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人山人海心湖——評《江湖兒女》

人山人海心湖——評《江湖兒女》

昨天,我看了賈導演的《江湖兒女》。看完之後我壹直在想,江湖是什麽?

1.

2001山西大同,斌哥風頭正勁,小弟眾多,業內前輩也是靠能力和人脈。

他有壹張英俊的臉,目光銳利,眼角尖尖的。他經常面帶微笑,眼神多是遊移不定,但壹旦專註,就會隨著顴骨的肌肉緊張和嘴唇的突然收緊而讓人不寒而栗。

他以壹個舞廳和麻將館為基礎,通過幫人解決問題來建立自我價值。影片從壹開始就向我們展示了斌哥維護正義的威嚴和高效。

壹個賴賬的人遇到了老賴,他被稱為老賈。老賴不僅不承認自己借了錢,還露出壹副“沒證據就別亂說”的流氓嘴臉。

斌哥默默看著,然後對手說:“妳去把鐘老師弄出來。”然後,二爺回答,問題就解決了。

二爺是誰?為什麽這麽厲害?

他不是別人,正是關公。江湖上大多數人都對這三大絕技的“義”心存敬畏。他的出現有兩層意思:壹是道德拷問會激起老賴的羞恥心。第二,厄運的威脅會引發老賴內心的恐懼。在羞恥和恐懼的雙重作用下,不負責任的老賴不再說謊,不再犯錯。

斌哥有兩個技能!

或許,“江湖”二字代表了更高效的秩序法則。與法律相比,它賴以運作的恥辱和恐懼更早、更深地種在人們心中。

喬喬是斌哥的女人,公司裏所有的弟弟都叫她嫂子。她的劉海又短又直,很少笑,但是和斌哥在壹起的時候很有默契。她陪斌哥跳舞,陪斌哥見客人,代斌收錢,在手下面前又笑又罵,收支相抵。

然而,當她走出院子,回到家裏,她成了趙,壹個礦務局的雇員。她會和鄰居討論險峻的形勢和艱難的生活,擔心憤怒的老礦工的父親,和她的男朋友郭斌在小巷裏散步聊天。

斌哥,本名郭斌,是大通機電廠的下崗工人。

或許,江湖是壹個避難所,讓那些在現實處境中絕望無助的年輕人,通過努力,重新找回自己的尊嚴和身份。但同時又像壹場虛幻的熱血江湖夢,只發生在斌哥的私人劇情裏,需要靠香港老片不斷自我催眠。

畢竟真正的江湖沒那麽簡單。

壹邊走,喬喬壹邊說,我聽說礦務局將整體搬遷到新疆。我們去新疆好好生活吧。

郭斌回答:那是妳們礦務局的事,哪壹輪能打贏我們機電廠。

喬喬說,妳可以帶上妳的家人,跟我來,妳就是妳的家人。

……

斌哥不想走。他不想成為任何人的家人。

他看到此刻的大同恰逢新舊交替,發展機遇很多。

他相信以他現在的身份,可以抓住這些機會,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

斌哥沒有沈迷在自己的夢裏。他還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機會,他準備用夢裏獲得的權力感把他殺回來。

二哥以前是江湖老板,現在是地產商,來找“斌斌”幫他解決樓盤裏的“鬧鬼”問題,斌哥答應了。但第二天,二哥死了,在停車場被壹群少年刺死。

不久後,斌哥也被野壹圍攻,被迫和他們壹起在大街上流血,險些喪命。

江湖永遠是壹個危險的地方,壹個人性殘酷的競技場,壹個邪花怒放的地方。然而,這只是表面。表面之下,更為復雜,別有用心,欲望橫流,利益糾葛深重。那些把命賭在明天的年輕人,只是大神手中的棋子,像斌哥這樣顯眼的人,註定要成為炮灰。“有槍的人死得更快。”斌哥壹句話就成了預言。

還好斌哥沒死。

壹年後,斌哥出獄,卻發現過去的江湖早已重新洗牌。過去的弟弟已經忘記了他的大哥。他身無分文,孤苦伶仃,心力交瘁。

忠誠是英雄的品質。對於普通的江湖遊子來說,因為稀少所以珍貴。

2.

