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詢問有關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信息。

詢問有關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信息。

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 von Preu?嗯,妳想吃什麽?e,1712 65438+10月24日-65438+8月0786 17),史稱腓特烈大帝。普魯士國王(365438年5月+0,65438年+0786年8月,65438年+07年在位)。在位期間,普魯士軍事大發展,領土擴張,文化藝術得到贊助,使普魯士在德國獲得霸權。腓特烈二世是歐洲歷史上最偉大的明星之壹,他在政治、經濟、哲學、法律甚至音樂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青年

年輕時,腓特烈二世在他的父親,兵王腓特烈·威廉壹世的嚴格、嚴厲和軍事教育下長大。1730年,他試圖和朋友漢斯·赫爾曼·馮·卡特壹起去英國旅行。但以失敗告終。他們被囚禁在德國和波蘭邊境的小鎮昆斯特林(德語:Küstrin),卡特就是在這裏被處決的。腓特烈究竟是親眼目睹還是僅僅親耳聽到了處決的過程,仍然存在爭議。弗雷德裏克還與彼得·卡爾·克裏斯托弗·馮·基思和漢斯·卡爾·馮·溫特菲爾德關系密切。

他的父親不斷受到親奧運勢力的壓力(弗裏德裏希·威廉·馮·格魯姆博科,雅各布·保羅·馮·岡德林等。),並在他的影響下,腓特烈勉強娶了伊麗莎白·克裏斯蒂娜·馮·布倫瑞克-貝文。伊麗莎白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遠親。兩人沒有生下兒子。弗雷德裏克基本上和她分開了,只在節日的時候壹起出現。但弗雷德裏克在父親臨終前承諾,他永遠不會背叛伊麗莎白。在萊茵斯堡的四年(1736–1740)可能是他們兩個在壹起最幸福的時光,但這是真的還是只是他多疑的父親的壹出戲,尚無定論。

腓特烈二世按當代標準是否有同性戀傾向仍有爭議。但毫無疑問,他對女性是疏離的。他希望在女人身上看到他在男人身上看到的活力。在他身後進行的屍檢沒有顯示他患有性傳播疾病或畸形。因為他的醫生約翰·格奧爾格·齊默爾曼(Johann Georg Zimmermann)透露,弗雷德裏克在婚禮前感染了性病。腓特烈所青睞的罕見女性是所謂的“女地主”卡羅琳和凱瑟琳大帝。他還給他們寫詩,並和他們保持通信聯系。

國王

外交與戰爭

腓特烈二世於1740年登基,時年28歲。受法國啟蒙哲學熏陶的腓特烈二世繼位,被當時的人認為是壹個善於思考,甚至可能文筆不精的開明國王。的確,他壹上臺就解散了父親龐大的擲彈兵團(留下壹個中隊作為儀仗隊),下令軍隊禁止體罰士兵(這個命令後來在戰爭中被撤銷)。但腓特烈有父親和父親留下的優秀軍隊和充足的國庫,在戰爭中也不是新手。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期間,他去了當時的第壹位歐洲將軍歐根親王那裏當軍事實習生。很難說腓特烈真的能在那麽短的時間內從歐根親王那裏學到壹些技能,但歐根確實稱贊了腓特烈在戰場上的冷靜態度,而年輕的腓特烈對老歐根親王並沒有什麽印象。最重要的是,腓特烈登基後不久,出現了普魯士擴張的良機——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直到1740年奧地利才結束了1739年對土耳其的戰爭,由此產生的破綻正好被普魯士利用。通過這場戰爭,他為四分五裂、自然資源匱乏的普魯士贏得了壹塊極具經濟價值的西裏西亞地區,為普魯士贏得了壹條易守難攻的邊境線。在這場戰爭中,腓特烈二世和元帥·施韋林伯爵庫爾特·克裏斯多夫為普魯士贏得了西裏西亞。他在第二次西裏西亞戰爭中成功地保衛了這壹地區。普魯士沒有參與整場戰爭,只打了兩段,都是為了吞並奧地利的西裏西亞省。對於普魯士來說,它被稱為第壹次西裏西亞戰爭和第二次西裏西亞戰爭,所以這兩場戰爭實際上是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壹部分。與此同時,在這場戰爭中,腓特烈第壹次親自率軍,在幾次戰役中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

