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策推廣。要廣泛宣傳土地流轉政策,擴大政策知曉度。鄉鎮、村委會要結合土地承包法律法規,通過電視、廣播、標語、橫幅、傳單等方式,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土地流轉政策措施、增加農民收入的實際效果,消除農民的思想顧慮,提高農民的土地流轉意識。
2.典型的開車。加強典型宣傳,營造土地流轉的良好氛圍。大力宣傳土地有償流轉後致富的典型案例,把培育土地流轉典型作為推進土地流轉的重要手段,總結典型經驗,加強引導。
3.服務倡議。地方黨委政府要以提供優質服務為宗旨,優化土地流轉環境,以優惠政策支持為動力,推進土地流轉進程。建立健全組織體系,把土地流轉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由主要領導負責的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全面、協調、統壹土地流轉工作;積極發展市場中介組織,使土地流轉進入市場,通過市場調節完善流轉機制,促進土地流轉健康運行,降低土地流轉成本;完善社會保障機制,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讓農民安心外出,進而為土地流轉創造良好的條件。
4.表單是智能的。創新體制機制,探索流通形式。堅持以《土地承包法》和中央、省有關規定為準繩,鼓勵農民依法以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合作社等土地流轉組織。在保持原有承包關系不變的前提下,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民自願以土地經營權入股合作社的形式申請成立農村土地流轉合作社,由土地流轉合作社進行集中統壹規劃、統壹管理。這種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制為基本形式,實行“三權分置”,即村集體擁有土地所有權,農民擁有土地承包權,土地流轉合作社擁有土地經營權,實行社員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管理制度,農民按入股土地面積從合作社獲得分紅收益。這種形式不僅可以集中流轉土地,促進現代農業高效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而且克服了其他土地流轉形式的弊端,有利於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維護承包農戶和經營業主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促進農村社會公益事業發展。
5.管理聯動。管理聯動就是在土地流轉時加強政策宣傳和流程管理。從土地流轉端:壹是加強農民自發的土地流轉管理。農民自願以轉包、轉讓、互換、入股、租賃等形式流轉承包土地。,並應簽訂書面轉讓協議,報村委會備案。其次,規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行政組織參與土地流轉的行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行政組織不得以任何名義強制農民流轉土地,也不得阻撓農民自願合理流轉土地經營承包權。第三,農民也可以委托中介組織流轉土地。委托流轉應當簽訂委托流轉協議,並報村委會備案。從土地流轉主體來看:首先,農村土地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農民家庭承包土地的剩余承包期。出讓期限屆滿後,經雙方協商可以續簽土地出讓協議。其次,引導和監督工商企業選擇適當的方式發展農業。但工商企業進入農業,要註意不侵害農民利益,要有利於保護和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政府應鼓勵他們采取公司加農戶、訂單農業的方式,帶動農民發展農業產業化。
6.政策驅動。重視糾紛調解,保障土地流轉。為了保護土地流轉雙方的合法權益,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應充分發揮作用,將所有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納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