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淺談如何實現農業發展銀行的有效合規管理

淺談如何實現農業發展銀行的有效合規管理

當前,農發行在積極拓展業務、加強基礎管理的同時,面臨著日益復雜的風險形勢和管理要求,合規管理必然成為防控經營風險、維護資產和隊伍安全的根本性、長期性措施。本文從農發行合規管理面臨的問題入手,探索實現合規管理的有效途徑,並在此基礎上提出進壹步推進合規管理的建議。壹、合規管理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壹)合規意識薄弱,自覺維護合規的主動性不夠。由於觀念的誤解和偏差,不太重視合規管理,更重視利潤目標的完成和經營業績考核,更重視業務發展而不是合規管理和風險防控,更重視財務資源的爭取而不是資源合理使用的監管。部分經營者對合規風險認識不足,對違規操作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和聲譽風險認識不足,熟人文化盛行,對管理的信任替代,對制度的習慣替代,對紀律的尊重替代,存在僥幸心理,缺乏主動自覺遵守法規的意識,對防範合規風險缺乏警惕性和敏感性。(2)合規管理執行不到位。通過近年來各類外部檢查暴露出的問題,大多是有章可循,有令不行,制度執行不到位。比如貸前調查不盡職,審查審議不嚴格,貸款用途不核實,貸款用途不跟蹤,發現問題不處理。執行力不足的另壹種表現是,對於新實施的制度辦法和規定,由於制度傳導鏈條長,不同層級、不同部門的操作人員對同壹制度的理解存在局限和偏差,導致制度執行力不足或延遲。比如,無紙化貸款、違規積分全面推行後,部分銀行的系統審核流於形式,部分銀行仍代為操作。(三)內部控制機制和管理方法有待加強。就內部控制機制而言,現行監督制度的執行並不完善。壹方面,監督管理平臺的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會計部、貸款部、綜合辦等部門的指導、監控和管理還很欠缺,需要盡快研究。另壹方面,現有制度中,業務經理、班主任、紀檢監察等監督職責未得到有效發揮,存在履職不力等問題,執行有效性有待提高。在管理手段上,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快,業務處理逐步系統化、網絡化,合規管理的內容和要求不斷增加。而目前的管理手段相對廢棄,僅限於書面規定、人工實施和事後檢查。由於人員的技能水平和道德素質,監督管理不夠及時有效,合規操作標準不夠量化,難以及時分析潛在風險,實現全程實時風險防控,難以拓展監督管理的深度和廣度。(四)激勵、考核和約束機制不夠完善。壹是激勵考核不到位。現行的經營業績考核體系極大地促進了業務發展的積極性,但缺乏合規管理的量化考核,以至於片面追求以規模擴張為特征的業務發展。當業務發展目標與合規管理發生沖突時,就會出現追求業務發展而淡化法律合規管理、強調短期利益而非長期發展的現象。二是責任約束機制不夠完善。目前存在工作職責不明確、責任落實和監督檢查不到位的問題。由於人員不足等因素,集中檢查實際效果不大,合規管理問題查處力度不夠,問責不嚴。二。實踐合規管理的有效途徑實現合規管理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合規經營、嚴格管理”的經營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懲防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圍繞“主動合規、全面合規”的主題,努力實施合規文化建設。(1)制度建設是合規管理的基礎。合規經營、穩健經營,必須不斷加強內部規章制度建設,作為壹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把各項規章制度作為防範風險的“防火墻”,讓各種權利相互制衡,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裏,形成以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以制度管人的長效機制。第壹,在修訂和細化規章制度的基礎上,提高制度執行力和制度執行的準確性。壹方面,在授權範圍內對上級行制定的規章制度進行梳理、細化和修訂,以覆蓋所有業務條線、各類產品和服務、所有環節和崗位,提高合規管理水平;另壹方面,根據外部環境、法律法規、經營風險、上級要求等因素的變化,修訂完善自身的規章制度,與時俱進。二是規範業務流程。進壹步加強合規管理流程再造,建立分級與條塊結合的標準化機制,完善合規管理框架、監督和考核方式等。,使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都受到嚴格的約束,實現合規管理的過程控制。三是建立制度協調機制,確保相關制度和管理方式與合規管理相壹致,確保各項制度之間的有效銜接。(2)執行是合規管理的關鍵。制度再好,關鍵還是要執行好。否則就會流於形式,名存實亡。因此,需要不斷加強制度的執行力度。在這方面,領導幹部和管理者應該以身作則,在合規文化建設中實現有效的良性互動。壹方面,要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相應的問責機制,督促員工提高制度執行意識,增強制度執行力。另壹方面,要建立制度實施後的評估機制,定期對出臺的制度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對制度實施不力的進行分析,找出原因,追究責任,不斷改進。(3)監督檢查是合規管理的保障。