雖然奧地利的王位繼承戰爭直到1748年才正式結束,但腓特烈的普魯士王國從1745年就退出了戰爭,袖手旁觀。從此到1756年七年戰爭爆發,腓特烈贏得了十年的和平建設期。西裏西亞是紡織業中心,也是德國最富裕的省份之壹,每年的稅收占普魯士年收入的1/4。在這十年中,腓特烈不僅整頓了軍隊,發展了經濟,還為接下來的七年戰爭做了準備。

1750時期普魯士的外交形勢越來越嚴峻。首先,腓特烈與英國交好,締結白廳條約,保證英王在德國漢諾威的領土不可侵犯,並動用武力“對付任何侵犯德國領土完整的國家”,這大大激怒了當時正與英國爭奪海外殖民地的法國。奧地利大公夫人瑪麗婭·特蕾莎從未忘記謙遜。他的首相考尼茨親王成功地與俄國沙皇伊麗莎白·彼得羅夫斯基和法國國王路易十五聯手,逐漸將外交絞索套在普魯士的脖子上,並積極準備收復西裏西亞。眼看形勢越來越糟,腓特烈決定,與其坐等戰爭來臨,不如對奧地利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七年戰爭開始了。在七年戰爭期間,他的軍隊進入了薩克森王國。之後普魯士同時與三個鄰國作戰,分別是奧地利、法國和俄羅斯(三國在奧地利外長柯尼希斯的倡議下結盟)。當時普魯士和聯盟的兵力比例是1:3,人口比例達到1:20。經過七年戰爭,幾度面臨亡國邊緣,腓特烈終於拯救了西裏西亞。也在軍事史上贏得了不朽的聲譽,獲得了“大帝”的稱號,確立了“軍事天才”的個人榮譽。普魯士也成為歐洲五巨頭之壹(其他四國分別是奧地利、法國、英國和俄羅斯)。在伏爾泰和米拉寶的見證下,他在霸權時代創立了當時最現代化的國家。

在他的倡議下(1772),波蘭第壹次被瓜分。當時,奧地利和1764年剛剛與普魯士結盟的俄國正處於武裝沖突的邊緣。腓特烈二世為了自己的利益,利用波蘭的土地來滿足兩國對土地的欲望。普魯士通過武力吞並了所謂的波蘭——普魯士,也就是西普魯士。從此,他自稱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K?尼格·馮·普魯?En),而不是自稱普魯士國王(K?黑鬼在Preu?恩.腓特烈晚年發動了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使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用比利時換取巴伐利亞大部分領土的企圖落空。奧地利的這個計劃導致了普魯士君主聯盟的形成(1785)。

內政和改革

在內政方面,他進行了農業改革(馬鈴薯)、軍事改革、教育改革和法律改革。Mling和Oderbruch實施了排水工程,廢除了酷刑,建立了廉潔高效的公務員制度。他的名言是“我是這個國家的第壹公仆。”他對法律的發展貢獻良多。此外,當時的普魯士人民可以通過寫信或求見的方式向國王求助。腓特烈二世在其“國王是國家的第壹公仆”的原則下,竭力避免封建制度的弊端。他對自己的官員非常不信任,深感等級制度會帶來麻煩。

“我很不高興。在柏林被起訴的窮人就處於這樣的困境。而且他們隨時會被逮捕。比如來自東普魯士的雅各布·特雷奇,因為打官司想留在柏林,被警察逮捕了。後來,我讓警察釋放了他。我想明確地告訴妳,在我眼裏,壹個貧窮的農民和壹個最顯赫的公爵或壹個最富有的貴族沒有區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腓特烈二世1777給司法大臣的信)

