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評標過程中能否尋求外部證據案例:在壹個辦公家具采購項目的評標階段,評標委員會成員為了了解投標產品是否合格,要求投標人提供產品檢驗報告。問題分析:評標委員會認定投標的響應性僅基於投標文件本身的內容,並未尋求外部證據。因此,評標委員會的要求被駁回,監管部門對其進行了警告。
3.買方代表幹涉談判小組的評估。案例:在某校園監控廣播系統采購項目談判過程中,買方代表多次發表傾向性言論,幹擾談判小組評標。評標報告出來後,他以某種理由要求采購中心組織評標專家進行復議。最後,復議仍維持原評價結果。問題分析:在評標過程中,買方代表出於某種目的影響談判小組的評審。對此,需要加強對買家的考核管理,建立買家誠信公示平臺,定期公示有不良行為的買家。
4.應急采購項目評標難案例:某單位會展項目采購項目中,采購單位提出該項目為市政府重點項目,時限非常緊,要求采購代理機構在5日內完成。公告後,***4家供應商參與報名,其中3家為采購單位提前聯系的供應商,1為本地企業(因準備不足未能參與投標)。經談判小組協商,中標價格僅比預算低2%,采購效果不理想。問題分析:應急項目公告時間短。壹是公告流於形式,導致競爭不充分;第二,容易引發交叉標簽。項目結果公示後,當初參與競標的另壹家供應商的工作人員後來辦理了手續。建議嚴格控制公開招標改為談判方式的申請,實行財政、監管部門聯合審批,強化采購人依法采購的意識。
5.法官自由裁量權受限案例:某物業管理項目評分標準中將服務技術方案分為六個標準,***48分。在評審過程中,采購代理機構發現評標專家評分存在明顯差異。有專家給某物業公司的服務技術方案打了高分,也有專家給某物業公司打了低分。
問題分析:評審標準給予評委過多的自由裁量權,評標專家的專業素質存在差異,導致對投標人技術方案的理解存在差異。此外,供應商制作的招標文件充滿追求,空談,缺乏針對性的條款,給評委的正確判斷帶來很大困難。因此,有必要進壹步細化招標文件,細化評分標準,合理限制評委的自由裁量權。同時,明確細化招標文件的組成部分,要求招標文件具有針對性,避免虛與假,與項目實施無直接關系的條款壹律刪除。
◎加強評標的第壹個對策是固化評標程序。要制定詳細的評標規範,嚴格按照評標程序進行評標,不得隨意減少中間環節,特別是招標文件和評分標準的學習、重大問題的討論、廢標的界定等。要制定相關制度,按規範操作,避免評標專家評標的隨意性和不規範。同時努力通過計算機技術實現評標工作的程序固化,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規範評標行為的發生。二是強化法官獨立評價。為相互分離的法官建立獨立的評議室,明確規定討論和集中討論重大問題的具體程序。此外,評委之間不得相互交流和討論,有效加強了評標工作的獨立性,提高了評標專家的責任感。評分出現明顯偏差的,要求在評標報告中說明評分原因,對評標專家不專業、評標質量不高的,納入考核範圍。三是加強對評標專家的評價。建立評標專家培訓考核長效機制,完善評標專家管理制度,加強評標專家動態管理。壹是完善收取和回報評標專家的長效機制,不斷補充新的專家。其次,對評標專家進行分類整合,解決專家資源不足、專業評標專家太少的問題。三是對評標專家實行“壹標壹評”,加強信用評級管理。第四,加強評標專家的繼續教育和培訓考試管理,提高評標專家的整體素質。五是建立評標違規行為通報機制,嚴格考核,嚴肅處理,確保評標專家隊伍的完整性。四是加強評標現場的保密管理。評標現場有評標專家、招標代理機構、現場監督人員和服務人員,給評標工作的保密帶來隱患。重點加強對招標代理機構的管理,特別是嚴格規範評標資料和招標文件的存放和查閱。同時,大力推進異地遠程評標,實行異地評標專家集中接送,有效保證評標專家與投標人隔離。五是創新評標監督方式。建立評標直播間,開通網上直播系統,要求招標人代表、紀檢監察人員通過電腦顯示屏實時監督評標現場。六是建立招標文件公示制度。建議在潛在投標人的幫助下提前兩個工作日公示招標文件,公示期間廣泛征求意見,修改完善後正式發布。
第七,推廣電子評標系統的應用。加快電子評標系統、電子檔案系統、CA認證服務等系統建設,全面實現包括政府采購、建築施工、交通運輸、水務工程在內的全過程電子招標。
八是建立評標結果預警系統。全面梳理評標工作中客觀評分不壹致、主觀評分過高、報價偏低的投標人中標情況等風險點,通過計算機技術自動分析預警全面控制評標工作失誤,建立重點項目評標結果審核和異常評分書面說明制度。
第九,要求評標專家在參與項目評標前簽署《公正評標承諾書》,確保評標的公平公正。如有違反承諾書,自願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