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是指圍繞圓桌召開的會議。圓桌沒有主席位置,也沒有跟隨者位置,人人平等。
這個概念起源於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士在卡梅洛特的習俗。
以下是具體介紹,可以不看:
圓桌會議是壹個平等對話的協商會議。這是壹個參與者圍坐在圓桌旁的會議。在舉行國際或國內政治圓桌談判時,為了避免座位之爭,表明所有參與者都是平等的,所有參與者都圍坐在圓桌周圍,或者使用方桌但仍放成壹圈。
在國際會議的實踐中,主席和各國代表的座位是平等的,可以避免壹部分代表在前、中、另壹部分在後、側的矛盾,更好地體現平等原則和各國協商精神。據說這種會議形式起源於英國亞瑟王的傳說。5世紀的時候,英國國王亞瑟王和他的騎士們做生意的時候,大家圍坐在壹張圓桌旁,騎士和君主之間沒有等級之分。圓桌由此得名。至今,在英國的溫徹斯特堡仍有壹張類似這樣的圓桌。雖然關於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傳說有各種版本,但圓桌精神壹直延續著。第壹次世界大戰後,這種形式被國際會議廣泛采用。
時至今日,“圓桌會議”已經成為平等交流、開放意見的代名詞,也是國家之間、國家內部協商討論的重要形式。
編輯此段落
圓桌會議的基本規則
圓桌會議作為壹種新的會議範式,蘊含著許多現實意義,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也必然會出現前所未有的新問題。如領導權力、角色和責任。能否及時有效地解決這些新問題,直接關系到圓桌會議的成敗。因此,圓桌會議客觀上需要壹個組織活動的指導原則和行為準則。
1.制定規則的重要性
首先,圓桌規則是實現圓桌規範化的制度保障。圓桌還處於起步階段,管理和實現都不成熟,需要壹定的規則使其走向規範化;其次,圓桌會議的規則使圓桌會議更加科學。圓桌會議的時間、地點、程序、決策方式等會議要素,只有遵守會議規則,才能科學運作;再次,圓桌規則可以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更好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2.圓桌會議規則的基本內容
圓桌會議的規則和傳統會議規則在會議要素的協調和會議程序的安排上基本壹致。然而,前者有自己的規則,我們認為這些規則對圓桌會議的成功起著決定性作用。
角色等價規則。角色對等是指參與成員的話語權、投票權和決策權的平等。圓桌會議的扁平化特征表明,與會者之間的等級制度已經廢除,他們在會議實施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平等的地位參與會議議程。
審議和審議規則。即使在人事會議上,也要提前給妳發客觀實際的考察材料,讓妳根據工作需要提名相對合適的人選,而不是著重討論人,尤其是人的缺點。
非優勢法則。圓桌會議不能簡單地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統治,因為它不會說服人,它的結論往往是錯誤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裏”,這話沒錯。重要的是找出每個方案的優缺點,盡可能以理服人。
非確定性規則。不是每個圓桌都要做決定,即使圓桌很成功,也不壹定要下結論。圓桌會議可以容納激勵辯論,討論可以在下壹次會議上繼續進行,無需做出決定。做決定看似平息了會議中的爭執,甚至緩解了任務不確定性帶來的緊張,但可能會造成任務正在進展的錯覺。
編輯此段落
行動的目的
“圓桌會議”已經成為平等交流、開放意見的代名詞,也是國家之間、國家內部協商和圓桌討論的重要形式。把“圓桌會議”作為團隊學習中深入討論的壹種組織形式,是指所有參與者,無論其地位和級別如何,都圍坐在桌子周圍,討論壹個話題。所有參與者對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假設,但不能評論別人的看法,彼此之間沒有等級、權威和束縛,從而達到互相學習和交流的目的。
“圓桌會議”是壹個平等對話的協商會議。與會者不分等級圍坐在圓桌旁,大家平等參與會議。代表和與會者壹律平等,從而成為國際和外交會議的壹種形式。總統和各國代表的席位是平等的,更好地體現了平等的原則和各國協商的精神。
編輯此段落
歷史淵源