喬喬非常珍貴。她不僅在危急時刻救了斌哥,還在事發後幫他頂罐子,堅持說槍是自己撿的。這壹判決使她坐了五年牢。

可是斌哥拋棄了她,出獄後跑到了另壹個城市,過著另壹種生活,投入了另壹個女人的懷抱。

為什麽?

對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說斌哥天性懦弱,承受不了那種巧而重的善良。有人說斌哥愛面子,見了心愛的女人都不好意思。軟弱和面子都有道理,但也很膚淺。

斌哥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是全片的核心情節。只有看到這種選擇背後的東西,才能更深刻、更真實地理解片中的孩子和江湖。

慢慢聽我說。

可能大家都聽說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壹書中提出的。

馬斯洛早期提出了人的五種需求,即生理、安全、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其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被他稱為低層次需求,後三者稱為高層次需求。

需求的實現是分層次的,只有滿足了底層需求,才能看到高層需求。

對於個人來說,每個階段都會有壹個相對主導的需求。哪種需求占主導取決於個人的情況和當時的“致動狀態”。比如當妳饑寒交迫的時候,妳的生存需求會占據第壹位。失戀後,對愛情的需求會明顯增加。當某個需求占主導地位時,其他需求並沒有消失,而是相對稀釋,暫時休眠。

言歸正傳,斌哥離開喬喬的原因最初是基於生存和安全的需要。

當時差點死在大街上,但幕後黑手壹直不為人知。即使他從來沒有提起過,這種基於安全焦慮的恐懼大概壹直都在。出獄後,他面臨生計窘迫,也看到了世界的冷漠。這時,生存和安全的需要在他的需求體系中占據了第壹位,成為他行為選擇的主要動機。

於是,他搬離了家,住在圍墻下,緩解了生存和安全的需要。

按理說,他應該在這個時候回到喬喬。畢竟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後,對愛的需求應該是優越的,他會因為當初離開喬喬而承受內心的道德煎熬。

然而,他沒有這樣做。不僅如此,他有了壹個新的女朋友,林嘉燕,當喬喬找到她時,他故意避開她。

為什麽?

因為斌哥已經把林家的事業當成了自己的新江湖,他要在這裏努力,重拾昔日的輝煌。這種行為選擇也揭示了他內心需求的新序列:自尊需求已經跨越了愛情需求和道德需求,成為他生活的主導,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這是多方努力的結果。

首先,對自尊的需求是男人普遍的精神動力,對於斌哥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

《海闊天空》裏有這樣壹句歌詞,“冷冷的人,謝謝妳看不起我,讓我不低頭,活得更精彩。”每次聽到或者唱到這句話,都會有壹種發自內心的力量感。

對於斌哥來說,他經歷了從“高樓”到“深溝”,從“閃閃發光”到“布滿鐵銹”,他真的經歷了壹個飛碟的命運。而那些曾經尊敬他,忍受他的人,在他落魄的時候,都來欺負他。在這期間,積累的屈辱和憤怒,是華頌的壹種力量,默默地推動著他內心自尊需求的膨脹和擴張。

其次,每個人與特定需求的聯系程度也取決於個人獨特的成長因素。

江湖上年紀最大的斌哥,似乎很享受被人扶持,被人依靠的感覺。他的權力地位,財富,掌控感,價值感,可能對成長時期的斌哥有壹些特殊的意義。

喬喬是壹個精神獨立、物質自給自足的女人。她像苦艾壹樣茁壯成長。即使身無分文,她也可以在壹個陌生的城市獨立生活。在她面前,斌哥無法完全實現她的價值。

再壹次,還是上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後遺癥——恐懼。

如上所述,自尊需求到頂之後,其他需求並沒有消失,只是暫時沈睡。其中最顯著的是基於恐懼的安全需求。即使這種需求被他壓抑在內心最深處,它仍然會和其他需求壹起決定他的行為選擇。

毫無疑問,尊嚴和財富帶來的權力和控制感可以有效應對內心的恐懼,從而部分滿足他的安全需求,這也成為他留在林家的另壹個心理誘因。

斌哥要自尊,為了自尊他可以付出壹切。喬喬渴望愛情,他們內心需求的錯位使他們分崩離析。

江湖是什麽?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江湖。

這是各種需求的訓練場。為了高人壹等,他們互相競爭,互相聯系。最後,老板贏了。為了穩定局勢,發動戰爭是必然的,但無論上級多麽無畏,得不到滿足的要求總是在騷動...

