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有文獻中可以看出,同行在討論財政資金的作用時,往往把目光聚焦在稅收領域,試圖通過優化稅收結構和模式來增強財政資金獲取的穩定性。事實上,很難在短時間內調整基於法律框架的稅收模式,而加強預算和實施審計可以在短時間內發揮財政資金的作用。
鑒於以上,筆者將討論文章的主題。
壹、財政資金使用的功能定位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其功能定位,從而為預算和審計工作的發展確立壹個價值取向。從整體層面來看,其功能定位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壹)提供公共產品
公共產品的非排他性和競爭性,使得產品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種外部產品很難由私人機構提供,這成為各級政府行使公共權力的出發點之壹。各級政府可以通過將財政資金用於市政建設和工業配套設施建設,在區域發展中兼顧經濟和社會目標。
(2)支持民生工程
解決民生問題已經成為各級政府需要共同面對的課題,而解決民生問題不僅取決於政府公權力的表現,還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其中,財政資金發揮作用的方式之壹就是支持民生工程建設。比如包括:電、水、氣設施的布局優化和建設,對弱勢群體的轉移支付。
(3)引導產業發展
引導產業發展似乎被很多同行忽視,其實不然。發展基金,如“創新基金”,壹般是各級政府在推動區域主導和優勢產業發展時設立的。雖然每年的資助額度有限,但仍可視為產業發展的風向標。通過基金扶持特定企業,將可以向社會申報當地的產業發展方向。
上述三個方面的功能定位,從多重目標的角度確立了財政資金使用的價值取向。下面將重點介紹財務工程,分別介紹預算管理和審計管理。
二,職能導向下的預算管理
具體來說,基於全過程管理的視角,預算管理可以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壹)建設項目的決策階段
項目可行性分析是影響預算管理的關鍵因素。在金融工程項目決策階段,應結合地質特征、建築規模、項目融資等進行可行性分析。我們應該在充分考察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基礎上,做出相對準確的工程造價。
(2)建設項目的設計階段
金融工程項目具有壹次性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特點。只有把握好項目設計,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波動。因此,應在項目設計階段引入市場要素,即建立項目制招投標制度。在項目團隊設計過程中,應加強項目設計的監督體系。
(3)建設項目的招標階段
投標文件應實行聯合審查制度。重點審查項目招標範圍、計價方式、計價原則、結算方式、評分方式、限額設置等。,並根據項目的具體特點對壹些不適用的結算方式和評分方法進行適當調整。
(四)建設工程竣工結算階段
竣工後的結算金額往往偏離預算。其中,問題的根源在於原始憑證背後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和合理性難以把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考慮聘請有資質的造價事務所參與預算管理的全過程,加強社會監督和控制。
上述預算管理流程體現了全過程控制的特點,這也是目前財政資金管理所缺乏的。
三、職能導向下的審計管理
這裏的審計管理既是預算管理的監督職能,也是保證預算管理合理化的輔助職能。因此,審計管理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壹)監督預算資金的編制
財政資金的職能雖然存在很強的外部性,但在具體使用過程中仍需滿足節約的要求。上述預算管理作為監管與自律的結合,仍然會受到預算執行部門利益的影響。這時候就需要引入審計管理,作為監督預算資金編制的最後保障。需要註意的是,這裏的審計屬於“跟蹤審計”,這也是確保財政資金發揮最大作用的根本保證。在審計中,應當審查預算資金的總額和明細,遵循財政資金使用的價值取向。
(二)監督預算資金的分配
根據筆者的工作經驗,財政資金容易出問題的領域是預算資金的分配。這裏的分配是指在勞動力、材料等方面的資金總量的分配。經驗數據顯示,人工成本壹般占總預算資金的20-30%,這樣的浮動空間為侵蝕財政資金提供了突破口;更何況還涉及大量的材料采購費用。所以這裏要監督預算資金的分配,協助預算部門將各要素之間所需資金的比例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三)監督預算資金的使用
監督預算資金的使用,既要關註資金的流向和流量,也要關註資金的使用效率。其中,對於後者來說,是財政資金使用中被忽視的壹個方面。這時候就需要驗證每壹張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同時,為保證原始憑證背後經濟事項的有效性,審計人員應在後續審計的制度安排下,與政府相關部門和第三方審計機構形成跨部門的協同運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