奉行“人人平等”的原則是他執政的特點。同時對移民和小宗教信徒(胡格諾派和天主教徒)持寬容開放的態度,這也是他內政的特點之壹。在柏林的Fridericianum廣場,壹座新教教堂和壹座天主教堂並肩而立,堪稱18世紀的獨特壹景。腓特烈後來說,“Jeder soll nach seiner Fa?論selig werden”(意思是:每個人即使做事的方式不同,也能上天堂)。但在對猶太人的歧視方面,腓特烈二世壹字不差地繼承了前任的政策——修訂壹般特權政策(重溫壹般特權1750)和猶太瓷器條例(Judenporzellanverrdnung 1763)。普魯士是歐洲第壹個享有有限新聞自由的君主制國家。在這位國王的統治下,同性戀者不會受到迫害。

他希望徹底廢除農奴制,但在普魯士地主的強烈反對下失敗了。但是,可以在國王的領地內逐步實施。腓特烈二世在新開的地區建立城鎮和村莊,讓有自由身份的農民留下來。當因國家原因需要延長農奴合同時,會詢問這些幫工、雇農和女傭的雇主的情況和待遇。如果雇主管理不善,他們的農場工人可以轉移到有適當管理記錄的雇主那裏。

腓特烈二世統治時期,普魯士建了數百所學校。農村學校教師素質良莠不齊,偏低。這些學校只能培養出壹些識字有缺陷的軍官。

腓特烈二世寫信給伏爾泰,並在波茨坦與他會面。他自己用法語寫了大量的作品,是18世紀有影響的作家。他在1740寫的《反馬基雅維利》在歐洲非常有名。在書中,他從批判與進步的角度分析了馬基雅維利的國家政治觀。廣為流傳的無憂宮磨坊主傳說,被視為腓特烈二世與法律的較量。但事實證明,這則軼事是假的。

停止

1786年8月17日,腓特烈二世在無憂宮的臥榻上安詳辭世,享年74歲。他沒有子女,由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繼承。就在法國大革命前三年。他的願望是葬在無憂宮的露臺上,與他的狗葬在壹起,但他的繼任者,也是他的侄子,將他葬在波茨坦格裏森教堂的地下墓室。他的靈柩被移至馬爾堡的伊麗莎白教堂。直到1952,在路易·斐迪南的倡議下,才被移至霍恩索倫城堡。然而,直到17年8月德國統壹(1991),國王才去了他想去的地方,在他生前所建的墳墓下安頓下來。他的話是“Quand je suis là,je suis sans souci”(去了就放心不下了)。這個思想自由的援助成員在教堂裏找不到安寧。他希望他的狗離他更近。

人們在瓦爾哈拉制作了他的半身像作為紀念。他死後,許多紀念碑被豎立起來,其中最著名的是柏林下林登街的腓特烈大帝騎馬雕像。這座雕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幸存下來,並在明德時期重建。

軍事天才

即使忽略他作為政治家的所作所為和對立法的貢獻,光是他的軍事表現就足以讓他在歷史上占有壹席之地。在西方軍事史學家的著作中,腓特烈在歷代名將中的地位可能僅次於亞歷山大、凱撒、漢尼拔和拿破侖。

腓特烈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初露鋒芒。索爾之戰是腓特烈第壹次嘗試將自己思考和設計的對角線戰術付諸實踐。戰後,弗雷德裏克寫出了他最重要的軍事理論著作《戰爭原理》(翻譯成軍事法特瓦,德文:Die General Principia vom Kriege)。這本書體現了弗雷德裏克對自己早期戰爭經歷的總結和反思。既是向上的戰爭理論,又貼近現實,是當時戰爭實踐的最佳指南。弗雷德裏克實際上是用法語寫的這本書,後來被翻譯成了德語。只分發給普魯士的將官,不允許流傳。但他沒有把法文原文第12章翻譯成德文,因為這壹章是腓特烈自己寫的,他當然不想讓下屬看到。後來,在七年戰爭中,1760年2月,奧地利從壹個被俘的普魯士人少將那裏得到了這本書,這本書才流傳於世。1762年,這本書傳到了倫敦,在那裏公開刻印出版。

