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論女性犯罪的心理學命題

論女性犯罪的心理學命題

不同的罪犯有不同的犯罪心理,女性罪犯除了具有普通罪犯所具有的犯罪心理和犯罪因素外,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以下是我關於女性犯罪心理的論文,供大家參考。

女性犯罪心理範文:女性犯罪心理淺析摘要說到女性,第壹印象就是善良,溫柔,賢惠。但是,古往今來有很多“墮天使變惡魔”的故事。在現代社會,女性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傳統的“妻子”、“母親”、“女兒”的角色上,她們正逐漸走出家庭,走向社會。然而,在婦女取得成就和地位的同時,違法犯罪也日益增多。也許是無知讓他們誤入歧途,也許是物質主義讓他們在深淵裏打滾,也許是變態的愛情讓他們迷失方向。每壹次女性犯罪都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其背後都有她們特殊的心理過程。本文結合近年來女性刑事案件的辦理情況,著重探討女性犯罪的特點和犯罪心理,希望能為預防女性犯罪提供思路。

關鍵詞犯罪情緒心理學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D924文獻識別碼:A篇號:1009-0592(2013)11-283-02。

壹、基本信息

從案件類型來看,女性犯罪相對集中,主要包括侵犯財產罪(盜竊、詐騙)、故意傷害罪、性犯罪和毒品犯罪。據統計,上述四類犯罪占我市女性犯罪總數的50%以上。由於女性在體力上明顯弱於男性,心理上膽小,所以她們實施的是更多的輕體力和隱蔽性的智力犯罪,以及謀殺、搶劫等不太嚴重的暴力犯罪。同時,女性是弱勢群體,大部分是保護對象。所以社會上對女性的警惕性容易降低,女性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女性也善於利用這種性別優勢。因此,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實施詐騙等金融犯罪。

從文化程度來看,女性罪犯多集中在小學和初中文化。受教育程度是影響犯罪概率的重要因素之壹。文化教育對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文化程度低導致認識水平相對較低,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導致性格偏激狹隘,遇事容易情緒化,解決問題容易片面。同時,受教育程度與法律意識水平成正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再者,文化程度低的人過早離開校園,進入社會。由於認知水平有限,不能明辨是非,容易受他人教唆、欺騙、引誘而犯罪。最後,受教育程度低導致找工作受到限制,壹些女性為了生計被迫實施盜竊和賣淫。

從犯罪頻率來看,女性罪犯基本都是初犯,再犯和再犯的概率較小。累犯主要發生在盜竊、詐騙和販毒案件中。

二、女性犯罪的特點

(壹)大多數情感犯罪

女人是天生的情感動物,感情細膩、豐富、敏感,大多是情感理想主義者,但控制感情的能力明顯不足,情緒穩定性差。在司法實踐中發現,很多女性的暴力犯罪動機是情感問題,她們的愛情觀、婚姻觀、家庭觀扭曲,犯罪對象多為其情感的奉獻者(如丈夫、情人,近年來針對第三者的暴力犯罪有所增加)。當女人對某個人傾註感情,做出犧牲,換來的是冷漠、虐待、背叛甚至拋棄,女人往往會有憤怒、嫉妒、仇恨。如果這些負面的心理通道不暢通,積累到壹定程度,在強烈的刺激下,仇恨的洪流就會沖破理性的閘門,產生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殘忍的報復行為。

(2)很難區分犯罪者和受害者

很多情況下,女性犯罪嫌疑人既是施暴者,又是受害者,兩者之間有壹個轉化過程。受傳統觀念影響,中國女性在受到傷害後(如家暴、丈夫婚外情等)通常會妥協。),希望挽回感情,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當負面情緒積累到壹定程度,就會轉化為強烈的報復、仇恨和嫉妒。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壹些女性實施暴力犯罪。此外,壹些女青年,在本該風華正茂的年紀,由於缺乏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愛與正確引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再比如壹些被性侵的女性,因為承受不了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自暴自棄,最後鋃鐺入獄。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從法律上講,他們的行為違背了法律保護的法律意義。但在感情上,他們本身也是受害者,存在“情有可原的情況”。社會應該彌補他們的關愛不足。

