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鹹平在清華大學的演講
清華大學博物館建設報告廳,2005年2月,65438+2月21。
天涯閆濤118-2006。1。9。10:08
主持人:
非常感謝大家能做客時代論壇,這是清華大學學生會主辦的壹個面向全校的大型綜合性論壇。本次演講是時代論壇成立以來的第59次活動。在過去的兩年半時間裏,有很多政商精英、世界500強企業的CEO、各領域的時代人士在論壇的平臺上與我們清華的同學們暢談理想,規劃人生。在這裏,學者和大師們和我們壹起追根溯源,尋求真知。
現在是清華最緊張的考試周。在清華最大的教室裏,還是有那麽多學生站在後面或坐在臺階上,可見今天演講嘉賓的魅力和感染力。我們把這個活動作為壹個特別的歲末禮物時間論壇。我們的想法是,邀請這樣壹位深受同學們歡迎的重量級嘉賓來到今天的演講現場,是對同學們支持時代論壇的最好回報。歡迎時代論壇的老師同學們,謝謝!(掌聲)
1980年的壹個夏夜,陸軍上尉林毅夫帶著壹個籃球從金門遊到了大陸,這讓同戰壕的戰友們百思不得其解:是什麽理想讓他冒這樣的險?二十年後,有人突然意識到了這壹點:要想做大事,必須去祖國大陸!這個人終於來到了大陸。
他是世界級的金融專家,他有非凡的勇氣,他有最廣泛的公眾支持,他引發了最受關註的爭議。他“炮轟了德龍,敲了TCL三次,問了海爾四次,敲了格林柯爾七次”,德龍和格林柯爾這兩個顯赫的企業帝國轟然倒塌。他還引發了2004年最引人註目的國企改革大討論。同樣,他出生在臺灣省桃園。他初中數學考試100分只考了7分,初中差點沒畢業。然而,在30年的軍旅生涯後,他奇跡般地在兩年半的時間裏拿到了沃頓商學院的金融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他就是傳說中的郎鹹平教授。
我想學生們已經充分欣賞了郎教授在電視上的風采,他們壹定非常渴望見到郎教授本人。讓我們邀請銀幕上的郎教授上臺。讓我們熱烈歡迎郎鹹平教授!(熱烈的掌聲)
主持人:
妳好,郎教授。我們很多清華的同學都是第壹次見妳。首先希望妳能用幾句話描述壹下妳心目中的清華或者清華人是什麽樣子的。和我們壹起享受吧。
郎教授:
這個問題讓我好感慨。因為我們在從初中到高中學習歷史的時候,總會讀到“庚子賠款”“清華”“清華”這幾個字,這是我們臺灣省留學的年輕人最早知道的大學。高中的時候,我就立誌要學工科,考臺灣省的“清華”。可惜大壹的時候,數學和物理都不及格。我們的老師說,郎鹹平,我想妳最好學文科(笑聲)。妳總是錯過它。那麽,“清華”,當時給我什麽印象?就是“追求卓越”兩個字。那時候我才明白,“追求卓越”就是我心目中的清華,但我離“卓越”還很遠。我那時候並不出眾,所以沒去清華。那麽這種“追求卓越”也是我追求的目標,同時,妳會給妳的同學嗎?(掌聲)
主持人:
在清華,還有壹位與郎教授淵源頗深的老師——清華歷史系秦暉教授。90年代初,秦暉教授也提出了壹些關於國企改革的想法,可以說是和妳“英雄所見略同”。那麽,在清華時代論壇這個平臺上,妳覺得妳有什麽想對秦老師說的嗎?
