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是在萬維網上發布和瀏覽文檔的基本格式。它有許多特點,如與平臺無關的格式、結構化設計,特別是超文本鏈接,這些特點使它成為萬維網的壹種較好的文檔格式。
壹. HTML的起源
作為定義萬維網的基本規則之壹,HTML最初是由蒂姆·伯納斯·李在CERN(歐洲核研究委員會)於1989年開發的。HTML的設計者認為HTML格式將允許科學家透明地享受網絡上的信息,即使這些科學家使用的計算機非常不同。因此,這種格式必須具有以下特征:
平臺無關,即獨立於計算機硬件和操作系統。該功能對於各類收件人都非常重要,因為在該功能中,文檔可以在具有不同能力(即字體、圖形和顏色差異)的計算機上以相似的形式顯示文檔內容。
超文本。允許文檔中的任何單詞或短語引用另壹個文檔。此功能將允許用戶在不同計算機的文檔之間和文檔內部漫遊。
精確的結構化文檔。這個特性將允許壹些高級應用,例如HTML文檔和其他格式之間的轉換,以及搜索文本數據庫。
Bennis Li選擇使用標準通用標記語言(SGML)作為HTML的開發模板。作為壹種新興的國際標準,標準通用標記語言具有結構化和平臺無關的優點。SGML的標準化水平也保證了它長期的生命力,這意味著SGML格式的文檔在很長壹段時間內都不需要重新構建。
SGML是獨立於平臺的,因為它編碼的是文檔的語義結構或含義,而不是文檔的實際外觀。因此,書中章節的標題將是遮打標題,而不是Helvetica 18pt居中。如果在沒有Helvetica字體或不支持不同大小的字母的計算機上顯示文檔,後壹種樣式將失敗,而前壹種樣式可以(智能地)在任何系統上顯示。每個讀者以壹種對他的計算機有益的方式定義章節標題的外觀,並且相應地,所有的文本以這種風格被標準化。
這種結構的另壹個特點是,語義編碼的文本可以由計算機更智能地自動處理。例如,如果每個章節標題都標有章節標題,然後將章節號作為屬性,讀者可以請求只讀第18章,SGML軟件會相應地搜索第18章標題和第19章標題,並提取它們之間的所有內容。如果不使用標準的字體和代碼來標記文本,這項工作是計算機無法完成的。
SGML的優勢之壹是它的靈活性。SGML本身不是壹種格式,而是定義其他格式的規範。用戶可以創建新的格式,對某些文件(如技術手冊、電話簿和法律文件)的所有結構進行編碼,只需先閱讀定義,任何可以使用SGML的軟件都可以閱讀。已經為普通文檔和非常專業的文檔建立了許多文檔類型定義(dtd)。HTML只是壹個DTD,或者說是SGML的壹個應用。
二。HTML的演變
從1989開始,HTML和萬維網的使用和發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當NCSA(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在1993年初首次構建馬賽克瀏覽器時,NCSA的科學家們將他們需要的功能添加到HTML中,包括直接插入圖形。當人們被允許將位圖、照片和圖表放入文檔時,萬維網的規模和用途爆炸式增長,第二年,HTML迅速發展。壹個接壹個的瀏覽器不時地引入新的HTML標簽。壹些新標簽變得流行,而另壹些則消失了。有些添加的設計很糟糕,很多甚至不符合SGML規範。
到1994中期,HTML幾乎失控。在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的主持下,10月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第壹次WWW會議上成立了HTML工作組。它的主要任務是將HTML形式化為壹個SGML DTD,稱為HTML Level 2(HTML 2.0,最初由bennis Li設計,定義為Level 1)。標準化之後,HTML可以在未來安全地擴展到所有級別的版本,從而利用SGML及其格式化結構的實質性能。
雖然有關各方始終沒有達成完全壹致的認識,但萬維網聯盟的HTML工作組集中了65438年到0996年萬維網發展的成果,產生了HTML 3.2版本。
HTML 4.0及其以後的版本繼承了以前版本的所有特性,並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發展:
闡明文檔的結構和表示之間的區別,從而鼓勵使用樣式表而不是使用元素和屬性進行表示。
更好的表單性能,包括訪問鍵、構建對稱表單控件的能力、構建對稱下拉菜單控件和活動標簽的能力。
將對象包含在文本描述的標簽中。
新客戶的文本包含在image map元素中,因此web設計人員可以集成文本和圖像鏈接。
替代圖像的文本可以包含在IMG元素中,圖像映射也可以包含在區域元素中。
支持所有元素中的標題和語言屬性。
更多的表格屬性,包括標題、列組和方便的非可視化閱讀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