在七年戰爭中,腓特烈大帝遭受了越來越多的挫折。它以驚人的毅力和頑強,單槍匹馬地對抗法國、俄國和奧地利,其瘋狂程度堪比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或希特勒。羅斯巴赫之戰是腓特烈對角線的完美表現之壹。今天,它被美國西點軍校選為那個時代的經典戰役,並作為大型模型重現在其軍事博物館展覽中。軍事史學家也把這場戰役和洛伊滕戰役視為腓特烈大帝軍事藝術的巔峰,就像拿破侖的奧斯特裏茨戰役壹樣。僅僅靠這兩場戰役,腓特烈就徹底確立了自己古今最偉大的將領之壹的地位,壹個普魯士永恒的軍事神話就此誕生。後來拿破侖評價腓特烈大帝時說:“他越批判,就越偉大。這是我們能給他的最高褒獎。”。

65438年至0785年西裏西亞壹年壹度的秋季演習期間,腓特烈王子(約克公爵)、美國獨立戰爭中著名的康華裏將軍、拉斐特侯爵都曾到訪並向腓特烈致敬。當時腓特烈指揮下的普魯士軍隊成為整個歐洲軍界效仿的典範。老國王在訓練場忍不住笑了,“天下英雄入我樞紐。”

在戰術層面,腓特烈可以說是近代歐洲第壹戰術家,不遜於拿破侖。尤其是在戰役層面:當時歐洲還沒有戰略戰術的戰爭學分支,腓特烈是大戰術的創始人。德國人口中的“大戰術”是現代軍事科學中的戰爭科學。歐洲軍事科學從古斯塔夫開始,走向現代化。經過杜倫尼、馬巴爾、歐根、薩克斯等歷代名家的探索和嘗試,到了腓特烈手中,不僅在實踐上,而且在理論上都有所總結。他確立的“保護妳的側翼和後方,繞過敵人的側翼和後方”、“我們註意的目標應該是敵人的軍隊”等作戰原則,直接指導了拿破侖。可以說,腓特烈是拿破侖的第壹位作戰指揮老師。

瑣事

腓特烈二世在無憂宮吹笛子。他對所有藝術都感興趣。他起草並設計了位於波茨坦的無憂宮,並雇傭建築師Knobbstoff來建造它。他有許多名畫,吹壹手好長笛(長笛老師約翰·約阿希姆·克萬茨),還作曲。他與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在無憂宮的會面1747。

除了母語德語,腓特烈二世還會說法語、英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意大利語。他能聽懂拉丁語、古希臘語、希臘語和希伯來語。晚年,他還學習了斯拉夫語和巴斯克語。

血統

┌——>;弗裏德裏希·威廉(1620–1688)

勃蘭登堡封臣

┌——>;弗雷德裏克壹世(1657–1713)

普魯士國王

│ │

│└——>;路易·亨利埃特·馮·奧蘭尼安(1627–1667),

│ ...

┌——>;弗雷德裏克·威廉壹世(1688–1740),兵王。

│普魯士國王

│ │

││┌——>;恩斯特·奧古斯都(1629–1698),

│ │ │漢諾威諸侯請看下文。

│ │ │

│└——>;漢諾威的索菲·夏洛特(1668–1705)

│ │

│└——>;索菲在法爾茨宮(1630–1714)

請看下文。

│ ...