郎鹹平:
我相信這句話不僅是寫給秦暉先生的,也是寫給崔致遠教授等知名教授的。這個事件的真相是什麽?清華看事情比我看得更清楚更遠。這是什麽表現?這是“追求卓越”的表現,這是清華的精神。
主持人:
有同學讓我問最後壹個問題。許多學生要出國留學,所以他們必須參加英語考試。大家復習英語考試都很郁悶,還要考GRE和TOFEL。但是很多同學都知道,妳申請美國學校的時候,GRE和TOFEL的成績加在壹起好像不到2400。不知道大家對此如何評價。
郎鹹平:
那時候我不想出國留學。我想過退伍後的小生活,就是和老婆孩子上床睡覺,下床穿鞋穿襪子,為這種生活做準備。當時,我的教授說,“郎鹹平,妳在這個水平上並不好。也不要出國,去銀行找點事做就行了。”於是我找了十幾家銀行,沒有壹家要我。無奈之下,只好申請留學。可惜GRE考了1640,托福經過兩次努力考了550。我申請了七所學校,六所不要我,只有壹所要我,那就是沃頓商學院。(熱烈的掌聲)
主持人:
前面非常感謝郎教授給我們分享了壹些輕松的話題。下面的時間就留給郎教授了,請郎教授為我們開壇布道。
(熱烈的掌聲)
演講:
郎教授:
謝謝大家!從去年到今天,我心裏壹直有壹個疑問:“改革開放是什麽?”我壹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也想找壹個合適的場合來陳述我的想法。今天,我感謝清華學生會邀請我。學生的邀請對我個人來說意義重大。因為國家未來需要的是妳。我今天在這個場合講壹個新的觀點——中國的改革開放怎麽了?什麽是改革新思維?這裏這麽多學生冒著凍死的危險來聽我演講(笑聲)。我想邀請現場的每壹個人來見證這段歷史。今天我作為壹個學者來講講我心目中的改革開放應該是什麽樣的思維好嗎?(熱烈的掌聲)
如果妳多留意我的言論,妳應該能從最近網上對我的批評中學到壹二。很多人說我“反改革”,說我忽視了鄧小平先生提出的“讓壹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原則。像這樣的批評已經司空見慣。因為這種批評對我來說是家常便飯。今天,在壹個追求卓越的世界壹流大學,在這樣壹個場合,我想告訴妳什麽是正確的改革。我選擇了壹個題目——“資本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改革”。
我想請所有學生想壹想。妳認為我們過去25年的改革開放是成功的嗎?讓我們回頭看看。25年前,鄧小平說過,“讓壹部分人先富起來”。君不見,這句話壹說,全國人民壹致擁護。當時,在社會主義環境下,我能夠喊出:“讓壹部分人先富起來。”但是,壹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條件是什麽?我想在清華重新定義這個條件。我不希望在這個基本問題上,我們學術界或者企業界有任何爭論或者質疑。它的條件是壹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另壹部分人不能更窮。這是原則。(掌聲)
今天,我想用壹本妳們讀過的教科書來談談鄧小平的觀點,這本教科書叫做《微觀經濟學》。回去的時候同學們會翻開書的最後壹章“福利經濟學”,講了壹個理論——“帕累托改進”。“帕累托改進”是指有些人的財富可以增加,但有些人的財富不能減少。鄧小平是壹個社會主義國家。可以讓壹部分人先富起來。但請註意,這是社會主義國家,別人不能變窮是前提。但作為資本主義結晶的微觀經濟學的思維理念,與社會主義的思維理念完全相同。“帕累托改進”的壹個基本原則是,公平必須先行。什麽是公平?初始條件相等。也就是說,給妳同樣的機會,妳不能剝奪他的機會。當然是公平的壹個出發點,就是允許壹部分人富起來,而不剝奪他的公平機會。因此,無論是從社會主義還是現代資本主義的觀點來看,公平都是出發點,在這個出發點上可以討論效率,而“公平產生效率”是不爭的事實,這是鄧小平提出的,也是社會主義的理念和現代資本主義的精神。
妳們都是最高學府的學生。妳有沒有想過,為什麽今天聽了我的話,妳會發現現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如此相似?在我們心目中,所謂的“資本主義”後面應該是所謂的自由、民主、議會、憲法、私有經濟等等。如何才能成為追求公平、效率高於公平的“福利經濟學”?那我明確告訴妳,這是馬克思主義壹百多年沖擊的結果。所以在這個場合,我想和大家談談:什麽是馬克思主義?什麽是資本主義?好嗎?(掌聲)
