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請談談“十壹五”期間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

請談談“十壹五”期間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

2010 10 10 1 18:59:57在全國人民的熱切期盼和熱切關註下,嫦娥二號劃破夜空,成功發射,從而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二期的開始。那壹刻,對於錢衛平和他的同事們來說,心中湧動的不僅僅是滿足和自豪,還有壹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作為2007年“嫦娥壹號”、2008年載人飛船和今天“嫦娥二號”任務測控系統的總設計師,錢衛平見證了“十壹五”期間中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這只是近年來中國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壹個縮影。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十壹五”期間,我國宏觀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經濟總量位居世界前三。傳統農業加快向現代農業轉變,新型工業化道路引領我國工業實現新跨越,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更令人驚喜的是,在收獲這些成績的同時,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調整也取得積極進展,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

“十壹五期間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超過90%的目標已經實現或超額完成。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經濟實現高增長是非常困難的。”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評論道。

可以說,“十壹五”的五年,是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五年,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五年。

奮進的五年:在國際金融危機和自然災害的雙重挑戰下,中國經濟再次實現新的跨越。

我們先來看壹組數字的對比——

2006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壹個五年規劃。根據規劃,“十壹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確定為年均增長7.5%,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壹番。

回顧“十壹五”,雖然2010尚未結束,但我國GDP前四年實現年均增長11.4%,比“十五”9.8%的平均增速快1.6個百分點,比世界水平快8.2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長11.1%。專家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應不低於9.5%,這意味著“十壹五”期間年均經濟增長率將超過1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壹番的目標將超額完成。

不可思議的是,這種高速增長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停滯甚至出現負增長和壹系列國內自然災害的雙重挑戰下實現的。2008年,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中國經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西南大旱、舟曲泥石流、洪澇災害等突如其來的嚴重自然災害,也讓經濟運行壹次次受到嚴峻考驗。從當年四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快速下滑,2009年壹季度GDP增速壹度下滑至6.1%。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接連不斷的重大挑戰,黨中央、國務院果斷頒布實施刺激經濟的壹攬子計劃,有針對性地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積極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國民經濟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經濟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實現增長8.7%,超額完成“保8”目標。在慘淡的世界經濟中,成為壹道亮麗的風景。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首要動力。”

“十壹五”五年間,不僅經濟增速領跑全球,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也發生了巨大變化。2009年,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排名由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占世界經濟總量的8.5%,比2005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2010年,這壹格局再次被改寫:第二季度,中國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而且,2009年中國外匯儲備和財政收入分別達到2.4萬億美元和6.9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前列;在全球500種工業產品中,有220種產品居世界第壹,裝備和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二。當年進出口總額22072.7億美元,是2005年的1.5倍。世界排名從2005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出口量從第三位上升到第壹位。

面對挑戰和考驗,中國經濟再次實現了新的跨越,交出了壹份精彩的答卷。

五年推進:節能減排力度空前,資源環境四項約束性指標有望全面實現。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粗放式的發展也帶來了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環境的破壞,這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和探索壹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十壹五”規劃首次勾勒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資源環境約束性目標: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20%,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減少10%。具體的、有約束力的目標,是以前的10五年計劃所沒有的。這些指標不僅進壹步豐富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內涵,而且對增長的質量和方式也有硬性規定,體現了政府對從數量到質量的科學發展模式的追求。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謝振華總結介紹“十壹五”期間節能減排情況時表示,為實現“十壹五”目標,我國將在結構性節能方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第二產業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進壹步優化產業內部結構;在淘汰落後產能方面,“十壹五”前四年,我國淘汰小火電機組6000多萬千瓦,淘汰落後煉鐵產能871.2萬噸,煉鋼產能6038萬噸,水泥產能21.4萬噸。

對此,楊宜勇在接受采訪時說:“在“十壹五”規劃的任務中,節能減排應該是最難的。但通過加強約束,也達到了這個目的,這很可喜。”事實上,作為壹個發展中的傳統工業國家和“世界加工工廠”,中國曾經消耗了全球約40%的煤炭、50%的水泥、60%的鋼鐵和70%的油氣,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多。雖然節能減排、治理汙染、淘汰落後已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但要在五年內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仍需付出艱苦努力。為此,中央政府在此期間投資2000多億元用於節能環保項目,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這些投資僅占全國節能環保總投資的10%至15%。

在中央政府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十壹五”前四年,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5%的基礎上,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0.76%,累計節能5.3億噸標準煤。同時,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13.14%,為實現國家單位GDP能耗和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下降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四項指標中的後三項經過努力,到年底可以實現,但要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還有很多困難和挑戰”,謝振華說。但他也表示“將努力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五年惠民: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保障快速推進。

回顧十壹五規劃,不難發現“民生”二字閃耀在經濟、社會、政治改革的方方面面。

“農村改革普遍惠及農民,基本公共服務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設得到了各級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所以‘十壹五’也被稱為‘民生五年’。”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談到“十壹五”期間各項改革措施取得的成績時說。

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經濟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壹理念越來越充分地體現在十壹五期間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2006年,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農民從此走上了減負增收之路;同年,中央政府向困難群體撥款6543.8+0.859億元。此後,財政民生支出逐年增加,2008年超過壹萬億元,2010年超過1.6萬億元。同時,新農合從2008年開始覆蓋全國所有有農業人口的縣(市、區),提前完成“十壹五”規劃。此外,“十壹五”期間,國家重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新醫改方案惠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了全國92%以上的人口。

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五年,也是政府惠民利民政策不斷發力、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五年。2006-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1760元增加到17175元,年均實際增長10.2%,比“十五”平均增速快0.6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3587元增加到5600元。

如今,在大中城市和部分農村,汽車已迅速進入家庭,電腦和手機的普及率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娛樂的需求日益增長。數據顯示,中國私家車數量從2006年的2333萬輛增加到2009年的4575萬輛。移動電話用戶數從2006年底的46106萬增加到2009年底的74410萬,今年上半年突破8億。同時,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從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從2005年的45.5%下降到41.0%。所有這些都表明人民的收入在增加,生活質量在日益提高。

今年是“十壹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需要清醒地看到,雖然“十壹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制約經濟平穩運行的矛盾依然突出,特別是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結構性問題依然較多,資源環境約束逐步加大,收入分配機制改革面臨諸多阻力。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對即將到來的“十二五”充滿了深深的期待和強烈的責任。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我們仍然需要奮進。

  • 上一篇:我想參加2006年的自考大專(法學)考試。我如何註冊?報名時間?誰知道,想告訴我,謝謝~ ~
  • 下一篇:案例分析,200分獎勵,回答好的加分。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