理論認為,風險不能消除,但可以預防和控制,可以采取對策來規避、轉移、分擔和承擔。其中,分享和接受是?容忍瑕疵?放大風險的表現。當風險程度放大時,需要分析、評估並提出管理建議,使管理層在明確相應風險的前提下進行決策,既可以規避管理層的決策風險,也可以規避法律人員的職業風險。

比如零售企業要拓展省外市場,需要收購壹家門店實現快速進入,現在看好壹家門店。經過深入調查,發現有兩個競爭對手也有意收購這家店,被收購的店存在較大的用工風險。如果說這個風險,可能會帶來654.38+00萬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基本不可能和對方協商消除風險。這就需要我們對風險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估。

通過評估,法律顧問提出法律建議:建議在談判過程中,直接指出就業風險和我們可能遭受的損失,對方考慮分擔這壹風險或適當降低收購價格。但由於競爭對手的存在,對方不壹定會接受我們的要求,綜合考慮企業的戰略意圖、市場拓展、盈虧等因素後,可以承擔風險。

有了我們的法律意見,董事會做項目決策的時候,就有了參考依據。項目決策通過後,即使存在勞動用工風險,法律人員也沒有職業風險,董事會也沒有決策風險,項目經得起外部檢驗。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對風險進行了識別和分析,從戰略、市場、法律、財務等多個維度對風險進行了評估,最終提出了風險控制策略:先考慮共享,再考慮轉移,最後承擔風險。在把握風險的尺度上,既要提示風險,又要讓風險成為項目獲取的障礙,從而促進企業經營的發展。

培養系統思維和跨界思維

系統思維和跨界思維是與法律顧問的地位和定位相稱的思維能力。如果只是用法律思維來考慮問題,就把法律顧問定位為法律技術人員。

關於系統思維。在處理重大投資M&A項目時,我們發現中國法律人員的系統思維能力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仍有壹定差距。比如我們收購法國酒莊的項目,由法國企業聘請的當地律師為主導,負責27個專業和多個中介的組織協調。律師需要考慮方方面面,系統思考能力明顯高於我們法律工作人員。也許我們會說,主管部門或領導沒有要求法務人員牽頭協調,但問題不在於是否有外在的要求,而在於法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是否有全局意識和觀念,即符合企業發展要求的系統思維。

壹些法律顧問私下抱怨,壹把手不重視法律工作,因為壹把手需要考慮全局,需要用系統的思維,而我們的法律人員習慣用純法律的思維思考問題,被領導忽視也在情理之中。

關於跨界思維。過去,我們經常談論?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是典型的領土感;現在呢?跨界?已經成為互聯網領域的時髦詞匯。我覺得法律工作也需要跨界思維能力。

比如投資項目,大家都在考慮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風險,很少有人考慮跨專業的風險。在項目運作中,部門與專業之間的風險不斷擴大。怎樣才能讓專業之間的風險不被遺漏?我覺得有必要打破專業界限,跨越法律和投資、金融、業務部門的界限。在這個項目中,我們發現?1.5大於2?也就是說,壹個懂金融的法律人的作用遠遠大於兩個只懂法律和金融的人。因此,法律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有了管理、投資、運營、財務等方面的知識儲備,才有能力實現跨界。

  • 上一篇:票據的條件行為?
  • 下一篇:前妻結婚了可以復婚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