(C)多團夥犯罪,其中婦女扮演從屬角色。

在封建社會,儒家思想要求女性“在家從父,嫁夫從子,夫死子從”,所以女性沒有獨立的社會地位,這主要是由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的。在現代社會,女性仍然表現出對男性的強烈依賴。女性多以* * *共犯的形式出現,同時壹般不是主犯,具有被脅迫、被教唆、協助犯罪的特征。

第三,女性犯罪心理

女性犯罪是因為她們的安全需要(如人身安全、生活穩定和免受痛苦)、情感和歸屬需要(如愛情和婚姻)、尊重需要(如成就和地位)得不到滿足,從而導致觸犯刑法。下面重點介紹幾種常見的女性犯罪心理。

嫉妒、仇恨、報復和憤怒

與男性相比,女性普遍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為家庭建設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女性對婚姻家庭的期望和重視程度遠遠大於男性,普遍希望婚姻家庭幸福的延續。但如今,婚外情現象日益蔓延,讓壹些家庭陷入感情危機;家暴仍屢禁不止,為女性犯罪埋下不定時炸彈。

1.家庭暴力

封建時代男尊女卑,認為可以隨意打罵老婆。這種思想仍然存在,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執法部門壹般不會介入普通的家庭糾紛,居委會、村委會介入也很正常,這也導致了女性在家暴中的長期無助。再加上性格軟弱、經濟獨立,以及“家醜不可外揚”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女性在遭受家暴後往往選擇默默承受,這進壹步助長了丈夫的暴力傾向。當仇恨積累到壹定程度,極端的人格就會產生“魚死網破”的報復心理。這個時候,瑣碎的事情就會觸發“情感扳機”,以自己特殊的方式發泄對婚姻的不滿,於是我們看到,意想不到的大案要案就會發生在柔弱的女性身上。

2.婚外情

除了家庭暴力,夫妻間的不忠也是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目前,傳統的倫理觀念在弱化,誘惑因素在逐漸增加。有的人婚戀觀扭曲,對家庭不負責任,過度放縱。男性在這方面的問題更加突出。從心理學上講,女性原則性和靈性都比較強,對婚姻的期望值也比男性高。所以,壹旦婚姻家庭發生變化,女性極難接受變化,心理容易扭曲。為了尋求精神上的慰藉,他們會不惜壹切代價捍衛自己的原則。此類案件中,受害人多為丈夫或情人,但近年來“怒殺小三”的惡性犯罪增多,影響惡劣。殺死情敵固然是激情犯罪,但更多的是對排除障礙,恢復原有家庭生活的向往。同樣,作為第三者,女性也會因為被冷落和拋棄而產生仇恨,或者為了給自己的感情掃清障礙而采取極端手段解決感情問題。(二)逞強和拼搏心理

心胸狹窄,心胸狹窄也是女性的標簽之壹。心胸狹窄的女性緩解情緒的能力普遍較差,容易產生競爭心理。平日裏小的鄰裏矛盾、家庭糾紛如果不及時解決,很容易形成積怨,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比如2011我市發生壹起惡性殺人案,鄰居之間因瑣事發生爭執,長期不和。案發當天,母親、兒子、兒媳、兒媳、女婿商量如何報復,積極準備作案工具。當晚在家中與被害人家屬見面後,兒子、母親、女兒、兒媳用刀具等工具襲擊手無寸鐵的被害人,最終造成3人死亡、1人重傷、數人輕傷。最後,上述人員被判故意殺人罪。這種因鄰裏糾紛引發的惡性殺人案並不多見,全家壹起作案更是罕見。雙方多年的積怨和難解的恩怨導致了壹場人間悲劇。本案三名女罪犯的犯罪動機只是表面上的“氣”,實質是她們心裏沒有法制觀念。因為壹些小利益受到侵害或損害,放縱宣泄,逞強拼搏,走上犯罪道路。