我帶妳回到1720的歐洲,講壹個歷史故事。65438年至0720年,英法等國針對當時發生的三次歐洲金融危機,擬定了“泡沫法案”。所謂三次金融危機,就是連續三次股災。妳可以上網查壹下,包括法國的“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國的“南海泡沫”。我們回頭看看,1720之前發生了什麽?16世紀到18世紀,是所謂的“重商主義”時代。當時的歐洲各國政府,為了掠奪大量的金銀,成立了世界上第壹家國有企業——東印度公司(這給我們中國帶來了無盡的噩夢)。東印度公司是壹家國有企業,是壹家炮艦主導、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司。當時的歐洲各國政府,為了掠奪殖民地,不停地打仗,把人民打窮。我們要發行戰爭債券,這是世界上第壹個債券。但問題是戰爭債券到期了還得還。我買不起怎麽辦?然後就只有“白條”了。同學們,妳們能告訴我壹個英語單詞嗎——如何把這些未付的“白條”堆成壹堆股票?沒錯,就是學生所說的“股票”。換句話說,政府利用國企掠奪財富,無法償還的債務叫做“股票”。政府控制了很多無法償還的債券,或者說“欠條”。最終,他們必須得到償還。如何償還他們?當時幾個聰明人說,要想把“白條”還回去,就得搞個“市場”來騙。市場叫市場,於是我們設立了股票市場——“白條市場”(我們翻譯為“股票市場”)。想擺個市場騙,不能擺個又臟又亂的菜市場。壹點都不美。那妳怎麽作弊?妳得把它做得富麗堂皇——大理石地板,大理石柱子,富麗堂皇,就像今天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壹樣。(笑聲和掌聲)。當時國王說,好的,這個我可以,沒問題。但是怎麽才能騙到人買白條呢?智者說,“白條”現在壹定不能賣,因為它壹文不值。然後王說,我怎麽創造白條的價值?聰明人說,白條的價值是可以創造的。就告訴他們,借條的價值取決於未來的現金流。國王說,用什麽來保證未來的現金流?智者說用將來“東印度公司”掠奪的金銀財寶做擔保。所以妳今天看理財的時候,發現股票價值取決於未來的現金流,這個概念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然後,政府建議人們購買“白條”,因為它代表著未來的財富,即東印度公司從亞洲掠奪到非洲和南美洲的金銀財寶,而這是“白條”未來現金流的保證。政府把白條賣給了第壹批傻子。(笑)第壹群傻子以同樣的理由賣給第二群傻子,再賣給第三群傻子。最終“白條”價格極高。但是,這樣壹個小而不成熟的市場,僅僅是依靠未來不可預測的現金流。最後,發生了三次金融危機。我剛說了,“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
這時候歐洲各國政府明白了官商勾結,內幕交易,操縱股價,借錢炒股的本質。我們今天在中國股市看到的違法的事情,都發生在那個時候,只是我們不知道這段歷史。歐洲三次金融危機後,歐洲政府在1720出臺了泡沫法案。英國政府禁止股份公司壹百年。法國政府禁止銀行這個術語長達150年。
“重商主義”走到這壹步,就是終點。1776年,偉大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寫下了壹部偉大的傑作《國富論》。《國富論》堅決反對國有企業,呼籲市場化和私有化,主張用看不見的手調節市場供求,不要政府幹預。這不跟我們改革開放的口號差不多嗎?我們今天喊的口號,今天做的改革,包括份額改革,幾乎都可以在過去的歐洲歷史中找到。只是我們不學習,這是我們最大的悲哀。今天,我們踏著歷史的腳步,重復著過去的悲劇。(笑聲和掌聲)
《國富論》針對國有企業的弊端,提出了當時所謂的新思維,即政府與國有企業完全分離,政府退出企業管理。壹個很時髦的概念——私有化、市場化——就出來了。亞當·斯密提出了以法治為基礎,以自由為手段的財富追求。但這壹切都必須在私有化和市場化的原則下進行。請記住是1776。1776到1867這90年是歐洲最困難的時期,被稱為工業革命。在整個工業革命中,歐洲吃了很多苦。在自由經濟、私有化、市場化的理念下——類似今天的中國,“以大欺小、以強淩弱”的現象層出不窮,資本家克扣工資、雇傭童工、制造汙染。
