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直接投資是壹個國家融入全球化的主要渠道之壹也是企業國際化經營的重要模式。從理論上看,國際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主要有替代效應和互補效應,即國際直接投資可能減少(替代)貿易或增加(補充)貿易。擴大出口和促進貿易增長是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的主要政策目標之壹。本文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外貿收入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對外貿收入的影響
國際直接投資可分為內向型FDI和外向型FDI,它們對壹國的外貿收入有重要影響。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跨國公司壹體化國際生產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國際貿易和國際直接投資相互促進發展,國際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成為國際貿易理論的研究熱點之壹。20世紀50年代,蒙代爾、弗農和小島清對此問題進行了初步研究。馬庫斯、斯文森和鄧寧在20世紀80年代初做了更深入的分析,綜合了傳統的國際直接投資貿易效應理論。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Bhagwati和Dinopoulos等經濟學家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研究了國際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後來又有研究將對外直接投資的縱向壹體化和橫向壹體化納入國際貿易理論體系,探討不同類型國家之間的貿易與投資關系。研究表明,外國直接投資對壹個國家或地區對外貿易的影響不是孤立的。對外貿易規模發展越快,對外資的吸引力越大,外資也能對東道國的出口增長起到明顯的拉動作用。本文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外貿收入的影響。
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外貿收入的影響分析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對外商投資企業長期實行出口導向政策。此外,中國擁有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因此連續十多年成為發展中國家中吸引國際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的統計,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吸引了所有發展中國家總量的大約65,438+0/5。2004年,中國吸引了超過50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接受國。外商投資企業總產量不斷增加,為我國外貿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對我國出口增長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
(壹)數量效應:增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外商直接投資在促進我國出口貿易發展和增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出口額從2005年的19912047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4442億美元,增長了36.87倍,年均增長193.62%,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並呈現加速增長態勢。外商直接投資企業的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從65,438+09,965,438+0逐年上升到65,438+06.75%,2005年超過30%,2007年超過40%,2006年超過50%。從出口增幅來看,雖然受世界經濟形勢的影響出現了較大波動(如1994年外商直接投資企業出口增幅僅占全國出口增幅的32.38%,而1996年卻高達637.20%),但總體來看外商直接投資的出口增幅占全國出口增幅的主要份額。
2007年,中國出口占世界出口總額的8.8%,居世界第二位。中國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比重從1978年的不到1%上升到2007年的近8%,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其中外商直接投資發揮了重要作用。外國直接投資具有強大的外向擴張力。沒有外資企業的出口表現,中國很難實現外貿平穩較快增長。也就是說,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的貿易效應,尤其是貿易創造效應和市場擴張效應極其明顯。外商直接投資的大量進入和外資企業對外貿易的發展,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外貿總額的增加。
(二)結構效應:促進貿易結構優化
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貿易結構的優化和調整具有積極影響。壹方面,外國直接投資對貿易結構的轉變有著直接的影響。自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中國的出口結構和外貿企業的增長相互發生了變化。與此同時,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商品結構進壹步優化,我國出口結構基本由初級產品向制成品轉變。目前,我國制成品出口比重已達85%以上,機電產品、服裝紡織、皮革、家用電器、文化體育用品、塑料及金屬制品、電子通訊設備等比重高、增長快、貢獻率大的行業快速增長,在我國貿易結構轉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另壹方面,外商直接投資具有間接貿易效應,即通過生產技術和營銷知識的溢出、市場網絡的轉移和示範效應,會改善國內制成品企業的出口狀況,從而促進中國企業的出口發展。外商直接投資所包含的人力資本、R&D投資和先進生產力的非自願擴散,給中國帶來了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科學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實現了技術知識的外溢,促進和加速了中國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和升級。這有利於擴大我國企業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增強國內企業的競爭意識,促進我國生產率增長和貿易結構優化,對我國經濟建設轉型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框架的建立和市場機制的完善發揮重要作用。
外商直接投資給中國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壹些問題。首先,從總體上看,外商對華直接投資在我國三次產業中的分布格局是:外商直接投資在第壹產業和第三產業中的比重很小,投向第二產業的資金占據主導地位。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出口結構的深度優化,即促進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的作用有待提高。其次,外資企業進口增長過快,進入成熟期的外資企業利潤匯出逐漸增加,對國際收支造成壓力。再者,壹些外商直接投資落戶中國後,憑借其技術、規模和資金優勢,擠占了中國市場,形成壟斷,特別是在新興產業和高科技領域,壹些外國企業占據了絕對優勢,對中國產業安全構成威脅。
提高外商直接投資貿易效率的政策建議
當前,中國外貿發展的特點是進出口增速雙雙放緩,貿易順差明顯減少。在國際市場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形勢下,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仍保持13.4%的增速。因此,在進壹步擴大內需、刺激經濟發展的同時,中國應繼續加強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政策建議如下:
利用中國勞動力和資源的比較優勢,吸引外國直接投資,促進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對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實行更有效的管理,保持其貿易的高速穩定增長。所有旨在改善外國直接投資貿易效應的努力都應著眼於促進結構優化。
優化宏觀環境,改革稅制和外貿體制,促進內資企業與外資企業的聯盟和競爭。加快金融體系改革創新,加快銀行商業化,完善資本市場,增加金融產品種類,拓寬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渠道,增強市場活力。建立和完善法律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外商直接投資創造良好環境。
為外商投資企業制定科學的產業規劃,進行有效的產業政策引導。重點引進先進技術產業外資,嚴格控制傳統技術產業投資,適當引進外資金融產業資本進行有效的產業政策引導,完善對外資外貿效益的檢查和評估。
改變以比較優勢為基礎的出口導向戰略下引進外商直接投資的傳統政策,以競爭優勢為導向,將比較優勢與新的技術優勢發展模式相結合,充分發揮現有的比較優勢,通過吸收發達國家的技術、制度和管理,支持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結構創新,提高出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資料:
1.霍愛英。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分析。統計與決策,2008(18)
2.劉運堂。外國直接投資與對外貿易發展[J].復旦大學學報,2006(1)
3.薛,,壽之民。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J].統計與決策,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