監督檢查是檢驗合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證。在合規管理的過程中,要時刻做到“照鏡子、穿衣服、洗澡、治病”。要定期開展監督檢查,采取條線檢查、交叉檢查和整體移位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做到防微杜漸,及早發現漏洞和薄弱環節,不斷提升合規管理水平。壹是完善監管機制,進壹步加強合規風險管理“三道防線”建設。不斷加強內控機制建設,築牢風險管理的各種防線,形成點、線、面有效銜接的風險防控體系,有效消除合規風險管理的“空白點”和“盲區”,確保違規行為得到查處和糾正。二是完善監督約束機制,加強會計“三位壹體”監督體系建設,完善處罰激勵機制,對嚴重違規違紀責任人嚴懲不貸,形成震懾作用,達到前車之鑒的效果。同時,還應該建立壹個獎勵和鼓勵機制,以體現獎優罰劣的真正作用。(四)團隊建設是合規管理的基礎。人的風險是最大的風險。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員工隊伍建設。首先是培養積極主動的合規文化。加強員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強化制度觀念,做到嚴格按章辦事,形成良好的合規文化。二是抓好學習培訓。堅持以能力建設為核心,註重加強員工教育培訓的針對性、系統性和多樣性,真正做到熟悉業務、遵章守紀。三是大力開展合規管理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全行業務技能競賽,大力推廣晨會制度、貸款評估制度、櫃員文化建設等經驗做法,提升合規管理執行力和員工凝聚力。三。進壹步推進合規管理的建議(壹)強化意識,增強合規管理的主動性。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使合規的理念和意識滲透到全體員工的血液中,滲透到每壹個崗位、每壹個業務操作環節,使全體員工在開展合規管理時都能遵守法律、規則和標準,人人都能遵守,無時無處不在,使“防控為主,穩健經營”的理念深入人心,增強合規管理的主動性。同時,合規要從高層做起,明確高層的合規管理責任,充分發揮領導幹部和管理者的示範和引導作用,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營造自上而下積極合規的良好氛圍。(2)創新機制,增強合規管理的合力。壹是逐步建立有效合規管理的長效機制,以風險防控為基礎,細化和完善有利於合規管理的基礎制度,包括合規預警機制、合規績效考核制度、合規責任追究制度等。二是強化合規管理合力。堅持“大合規”理念,發揮內部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用,建立覆蓋規劃、客戶、信貸、風險、會計、內審、人力資源等部門的合規管理合作機制,明確各部門合規管理任務,加強分工協作和信息溝通。三是加強合規管理。為適應“大合規”管理的要求,逐步增加二級分行和縣級分行的法律合規專業人員,配備兼職合規管理人員,配合完善規章制度的審核檢查,為合規管理提供指導和咨詢服務,形成員工“自控”、崗位部門“互控”、條線層級“監控”的全方位合規管理機制。(3)精細化運營,提升合規管理質量。為了應對市場競爭和嚴格的外部監管,實現科學有效的發展,我們必須將管理模式從粗放式管理轉變為精細化管理,做更多精細化的工作,促進合規管理目標的實現。壹是樹立“精細化管理”的理念,把精細化管理、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作為壹種精神、壹種理念,以精細化管理促進合規和發展。第二,加強基礎管理,落實基礎制度,始終是精細化管理的重中之重。重點推進信貸和會計精細化管理,逐步實現“崗位職責清晰、系統覆蓋全面、業務操作規範、工作流程優質、風險防控嚴密”的目標。要建立系統後評估和查漏補缺更新制度,針對發現的問題,對業務政策、行為手冊、操作規程進行適當的改進和更新,確保系統的有效性,適應業務發展的新需求。第三,在合規對象方面,既要加強對信貸、會計、出納業務的控制,又要加強業務前後臺之間的相互制約,確保合規管理能夠覆蓋業務活動的各個層面和各個方面。(4)更新觀念,推進合規管理文化建設。合規管理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業務是葉,管理是枝,制度是幹,文化是根。所有企業都應該繁榮昌盛,碩果累累。最重要的是解決“根”的問題,培育優秀的合規文化,讓合規文化通過潛移默化的作用,把靈魂和思想灌輸到枝葉中,從思想上形成人人積極守法、不願違規的境界。合規文化分為三個層次:上策是攻心,將合規文化融入信仰;中國的策略是將合規文化融入業務發展;制定規章制度,將合規文化融入合規和紀律之中。要在信仰與法紀之間培育合規文化,雖有彈性,但有底線,自覺升華道德情操,恪守法紀底線,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倡導“合規人人有責”的責任意識、“合規創造價值”的價值理念和“違規必究”的警示意識,將合規文化根植於全體員工心中,成為全體員工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供稿: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鹹陽分行常少雄)
  • 上一篇:企業員工培訓畢業論文
  • 下一篇:對青少年普法知識的認識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