圓桌會議(亞瑟王騎士)聯合國安理會等國際會議,以及國際政治談判,大多舉行圓桌會議。圓桌的歷史由來:以往的中外會議,尤其是那些正式的會議或宴會,都非常註重來賓的座次。壹般客人坐在中間,按照身份、地位、輩分安排在主位兩側。但如果恰好客人都是達官貴人,長輩,那就難了。公元5世紀,英國國王亞瑟王想出了壹個辦法,就是他和他的騎士們開會的時候,不分座位,圍著圓桌坐,這樣就避免了與會者座位上上下下引起的爭執。於是就形成了壹個“圓桌”。圓桌不分尊卑,意為“所有參與者壹律平等”和“協商”第壹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會議往往采取圓桌會議的形式。“圓桌”壹直沿用至今。
編輯此段落
圓桌會議的運作方式
圓桌會議的運作實質上是通過充分發揮圓桌會議的功能,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提高組織的效率,達到學習型領導的相同目標的過程。在我們看來,圓桌會議的運作模式重在信息處理、有效反饋和全息交流。
1.信息處理信息處理是現代認知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各種情況下可能發生的事情的預見能力和制定計劃的想象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信息處理的質量,決定了采取明智還是愚蠢的行動。圓桌會議的信息處理主要有兩種方法:分析和組合。分析方法是對參與成員提供的信息逐壹進行分析,區分其異同,選擇最具建設性的信息;聯合方法是壹種基於集體交流的智能最大化的信息處理方法。它是將許多個體信息匯集在壹起,使之相互比較、碰撞,實現最優化的壹種信息處理方法。要做好信息處理,需要:找到有創意的思路;預測有希望的短期和長期結果;根據重要因素,評價各種選定的觀點和預測的結果;權衡所有因素,系統判斷應該采取的行動。總之,參加會議的成員必須收集和提供信息,避免狹隘的視角,在復雜的情況下處理各種因素,選擇可行的行動方案。
2.有效反饋行為心理學和認知習慣的研究表明,行為的改善依賴於反饋。為了使與會成員的個人行動和會議更加有效,圓桌會議需要有效的反饋。當與會成員在壹起思考問題時,他們有時肯定會有不同意見,並相互表達自己的觀點。獲得他人的反饋通常是避免失去判斷力和客觀性的有效方法。圓桌會議中的有效反饋有三種,即反思性反饋、表揚性反饋和解構性反饋。反思性反饋是參與者之間的討論。表揚和批評反饋需要事先向與會成員表達壹定的期望,期望的內容與會議議程密切相關。通常贊美具有積極的象征行為,有助於有效的信息加工;批評意味著確保壹個錯誤的決定能夠得到有效的糾正。解構式反饋提供了壹種更具互動性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打開了在其他情況下經常關閉的渠道,準確率非常高,溝通方式也更加開放。
3.全息傳播所謂傳播,就是人與人之間思想和信息的交流,是思想和信息從壹個人傳遞到另壹個人並逐漸廣泛傳播的過程。著名的組織管理學家巴納德認為,“溝通是壹種手段,它將組織成員聯系起來,以實現相同的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交流,就沒有相遇。對於學習型領導來說,召開圓桌會議需要全息溝通。全息通訊對於圓桌會議有很多作用,其中兩個作用比較突出:壹是有助於決策。圓桌會議上做出的決定將涉及做什麽、怎麽做、什麽時候做等問題。當遇到這些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參與成員要通過溝通獲得大量的信息,然後做出決策;二是督促領導機構協調有效地召開會議。參與成員的立場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依賴越大,協調的必要性就越高,而協調只能通過溝通來實現。沒有全方位的溝通,與會成員之間就產生了隔閡,對整個會議產生了負面影響。
全息傳播要講究壹定的藝術:首先要目的明確,思路清晰,註重表達。特別是要真誠聽取不同意見,建立雙方的信任和感情。其次,要選擇有利的時機,采取適當的方法。我們應該在不同的情況下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抓住最有利的溝通時機。第三,溝通依賴於與會成員之間的信任。另外,溝通要講究“聽”和“說”的藝術。在溝通過程中,主動聽取對方的意見;善解人意,體會對方的情緒變化和暗示,心領神會。妳不僅要聽,還要說,表達妳的觀點。表達觀點時要真誠謙虛。