(三)絕望心理

現代社會,女性在繼續照顧丈夫和孩子的同時,也部分承擔了家庭供給,有些群體如單親媽媽幾乎需要獨自養家。然而,婦女在就業和待遇方面容易受到歧視和不公平待遇。有些女性沒有壹技之長,沒有固定的職業和住所,缺乏生存能力。他們很容易為了生計而鋌而走險,進行盜竊、詐騙、色情、賣淫等違法犯罪活動。

(四)虛榮,急功近利。

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最小投入,最大收益”的功利主義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而女性的愛攀比和嫉妒心理更是加劇了這種影響。當現實與理想無法平衡時,有的女人迷失了方向,有的走向盜竊、詐騙、貪汙、賄賂的不歸路,有的貪婪地出賣肉體獲取不義之財;有的甘願做第三者,埋下隱患。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分析,女性的意誌力比男性弱,在同樣接觸金錢和財產的情況下,女性更容易受到貪婪的攻擊。而且女性的認知系統相對較弱,往往基於自身的低層次需求和直接經驗,容易被小恩小惠所誘惑,從而成為他人的犯罪工具。

(E)自暴自棄,沈迷心理學。

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如男性,因此在遭受挫折和創傷後容易頹廢,產生消極厭世情緒,進而在犯罪道路上“破罐子破摔”,這在性犯罪中較為常見。對於性過錯,社會對女性的批判明顯多於男性。面對強大的壓力,壹些女性害怕、不願意甚至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維護自己的權益,進而產生自暴自棄的心態,淪為妓女,極有可能演變為組織賣淫和強迫賣淫。

(6)無知和盲從。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未成年女性身上,她們在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的時候接觸社會,從而誤入歧途。

雖然女性犯罪的絕對數量遠低於男性犯罪,但其上升趨勢明顯,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不容小覷。通過對女性犯罪心理的分析,可以根據不同的犯罪心理設計不同的應對策略,為預防和減少女性犯罪提供思路。作者主張社會多壹些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多打溫情牌和親情牌,及時疏導和化解負面情緒,從源頭上減少犯罪的誘因。當然,女性犯罪是壹個復雜的社會現象,減少和預防女性犯罪也是壹個系統工程。需要從婦女自身、家庭、社會多管齊下,真正落實保護婦女權益的制度。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參與到各項社會事務中,但與此同時,女性犯罪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基於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女性罪犯的心理,並提出了壹些預防措施。

關鍵詞:女性犯罪心理分析及預防措施

作者簡介:曲野,六盤水廣播電視大學。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D924文獻識別碼:A篇號:1009-0592(2013)12-240-02。

家庭和社會之間有壹個重要的紐帶,那就是女性,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她們的心理特征比男性更加突出,所以女性的神經系統更加興奮,受到刺激時容易產生各種敏感反應。基於此,女性犯罪比男性少得多,但女性壹旦成為罪犯,就會造成極其嚴重的情節。近年來,女性犯罪行為逐漸增多,阻礙了社會的穩定發展。因此,研究女性犯罪心理,提出並實施有效的預防措施,是現階段的壹項重要工作。

壹、女性犯罪的主要類型和特點

(壹)女性犯罪的主要類型

(1)暴力犯罪。與男性相比,女性暴力犯罪現象要少得多,但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參與社會活動的程度越來越高,女性暴力犯罪也逐漸增多,特別是現階段,女性故意傷害、殺人問題越來越嚴重,傷害、殺害的對象以丈夫為主,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和被動性。(2)財產犯罪。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女性財產犯罪的概率也呈上升趨勢,主要表現為盜竊、貪汙、詐騙,是女性犯罪的常見類型。(3)性犯罪。在整個女性刑事案件中,性犯罪的比例最為突出,已經嚴重侵蝕了社會的正常有序發展。其主要特征是流動性、隱蔽性和依賴性,主要表現在聚眾淫亂罪、引誘、容留婦女賣淫罪等。