1867年,偉大的經濟學家馬克思在《國富論》出版90年後,寫下了壹部巨著《資本論》。這本書在當今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超乎我們的想象。當時歐洲社會充滿了騷亂和嚴重的社會動蕩。究其原因,是因為自由經濟和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社會財富不公平,以強淩弱。在社會財富分配嚴重不公的情況下,原始資本主義受到了挑戰。馬克思用歷史的觀點詳細揭露了壹個鼓舞人心的理論,那就是勞動剩余價值理論。他寫這本書的時候,是根據他之前的經濟學家李嘉圖寫的。李嘉圖認為,這種經濟制度創造的財富是由勞動創造的。我們今天學習經濟學,仍然秉承著這種思維。最原始的生產力是勞動,勞動創造資本,資本有了勞動才能有後續活動(這壹理論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1966發表的壹篇論文中得到證實)。馬克思認為,如果這個社會的財富是勞動創造的,為什麽資本家那麽富有?顯然,資本家剝削了工人的剩余價值。他用相當大的篇幅陳述了壹個觀點,那就是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工業革命結束了封建王朝,工業革命之後是* * *資本主義,追求公平。當時所謂的“* * *生產”就是為了追求公平。馬克思並沒有忽視效率,而是認為效率是由外部因素推動的,比如蒸汽機的發明提高了效率。但《資本論》對公平的追求影響了隨後幾十年歐美國家法治制度的變遷。這本書描述的情況深深觸動了每個人的內心,因為歐洲資本主義在1867左右走到了盡頭,整個社會再也無法容忍不公正。當時壹種追求絕對自我的觀念,讓巴黎、倫敦等城市變得又臟又臭。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尿和垃圾倒在街上,因為我只想對自己好,不管別人的死活。這不就是我們今天經常聽到的嗎?——“事情只有是自己的才能做好?”這不就是我們國企改革的思路嗎?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把所有不需要的垃圾都扔到街上,那麽巴黎、倫敦、維也納等整個城市都會發臭。當時的經濟結構和社會環境都處於崩潰的邊緣。所以《資本論》的結論是資本主義必然滅亡。我可以告訴妳,馬克思心目中的原始資本主義確實已經消亡了。
但資本主義在《資本論》的沖擊下逐漸社會化。例如,在英國,由國王亨利二世建立的皇家法院編輯了過去的案例,並形成了今天普通法部門的基礎(也稱為海洋法,或英美法)。值得註意的是,由於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英國大法院開始研究《平等法》(在中國譯為衡平法)。普通法和平等法在1873和1875年的英國司法法案中合並,成為今天的普通法。普通法所追求的是在法案中加入壹個社會中的平等概念。什麽是社會平等的概念?比如英國和美國的法院,真正做決定的不是中國這樣的法官,而是陪審團。這種想法我們很難理解,因為我們中國遵循的是“精英主義”的思想。所謂“精英主義”,就是小時候父母天天催妳讀書。不然怎麽可能考上清華?妳這次得了97分,但還不夠好。好好努力,拿滿分。把書讀好,現在就可以成為社會的精英。我們,壹群人,包括我,都是“精英主義”下的窮人。小時候父母逼著我讀書,我的智慧不是很高。我學習非常努力。我當時就想,以後當了爸爸,絕對不會強迫孩子學習。結果我當了爸爸,不僅逼著兒子學習,還逼著他學小提琴和鋼琴。(眾笑)這就是“精英主義”正在做的事情。在“精英主義”制度下,我們很難理解和欣賞普通法的平等理念。