腓特烈二世(1712–1786),腓特烈大帝。

普魯士國王

│┌——>;恩斯特·奧古斯都(1629–1698),

│ │漢諾威諸侯,請看上圖。

│ │

│┌——>;喬治壹世(1660–1727)

│ │大不列顛的國王和漢諾威的封臣

│ │ │

││└——>;索菲在法爾茨宮(1630–1714)

見前

│ │

└——>;漢諾威的索菲·特雷莎(1687–1757)

...

│┌——>;喬治·威廉(1624–1705)

卡倫堡和呂內堡的布倫瑞克-呂內堡公爵

│ │

└——>;不倫瑞克-呂訥堡的索菲·特蕾莎(1666–1726),阿爾登公主。

...

└——>;奧諾拉·德·奧布勒斯(1639–1722)。

...

腓特烈二世(1712—1786),普魯士國王(在位1740—1786)。

普魯士精神,這是壹個非常牛逼的名詞,它的基礎是它的軍國主義制度。整個國家就是壹個大軍營,整個國家機構就是壹個軍事機器,全力支撐著壹支代表國家榮譽的龐大軍隊。“普魯士精神”在腓特烈二世時代達到頂峰,這位國王也作為“戰神”留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腓特烈二世無疑是個幸運的人,他的祖先留給他的資本是豐厚的。霍恩索倫家族從瑞士山區的城邦主發展成為北德廣袤土地上的統治者,爵位從伯爵到選帝侯再到國王。更重要的是,這給他留下了壹支強大高效的軍隊。但在少年時代,腓特烈是壹個熱愛自由、文學和藝術,厭惡專制和順從,充滿叛逆性格的人。偏偏他有壹個刻板固執的“軍王”父親,於是壹場控制與反控制的共同較量在父子之間展開,而當這場較量發生在王家時,就變得更加殘酷。年輕的弗雷德裏克經常被父親的棍子打,並受到口頭刺激。18歲時,為了反抗父親安排的婚姻,打算和幾個同伴壹起逃跑,結果被關進監獄,被安排觀看同伴被斬首的血腥場面。

在監獄的日子讓他度過了青春期的躁動,他開始變得深沈理性,霍亨索倫家族的傳統開始在他身上顯現。在隨後的日子裏,他對政治和軍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參與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的實踐,初步建立了壹套軍事理論。1740年,他繼承了皇位和壹支訓練有素的8萬多人的軍隊,並繼續將這支軍隊擴充到20多萬人,成為實踐他的“政府的基本法是擴張領土”理論的工具。

弗雷德裏克不僅是壹位傑出的軍事指揮官,也是壹位睿智的軍事理論家。他創立了著名的“斜入戰鬥隊列”理論,其要點是將己方戰鬥隊的壹翼縮回,加強準備進攻的另壹翼,使其在局部形成優勢,攻擊敵人側翼,適用於以少勝多的情況,在敵人大部隊參戰前贏得決定性的壹點。他還確立了“保護妳的側翼和後方,繞過敵人的側翼和後方”,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等許多著名的作戰原則。

弗雷德裏克在任職的第壹年有壹個很好的實踐機會。1740年,奧地利大公夫人瑪麗亞_特蕾西繼承了父親的王位。由於女性繼位在德國史無前例,腓特烈以此為借口,與法國、巴伐利亞和薩克森結盟,發動了對奧地利的戰爭。奧方有英國支持,史稱“奧地利王位繼承戰”。弗雷德裏克對奧地利王位不感興趣。他想要西裏西亞,壹個德國人集中的發達工業基地。戰爭進行得非常順利,蒲軍很快占領了整個西裏西亞,並在莫爾維茨戰役和霍圖西斯戰役中擊敗了奧地利軍隊。腓特烈巧妙地利用奧法矛盾,巴伐利亞節節勝利,最終通過德累斯頓和約占領了整個西裏西亞,成為這場戰爭的最大受益者。

