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處理相鄰關系

如何處理相鄰關系

如何處理鄰裏糾紛

(壹)處理相鄰關系糾紛的原則

現實生活中,相鄰人不可避免地會因為相鄰不動產權利的行使而產生這樣或那樣的關系。處理不好,就會產生矛盾,產生糾紛,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因此,應當根據相鄰關系法的原則和具體規定,妥善、正確地處理相鄰關系。相鄰關系與其他民事法律關系壹樣,受我國民法基本原則的指導。因此,在處理相鄰關系糾紛時,必須遵守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比如,公民的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正,不得損害社會公眾的利益。同時,我國法律還規定了壹些處理相鄰關系的特殊原則。《民法通則》第八十三條規定:“不動產相鄰當事人應當按照方便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的精神,正確處理截水、排水、交通、通風、采光等方面的相鄰關系。”因此,在處理相鄰關系糾紛時,應註意以下三個原則:

1,有利於生產,方便生活。

相鄰關系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對相鄰不動產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所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直接關系到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因此,處理相鄰關系應以有利於生產生活為原則。比如甲、乙、丙三個承包人承包的土地相鄰,他們的土地長期由同壹條小溪灌溉。甲承包的土地在溪流上遊,乙承包的土地在溪流中遊,丙承包的土地在下遊。由於幹旱時水源短缺,小溪的水源不能滿足土地灌溉的需要。此時,甲乙雙方都不能截斷溪流灌溉自己的土地,而應正確處理用水的相鄰關系,把有限的水用在三人最需要、經濟效益最大的土地上,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促進生產的發展。

2.團結互助。

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國家、集體和個人的根本利益是壹致的。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本質上是壹種互助合作的關系,這種關系源於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中勞動人民的共同利益,與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社會關系有著本質的區別。因此,按照團結互助的原則處理鄰國關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比如,當B從公共通道必須經過A的土地才能到達B的土地時,A應該允許。再比如,低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應該允許高地的自然流水流向自己的土地,而不應該截留,給高地造成損失。團結互助原則還要求相鄰人民通過協商解決相鄰糾紛,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權益,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忽視自己的合法權益。

3.公平合理。

中國法律嚴格保護公民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侵犯。相鄰關系本質上是壹方權利的需要,考慮到社會整體利益而作出的規定,不僅不違背保護民事權利的原則,而且進壹步保護了公司、法人的民事權利。因此,應當公平合理地處理相鄰關系,壹方權利的延伸和另壹方權利的限制必須在合理和必要的限度內;它還要求各方在享有權利的同時承擔壹定的義務。例如,相鄰壹方必須使用另壹方的土地敷設電線、電纜、管道的,另壹方應當允許,但使用壹方應當選擇危害最小的地點和方式,賠償占用土地和施工造成的損失,並在事後清理場地。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是處理相鄰關系的三大原則。這三個原則是相互關聯的。在處理相鄰關系時,要綜合平衡相鄰各方的權益,綜合考慮這三個原則的精神,從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出發,本著團結互助的要求,公平合理地處理相鄰關系。

(二)處理鄰國關系糾紛的方式

鄰裏糾紛千變萬化,形式復雜多樣,有的是違章建築,有的是違法排汙,有的是森林法、水法、草原法等其他單行法規範。因此,在處理相鄰關系糾紛時,應當根據案件的實際需要,從維護社會穩定和鄰裏團結的角度解決存在的糾紛。

首先,鄰國關系的爭議應由有關各方通過自願協商和平解決。

其次,如果協商不成,當事人可以* * *與人民調解組織調解他們之間的糾紛。同時請求國土資源部門、林業部門、建設部門、城管部門等相關主管部門在發生糾紛時給予協助,在有效制止違法行為的前提下爭取調解。

最後,如果雙方協商不成或者協商不成,調解不成,當事人可以訴至法院,要求法院按照法律程序解決。當然是因為相鄰法律規範的規定過於原則和滯後,同時又介於民事法律規範和行政法律規範之間;程序性要求與實體性審判要求之間存在沖突,這必然給法院審理相鄰關系糾紛帶來很大困難。但法院要對法律講道理,尋求“平衡”支點,依法認定其性質,力求公正合理地處理糾紛。當然,當存在具體的相鄰關系糾紛時,法院應當主動尋求協助。綜上所述,相鄰關系糾紛的認定和處理是關系到社會穩定和當事人合法權利能否得到法律保護的重要問題。它是我國民事糾紛中的壹個重要糾紛,有其獨特的性質。如果能正確處理好相鄰關系的糾紛,對社會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和諧團結將起到重要作用。

  • 上一篇:廣東省中山市石齊區的街道在哪裏?
  • 下一篇:死刑復核程序術語解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