斌哥心中的江湖讓他忘恩負義,背叛感情,但只要是江湖,就會處於變化的狀態。變,讓未來的故事更完整,更耐人尋味。

3.

江湖是什麽?

江湖是名利場,是現實世界中人們內心需求的撕裂和碰撞。

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

什麽是利潤?

“利益”壹詞貫穿了馬斯洛提到的五種需求,即生存、安全、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

是生存的保障,它可以增加安全的籌碼,它可以提高(甚至決定)人“贏得美人”的概率和被尊重的可能性,它在壹定程度上體現了個人潛能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小人逐利,君子重義。

何為義?

粥太多,無底線的逐利必然死得快,愛與義才能活得久。所以,義不僅是我們基因裏的“工廠設置”,更是更長遠的生存和安全保障。

莊子曰:“春幹,魚在陸上。江湖中不如相忘。”兩條魚之所以互相照應,是因為春天幹旱,只有互相扶持,才能共同生存。

不僅如此,對正義的堅持和信仰也會讓人感受到尊重,同時也能體現和實現個人的自我價值。

可見,江湖人追求和爭奪的義、利、名、靈,背後都有需求的影子。所以人在江湖中的行為選擇,都是內心需求的壹種反映。

那我們就以需求為鏡,再看看喬喬和斌哥。

2006年,喬喬離開奉節,與斌哥分道揚鑣。

2017,斌哥回大通去喬喬。

11年後,斌哥不僅皮膚幹燥、眼睛疲勞、佝僂病,還失去了行走能力。喬喬接受了斌哥和他的輪椅,這樣他就可以盤腿坐在熱炕上,吃自己的熱湯面了。

斌哥為什麽回來?

因為走路不方便,沒有生活?

我不這麽認為。

首先,他是壹個重面子輕生命的人。以這種慘烈的局面,沒有什麽特別的原因,打死他也不會在大同前進壹步。我們都知道大同對他意味著什麽。

其次,他的病情看似很慘,但不是終身癱瘓的大問題。縫幾針後他可以慢慢恢復。也就是說,病在哪裏都能治好,沒必要再回大同了。

所以我想說,他帶著巨大的勇氣回來了。他帶著這種悲傷的神情,冒著被嘲笑和羞辱的危險回來,目的只有壹個,那就是觸動喬喬的同情心,以重新獲得她的愛。

似乎在斌哥心裏對愛情的需求又重新達到了頂峰。但是,自尊不會就此止步,它依然鋒芒畢露,與愛撕扯。

所以,在人前,他敏感,易怒。喬喬在這裏,他也不敢貿然進攻,只是小心翼翼地試探著。

“妳為什麽收留我?”

“為什麽從來不問我林嘉燕在哪裏?”

聰明的回答讓他失望了。

“我收留妳是因為壹句義詞”“別問了,因為這和我沒關系。”

愛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挫敗感讓自尊心迅速上升,於是斌哥“走了!”

但他從來沒有想過,壹個為他坐了五年牢卻因為他的當面告白而迅速釋懷的女人,壹個十幾年後還活在老地方,還活在和他在壹起的舊日時光的女人,怎麽可能不愛他?她之所以不提,是因為喬喬也有自尊心,害怕再次受到傷害。她需要時間冷靜下來並確認。

如果斌哥能再堅持壹會兒,或許,喬喬對自尊和安全感的需求會漸漸淡去,對愛的需求會慢慢恢復。

然而,他沒有給自己等待的時間。人性中過於強烈的自尊心總是搶著幫他做決定,讓他成為壹次次被需求帶走的野人。

所以,無論是外在的江湖,還是民間的江湖,都需要秩序和理性。如果斌哥能早壹天看清自己,那麽他留給喬喬的就不會是壹個看似帥氣的身影。

電影留給我們的不會是壹個人的悲傷和難過。

  • 上一篇:尋找經典美劇的終結
  • 下一篇:如果準備移民,國內的資產該怎麽處理?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