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活動內容
1.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成長環境,以及學生在家裏的表現,學習習慣,生活習慣。
2.將學生在校情況反饋給家長,包括學習、行為、思想、性格、心理狀況等,並與家長共同探討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指導家長科學教育孩子。
3.向家長宣傳教育法律法規、教育政策和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價值觀。
4.介紹近年來我市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學校教育教學取得的成績,對家長關心的師德師風、收費、分班、拒收禮金等問題宣傳解釋有效措施,贏得家長的信任、支持和理解。
5.征求家長對學校、教師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向學校反饋,進壹步提高社會、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滿意度。
二、活動形式
活動形式以實地家訪為主,電話訪談為輔;學校還可以設立家長開放日、接待日等。,並邀請家長走進學校、課堂、走進孩子,關註教育,切實履行學校和家長雙方的義務和責任,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三、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民情體驗”活動。
5月8日、9日集中開展“大體驗民情”活動。12黨員作為群眾,深入八個智障學生班聽課、評課、征求意見建議、幫助管理班級和組織活動、深入了解學生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等。,體驗“班主任或其他任課老師的壹天”;深入了解壹線群眾對學校領導班子、班子成員和中層幹部“四風”問題的意見,了解壹線群眾的想法、期望和實際困難,為理順情緒、化解矛盾、改進工作提供依據。全體黨員認真撰寫了《民情體驗活動日記》,真實記錄了活動的時間、地點和內容,重點收集了對作風的意見和建議,群眾的強烈要求,個人的感受和想法。
5月12日至5月16日,“千名教師進家家戶戶”家訪活動深入開展。利用壹周時間,由工會牽頭,支部配合,組織黨員幹部、
班主任走進智育部8名貧困生家庭進行家訪,與家長進行交心交流,增進了解和互信,有效回應和解決家長關心的熱點問題,促進師德師風的切實轉變和家校教育的有機結合。
第四,家訪小組成員
黨支部“大感受民情”領導小組組長陸冬梅,成員:魏昌平、劉偉、崔、曹陽、、唐湘江、、連、、閆洪泉、丁漢斌。
第壹批千人教師團隊負責人:曹陽(聾人部主任、婦委會主任)。成員:、袁、、王、高、丁穎、連和姚曉紅。(以上均為聾啞部負責老師)
第二批千人教師進萬家領隊:孫維剛(智育部主任)。成員:、鐘安麗、安瑞聰、郭、、、、王等。(以上均為智育部負責老師。)
動詞 (verb的縮寫)家訪學生人數
1.“大體驗民情”走訪8名貧困學生。
2.“千師進萬家”聾人部對13名學生進行了二至八年的家訪,其中實地家訪4次,電話家訪2次,校際交流7次。
3.“千名教師走進千家萬戶”智力開發部在1-8年共走訪了22名學生,其中家訪10次,電話走訪7次,校際交流5次。
第六,家訪次數
* * *家訪43次。
七、問題和建議。
(壹)聾人建議梳理
1.目前孩子的家長外出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導致部分家長無法參加我們的家訪活動,我們的老師也無法從部分學生那裏得到具體的信息反饋。
2.大多數孩子家庭困難,生活艱辛。家裏有許多孩子無人照看。
3.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又聾又啞,不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忽視行為習慣的培養。家庭教育中長期形成的不良習慣,讓老師以後更難改正。
4.從物質上和精神上幫助貧困學生。
(2)智力開發部建議整理。
1.我希望老師對孩子嚴格。
希望學校有校車,方便家長接送孩子。
3.等孩子大壹點,我希望晚上住校,鍛煉孩子的能力。
4.希望班主任能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生的自理能力。
我希望學校能組織更多的活動,讓孩子們從中得到鍛煉。
6.對於輕中度自閉癥和多動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請教如何康復和教育。
八。活動的效果
1.通過活動,黨員領導幹部和班主任真正走進了學生家庭,發現和解決了家長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進壹步增強了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意識,了解和關心學生,增進了溝通,加強了家校合作,提高了教育質量,為辦好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學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每個家訪組寫壹個家訪典型案例,由學校向上壹級推薦。
3.學校還將建立活動長效機制,使家訪經常化、規範化、制度化。
4.要高度重視這項工作,把這項工作作為部門和教師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真正把工作落到實處。
5.對家訪中發現的問題和家長提出的建議要認真梳理,及時解決,立即整改。對壹些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的問題和影響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要及時向學校反映。
20XX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