我想問在座的同學們壹句話。假設妳今天去法院,有人告訴妳這個法官是哈佛大學的博士,妳馬上就釋然了。如果有人告訴妳,“這個法官是農民”,妳會擔心死。“完了,完了,別打這個官司了。”我們都這麽認為,因為我們都是在“精英主義”下培養出來的人。但英國司法法案強調的是“非精英主義”。整個社會的公平標準不是由社會精英決定的,而是由普通人決定的。也就是說,陪審團是由普通大眾組成的。比如壹個沃頓商學院的博士教授,和我壹樣,可能會被視為精神病患者,被指為偏執狂,被排除在陪審團之外。因為我這種人特別自以為是,在普通法體系下是無法判案的。妳知道為什麽嗎?因為我壹直有壹個先入為主的想法,讀博士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讓妳知道如何堅持自己的偏見,才能被稱為博士。(笑聲和掌聲)
2006-01-20 15:34
舉報帖子
復制帖子
添加為精華
單棒屏蔽
後評估
西鄉樂
級別:版主
第269條
積分:2609
註冊:二樓,2006-01-20
然而,判決結果並不好。普通法的判決不能讓妳產生偏見,所以對方律師會問陪審團成員:“妳最近看報紙了解案情了嗎?”只要妳說妳看過關於此案的報紙,妳就可能被淘汰,因為妳不客觀,因此沒有資格成為陪審團成員。如果是醫生呢?也有可能被淘汰。(笑)陪審團會找那些不看報不看書,渾渾噩噩,天天打麻將的人。妳知道為什麽嗎?這是普通法制度的偉大創造,因為壹個整天打麻將的人,他腦子裏想的東西,他的價值判斷標準,都是從小社會熏陶出來的,包括電視、廣播、鄰居、朋友、老師、同學灌輸的觀念。他單純的想法是整個社會價值判斷的凝結,所以他才會去判案。妳猜怎麽著只有在普通法國家才能有好的股票市場。如果不是在普通法體系下,就不會有好的股市。歐洲大陸是大陸法系國家,幾乎沒有壹個國家有好的股票市場。比如殷案,這麽明顯的詐騙案,在我們中國法院是很難宣判的,因為犯罪通常是在法律面前,而中國是大陸法系國家,必須依法判決。沒有法律,我們就不能審判這個案件。這是民法體系的短板。但普通法制度不同。陪審團不需要了解法律和觀點。他們會認為,如果我兒子的成績單是假的,我就把他打死。如果兒子的成績單不能造假,為什麽上市公司的成績單可以造假?那妳有罪。(笑)他根本不需要法律知識,也不需要學習。他可以通過他簡單普通的概念來判斷妳是否有罪。這樣的量刑方法,把全社會老百姓公認的價值標準,作為社會公平標準。這個創作非常偉大。這個社會的公平何在?那就是普通人認為的公平,那就是公平。而這種公平取決於全社會所有人的壹種公平認知。陪審團代表了普通人的價值標準,那就是公平。請註意,這是馬克思寫完《資本論》八年後形成的平等概念。
除了用法律來追求壹種新的平等形式,後來的法律仍然受到馬克思的影響。馬克思主義明確指出了資本家和勞動者的矛盾——資本主義要發展就必須剝削勞動剩余價值,所以《資本論》的壹個基本前提是勞動者和資本家是對立的。讓我請妳回憶壹下美國1890的反托拉斯法。反托拉斯法在英語中是反托拉斯。反就是“反”的意思。什麽是信任?是的,清華的水平真的很高。那是信托基金。反壟斷法說到底就是反壟斷基金。妳覺得奇怪嗎?當妳仔細回顧歷史時,妳會發現這是多麽有趣——因為美國家庭實際上是許多信托基金的持有者。所以反托拉斯,反托拉斯法其實就是反信托基金法,也就是反大家庭法。大家庭代表的不僅僅是既得利益的問題,而是壹個資本家的想法。因此,歐美國家不僅在法律層面,如普通法層面尋求馬克思所追求的公平。同時,起草法律來解決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矛盾。而解決的辦法是從資本家開始,而不是從工人開始。這種思維太重要了。因為從1844到1867,馬克思恩格斯提出,有既得利益的資本家會用壹些錯誤的思想來毒害工人,比如宣揚基督教精神,要求工人接受上帝的領導,接受上帝賦予他們的壹切,包括接受這個社會的不公等等。所以馬克思提出,社會要進步,就要破除阻礙社會進步的思想,包括基督教的思想,這也是馬克思唯物主義觀的由來。因此,為了避免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勞資沖突應該從資本家那裏解決,而不是從勞動者那裏解決。這壹切都是因為馬克思的影響,才發生了如此重大的思想轉變。
我給妳舉個例子。微軟的比爾·蓋茨——他也是每個學生心中的偉大人物——幾年前提出捐出全部財富成立比爾·蓋茨基金會。因為他認為他今天的成就,除了個人能力之外,對整個社會的培育有更大的貢獻,他從社會上拿走的東西,應該回報給社會。這不是簡單的個人現象,而是從反壟斷法延續下來的維護公平的資本主義新形式。我們驚訝地發現,美國政府針對的是大家庭。但絕對不是靠所謂的戰爭解決的(笑),而是希望大家庭養活自己壹千年,退出美國經濟舞臺。