(二)女性犯罪的具體特征

(1)女性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消極的。雖然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強調男女平等,但由於家庭關系中普遍存在的大男子主義和家庭暴力的頻繁發生,許多女性無法再容忍虐待,壹些女性沒有通過法律形式維護自己的權益,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女性犯罪的主體是年輕人和高學歷者。壹些調查研究發現,女性犯罪的特點越來越接近男性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犯罪呈逐年上升趨勢,女性犯罪呈現出年輕化的特點。(3)女性犯罪的手段具有明顯的欺騙性。由於性別差異,女性在實施犯罪的過程中通常不會直接使用暴力,而是通過詐騙、投毒、盜竊等方式達到犯罪目的。(4)犯罪行為具有壹定的依賴性。由於女性由於生理條件的限制,身體比男性弱,是社會上相對弱勢的群體,所以很多女性罪犯會為男性罪犯踩點,或者為他們提供更多的犯罪工具。犯罪行為具有明顯的依賴性,經常出現在壹些團夥犯罪中。

第二,女性犯罪心理的形成因素分析

家庭因素

(1)有些女性在家庭成長過程中形成了明顯的性格缺陷。有關部門的研究發現,在壹些家庭關系緊張的家庭,甚至在壹些關系破裂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都有冷漠、陰郁的特點,很多女孩為了逃避家庭帶來的不愉快,過早地在社會上遊蕩,試圖從家庭中尋找更多的安慰,但由於接觸了社會上很多不良因素,最終導致犯罪心理的形成。(2)家庭暴力可以說是幸福家庭生活的腐蝕劑,也是破壞社會穩定發展的定時炸彈。很容易造成婚姻破裂,孩子在這個時候會受到嚴重傷害。在農村,家庭暴力發生的概率遠高於城市。由於農民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尤其是這些家庭中的女性沒有直接經濟收入,地位低下,被丈夫打罵是常事。在大男子主義的影響下,壹些男人認為自己的丈夫永遠比女人優越,可以隨意打罵自己的妻子。甚至有些女性在遭受暴力虐待後會認為那是家醜不可外揚,所以這種傷害壹旦超過女性的承受範圍,就會直接通過傷害或者殺害的方式來反抗丈夫,從而形成犯罪。

社會因素

(1)傳統社會觀念根深蒂固。我國傳統觀念中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儒家文化提倡女性要“三從四德”,千百年來壓抑了女性的自由發展,造成了很多女性長期以來的心理壓抑。(2)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觀念被徹底顛覆,現代新女性逐漸成型,導致“高消費”欲望強烈,許多女性的“拜金主義”行為明顯。為了獲得更多的金錢和財富,他們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3)外部媒體的不良誘導也是女性犯罪心理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壹些黑色反動、黃色淫穢的文化傳播,直接影響女性正常人格的塑造和形成。

(3)個人性格因素

從自身因素來看,女性犯罪心理通常可以分為三類:不健康心理、異常心理和精神疾病癥狀。其中,不良心理主要表現為情緒長期壓抑,變得急躁,產生強烈的報復心理,以及強烈的貪婪和明顯的自私心理。此外,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整體消費水平得到進壹步刺激。為了貪圖享受,獲取更多的物質利益,壹些女性逐漸養成了嚴重的貪婪心理,導致她們的虛榮心日益增長,使她們采取犯罪手段謀取利益,以盡可能滿足自己畸形的需求。此外,壹些女性通常壹開始處於受害狀態,但由於不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維權意識淡薄,後期逐漸從受害者轉變為加害者,最終帶著強烈的復仇欲望實施犯罪。

(四)個人生理因素

女性犯罪最常見的類型是性犯罪,在壹定程度上受女性個人生理因素的影響。首先,與男性相比,女性的青春期變化要早壹到兩年,體內雌激素的分泌要多於雄性激素,所以會過早地對異性有更敏感的體驗。其次,從生物學上講,女性在月經期、孕期、更年期,會直接影響生理和心理狀況。另外,有些女性會出現自主神經紊亂,導致大腦皮層紊亂,容易產生煩躁易怒的情緒。壹旦她們受到不良刺激,就會大大增加女性犯罪的概率。第三,針對女性犯罪的預防措施