編輯此段落
圓桌會議的適用範圍
現在我們把“圓桌會議”作為團隊學習中深入討論的壹種組織形式,即所有參與者,無論其地位和級別如何,都圍坐在桌子周圍,討論壹個話題。所有參與者對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假設,但不能評論別人的看法,沒有階級性、權威性和約束性,從而達到相互學習和交流的目的。
編輯此段落
圓桌會議應把握的問題
組織圓桌會議要把握三點:第壹,要把握圓桌會議的本質。是否是圓桌,不取決於會議桌的形狀,而取決於會議組織形式的內涵。要本著發揚民主平等、分享知識、充分溝通、科學決策的精神,開好圓桌會議;
第二,會議的具體程序和形式必須根據學習型領導班子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來決定。不同層級、不同部門的領導班子,對相應圓桌會議要求規範的範圍和程度應該有所不同,規範的點和面也應該有所側重。比如黨委班子圓桌會議要和民主集中制結合起來,行政工作圓桌會議要和首長問責制結合起來。會議的內容和側重點不同,圓桌會議的組織程序和形式不能壹概而論;
第三,由於信息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電子通訊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圓桌會議將被賦予新的形式和內容。學習型領導小組要適應新知識、新技術發展的要求,為圓桌會議創造新的形式和內容,使圓桌會議不斷創新發展。
編輯此段落
圓桌會議的經典案例。
雖然關於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傳說有各種版本,但圓桌精神壹直延續著。第壹次世界大戰後,這種形式被國際會議廣泛采用。今天,“圓桌會議”已經成為平等交流、公開意見的代名詞,是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協商討論的重要形式。
編輯此段落
波蘭圓桌會議
1989年2月6日,波蘭人“圓桌會議”開幕。波蘭黨政當局、政治反對派代表、圓桌會議和57位各界知名人士圍坐在圓桌旁共商國事。這是波蘭尋求國民理解的新途徑。舉行圓桌會議的動議是波蘭當局在8月中旬提出的,1988,恰逢波蘭自1982以來最大的工業罷工。波蘭內政部長基什切克將軍奉命暗示,如果瓦文薩(波蘭團結工會主席)幫助說服工人停止罷工,這將意味著圓桌會議的開始。作為對這壹呼籲的回應,瓦文薩在8月31日與基什切克進行了第壹次會面。然後,他去各個罷工現場阻止罷工浪潮。1988結束時,兩人又開了兩次會,討論召開圓桌會議等問題。由於雙方在會議議題、會議時間、代表人選等問題上存在重大分歧,會期壹再推遲。
1989 1,波蘭統壹工人黨召開十屆十中全會復會,會上進壹步討論了改革黨和圓桌會議中的政治多元化和工會多元化問題,並分別就兩個問題作出決議。會議指出,波蘭願意與每壹種建設性的政治力量進行對話,尋求理解的形式;主張在國民理解的條件下,取消對新工會成立的限制,但前提是新成立的工會要遵守憲法和法律秩序,用自己的財政援助來制止破壞社會安寧和國家穩定的行為。團結工會全國執行委員會對波蘭中央委員會的決議表示歡迎,稱這是“走向社會對話的重要壹步”。團結工會將以國家利益為重,遵守國家現行法律,並表示為了國家的未來應盡快開始談判。65438+10月27日,團結工會主席瓦文薩與內政部長基什切克舉行了第四次會談,雙方同意在2月6日正式舉行圓桌會議。
圓桌會議幾經周折才得以舉行,主要是客觀形勢的需要,也是雙方都變得更有智慧的結果。經歷了1981年的挫折,以瓦文薩為代表的團結工會的溫和派也吸取了教訓。他們意識到盲目罷工並不是克服圓桌會議危機、改善生活的最佳途徑,於是接受了當局舉辦圓桌會議的倡議。出席第壹次圓桌會議的團結工會代表包括Kulong和Michnik,他們是當局強烈反對的“極端分子”。會上,各方代表闡述了各自的態度和立場,隨後成立了三個專題小組,討論經濟社會政策、工會多元化、政治改革等問題。根據代表們的建議,該小組還設立了外債、環境保護、價格和收入分組。經過兩個月的努力,波蘭“圓桌會議”於4月5日閉幕,雙方簽署了關於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以及工會多元化的公報和三項協議。會議結束時,波蘭內政部長指出:“圓桌會議”將是波蘭走向民主和自由之路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