妳也要註意壹點。美國和英國是不同的國家。美國移民是極端個人主義的人,他們願意與過去的文化、民族、親友斷絕關系。這種個人主義對美國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些人壹旦成為資本家,給美國社會帶來的就是動蕩和不安。我的話可以用1929的美股暴跌來印證。美國《證券交易法》第二章描述的現象與1720《泡沫法》中的現象如出壹轍,即官商勾結,操縱股價,內幕交易,導致美國1929股災。總市值從當時的890億美元下降到15億美元,可以說是美帝國主義的末日。但請註意,反托拉斯法的延續,作為現階段馬克思主義沖擊的結果,深刻理解了壹個道理——“壹個國家要長治久安,必須以民為本”,更具體地說,必須藏富於民,以解決勞資矛盾。藏富於民的結果造就了今天的美國。
我將以美國股市為例,說明股市的財富再分配功能如何達到藏富於民、化解勞資矛盾的效果。美國和加拿大同為普通法國家,但加拿大89%以上的上市公司都是家族控制的。美國呢?它的大多數公司實際上都是由公眾而不是家族持有的。除了美國和英國,全世界都是家族式的。為什麽美國會被大眾持有?這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的結果。在當時這是壹個極其龐大的工程,從1890到1934這四十年可以說是整個美國法治的時代。整個項目的浩大,目的性強,效果震撼,感動了所有人。
如何打造壹個財富再分配的股市?首先,美國政府放棄了1720的策略(當時英法政府無奈,不得不關閉股份制公司和銀行),采取了徹底解決資本家和工人矛盾,避免馬克思主義預言的偉大國策。除了通過反托拉斯法限制大家庭之外,美國政府正在進壹步讓公眾更富有以解決沖突。怎樣才能讓大眾更富有?即從1932開始,實施了壹系列嚴厲的監管法律,通過嚴厲的法律發揮了股票市場的財富再分配功能。當時就提出了股市的正確思路。所謂股市,就是向全社會募集資金,把資金交給最有能力的職業經理人。公眾怎麽知道他最有能力?職業經理人必須披露正確的信息,這時候政府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政府必須保證職業經理人披露的信息是真實的,這個人有責任感,也就是受托責任。也就是說,壹旦成為職業經理人,就有責任做好工作,為股東創造財富。這是美國嚴苛法律下的信托責任,不容質疑。上市公司職業經理人不敢有受托責任。如果這個職業經理人泄露了假消息,美國政府壹定會以公眾(或者中小股東)的利益為前提,向職業經理人提起訴訟,直到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我壹點也沒開玩笑。看看安然事件就明白了。最後安然破產。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倒閉,合夥人自殺...
在美國政府的運作下,大家族以高市盈率出售股票並相繼(而富人則)退出上市公司的運作,美國的上市公司變成了公有公司。美國政府通過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的嚴格監管,確保職業經理人負有受托責任,並確保其披露的所有信息都是真實的。如果是假的,付出的將是地獄。這就是為什麽世通會因為壹件小事而被重罰。世通犯的罪是更改部分會計科目,將原來的費用科目改為投資,通過折舊列示費用。這種事在我們國家是小菜壹碟,沒人管。在美國是不允許的,因為妳違反了壹個最重要的原則——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負責人因為這件小事被抓了。每天晚上,美國電視上的新聞都在重復壹個場景:司法人員從背後將世通的頭戴上手銬,“遊街示眾數周”。美國政府希望所有美國人,從嬰兒到老人,都清楚地看到,這就是他們違反受托責任的後果。讓每壹個美國孩子都知道,當妳將來長大了,妳所要做的就是對股東負有受托責任。如果妳不這樣做,在街上遊行將是妳的末日。這意義重大!那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