(壹)加強女性心理知識教育。

女性犯罪會直接影響壹個家庭的正常生活,對社會的穩定發展造成極大的危害,需要社會各界的關註和反思。因此,加強女性心理知識教育應作為當前的壹項重要任務。首先,要加強對女性的心理健康知識教育,通過開設壹些專業課和相關講座來促進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櫥窗等多種類型的宣傳媒體,為女性心理健康知識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此外,要加強婦女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咨詢治療機構的建設,在市場機制的推動下促進婦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不斷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隊伍。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女性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人們的努力,因此提高教育隊伍的素質也是壹項重要的工作。同時,要大力開展對現有教育工作人員的相關專業知識和必要技能培訓。最後,要不斷完善女性心理健康的評價體系。通過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積極創造條件,做好女性心理健康評估工作,不斷從信息反饋中發現和糾正問題,確保心理教育更有針對性。

(二)加強對婦女思想水平的認識。

壹方面,要重塑女性的傳統觀念。中國儒家文化自古以來就主張女性要“三從四德”,這就制約了女性的自由發展。隨著新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女性婚姻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女性犯罪很大壹部分發生在處理家庭婚姻矛盾的時候。因此,如何正確解決家庭矛盾成為這些女性面臨的重要問題之壹。因此,在現階段,我們的壹項重要任務是倡導女性自尊、自立、自強的精神。在遭受家暴,面對社會各種誘惑的時候,壹定要保持冷靜,用正確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益。另壹方面,有些女性的生活態度過於消極,改變思維方式也是壹項重要的任務。幫助女性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確立新的人生目標,有利於減少女性犯罪行為的發生。

(3)女性罪犯的心理治療

對於女性犯罪個體,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進壹步加快勞教所、戒毒所、監獄等相關心理矯治機構的建設,同時做好犯罪個體的心理矯治工作。現階段,在刑罰執行過程中,很多機構並沒有深刻認識到心理治療的重要性,專業心理治療人員嚴重不足。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加強與醫學院校、醫院的合作,配合社會力量做好女性罪犯的心理治療工作。此外,還應不斷更新和借鑒現階段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和原理,並根據我國女性犯罪個體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盡可能提高女性犯罪心理治療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要註意女性犯罪個體的心理治療不是特殊治療,其本質與壹般心理治療是壹樣的。在治療過程中,不要把他們當作犯人,而是當作病人,尊重他們的人格,友好地與他們溝通,建立和諧的治療氛圍,增強他們的自我整合能力,改變他們的心理結構,使他們逐漸滿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態。

第四,總結

總之,女性犯罪需要社會各界的長期關註。本文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女性犯罪心理進行了分析。因此,針對女性犯罪的預防措施將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在實際的研究工作中進行更全面、更深入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預防和減少女性犯罪的發生。

參考資料:

魏瑩。論女性犯罪的原因及防控。法制與社會。2009(8).

[2]小邢正,郝之倫主編。犯罪心理學。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4。

[3]吳海燕。女性犯罪的特點、原因及對策。中外企業家. 2008 (2)。

[4]王海燕。女性犯罪心理學的研究現狀及趨勢。政法學報。2005 (1)。

[5]王金嶺編輯。社會轉型中的女性犯罪。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3。

[6]王駿。新時期女性犯罪原因探析。鄂州學院學報。2004 (1)。

淺談女性犯罪心理學論文的相關文章:

1.變態犯罪心理學論文

2.淺談青少年犯罪論文

3.大學犯罪心理學論文

4.少數民族大學生犯罪心理及預防

5.論犯罪心理痕跡在犯罪現場勘查中的作用

  • 上一篇:企業培訓工作計劃
  • 下一篇:與青年和法制有關的詩歌和名言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