但倔強的瑪利亞_特蕾西不肯放手,決心奪回西裏西亞,通過外交手段把法國、俄羅斯、瑞典拉到自己這邊,而腓特烈則與英國結盟。1756年,戰況更加慘烈。英法主要在海外作戰,普魯士則獨自在歐洲大陸與奧地利、法國和俄國競爭。腓特烈在外交上的失策導致他寡不敵眾,但在軍事上卻成就了壹系列經典。1757年的羅斯巴赫戰役是運動戰殲敵的傑作,列伊滕戰役是“斜入戰鬥隊列”的完美實踐,是動機和決心的傑作。然而盡管如此,普魯士國力耗盡,柏林危在旦夕。弗雷德裏克做好了隨時服毒自殺的準備。好在俄羅斯政權的更叠給了他喘息的機會,最終體面地結束了“七年戰爭”,拯救了西裏西亞。

在領土擴張方面,1772年,腓特烈聯合俄國和奧地利第壹次瓜分波蘭,獲得波羅的海沿岸大片土地,連接東普魯士和國家總部。

腓特烈被後人敬仰主要是因為他的軍事聲望,但他在政治上也是壹位大師。他給自己的統治冠上了當時歐洲最流行的標簽“開明專制”。事實上,與其說他開明,不如說他獨裁。他改組了“財政、軍事和皇家領地的最高行政機構”,使權力更加集中在國王本人手中。他要求他的副手們高效、誠實,但不允許他們獨立思考。“國王是唯壹的頭腦,官僚只是他的手腳。”他要求每壹個中尉都專註於自己的責任領域,只有他們才能把握全局。當然,這壹切的前提是國王本人非常勤奮,從早到晚讀公文、書信,樂此不疲。用“煞費苦心”來形容也不為過。

當然,作為壹個18世紀受啟蒙思想影響的皇帝,腓特烈的“開明”不僅僅是粉飾太平。他領導了當時歐洲首屈壹指的司法改革,第壹次在普魯士公布了統壹的憲法草案,表達了國王完全放棄幹預司法的法治精神和司法獨立精神,秉承了“壹切事務應由眾人決定”的羅馬法精神,命令人們廣泛討論法律條文,廣泛征求意見。18世紀政治家、哲學家對“開明”的評論,如宗教寬容、鼓勵科學文化、放寬書報審查等,都在憲法中有所體現。腓特烈自稱“天生哲學家”,與啟蒙運動領袖伏爾泰交往密切,但最終因誌向不同、道路不同而分道揚鑣。在腓特烈晚年的思想中,“專制”的成分越來越重。

腓特烈致力於改善農民狀況,興修水利,推行重商主義。在他執政的40多年間,盡管戰爭不斷,但普魯士的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從220萬增加到543萬,年稅收增加近3倍,國庫儲備從800萬增加到5000萬。他留給繼任者壹個強大繁榮的普魯士。因此被後人尊稱為“腓特烈大帝”。

腓特烈大帝是公認的戰略家、政治家和自封的哲學家,也是壹位文筆優美的作家,留下了《戰爭原理》、《政治模型》、《軍事模型》、《處置方法與戰術大綱》等多部著作。他壹生熱愛文學藝術,擅長吹笛子。

腓特烈大帝是歐洲軍事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在軍事實踐和理論上繼承了古斯塔夫二世、杜倫尼、歐根、拿破侖和毛奇。他改變了歐洲的政局,後來普魯士能積聚起統壹德國的力量,腓特烈大帝時代是壹個關鍵。但也有人認為腓特烈時代的普魯士已經可以找到後來納粹德國的影子了。腓特烈大帝是壹個非常復雜的人物,似乎很難用壹篇文章來概括。本文著重論述他對歷史的影響,把他排在41的位置上,在蘇萊曼壹世之後,古斯塔夫二世之前,可能更合適。

  • 上一篇:自2002年以來,中國修改和新頒布了哪些法律?...
  • 下一篇:趣味知識(簡短的數學趣味知識大約是20到50個單詞)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