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芬·穆盧比
編譯/王宇成
2015年3月,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壹家中餐館被當地媒體披露每天下午5點後拒絕非洲人進入,在當地社交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早些時候,中餐館的老板告訴當地壹家日報,“下午5點後禁止非洲人”的政策是為了讓中國顧客感到更安全和更舒適。
這壹種族主義醜聞曝光後,中餐館被憤怒的當地年輕人洗劫壹空,隨後當地官員以衛生標準不達標為由關閉了中餐館,並起訴餐館老板無證經營。
這只是壹個例子來描述非洲大陸上非洲人和中國人之間脆弱的合作關系。在中國人經營的公司中有許多勞資糾紛,壹些小規模的當地貿易商因害怕來自中國商人的競爭而不斷抗議。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認為,中國人的象牙和犀牛角交易導致了非洲象和犀牛的快速滅絕。
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加強了與非洲的經濟聯系,並在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采礦項目上投資了數十億美元。許多人稱贊中國的做法,支持中國更多地參與非洲事務,但也有人持懷疑態度,稱中國的做法是“資源殖民主義”。無論如何,中國對非洲事務的參與必將進壹步增加。
幫助中國更好地融入非洲。
中國之家(China House)是壹家總部位於內羅畢的社會公司,最初成立的目的是通過減少在中國投資引起的社會和環境沖突,幫助中國企業和中國人民更好地融入非洲社會。這家公司是2014由二十多歲的黃鴻祥創立的。黃宏祥是壹名記者,他曾去非洲研究中國的投資。這位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生看到了中國公司在融入非洲新環境時面臨的挑戰。
“這裏有許多與勞工相關的問題。中國公司不熟悉當地法律,也不與當地媒體打交道。此外,語言障礙和文化差異也阻礙了中國企業融入當地社會。因此,我們開始尋找幫助中國繼續投資非洲的方法。”中國之家聯合創始人胡安妮說。
中國之家為中資企業投資非洲大陸提供咨詢服務,幫助其改善勞資關系,同時使其投資活動不破壞環境。中國之家還提供與社會責任相關的咨詢服務和可持續影響投資研究服務。中國之家提供的研究服務主要集中在法律、稅務、融資和勞工解決方案。中國之家希望看到中國企業在獲得商業利益的同時,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我們的目標是幫助中國投資者在非洲找到可持續發展的機會,而不僅僅是賺錢。”胡安妮說。
中國之家位於內羅畢乞力馬尼山的壹棟公寓裏,這裏不僅是合夥人和員工的住所,也是他們的辦公室。壹群對非洲有著濃厚興趣,致力於解決中國海外事務的年輕人管理著這家公司,他們的合作夥伴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
“合作夥伴在這裏,因為肯尼亞確實是壹個有吸引力的國家。合夥人的文化背景不同。有些人在美國和歐洲受過教育,有些人在媒體和國際發展相關部門工作。”
打破文化障礙
胡安妮說,許多中國公司渴望改善與非洲人的關系,因為他們的大多數員工都是當地人。2014的壹份研究報告顯示,在肯尼亞做生意的中國公司的全職員工中,78%是當地人。
中國人來非洲做生意時,遭遇了“文化沖擊”,現在正在努力擺脫在中國做生意的慣性。
胡安妮指出,語言也是壹個大問題。這裏很多中國專家英語口語很差,聽不懂當地員工的意思。當語言成為障礙時,中國的專家就停止了與當地員工的交流。因此,我們邀請了來自中國的合作夥伴,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育,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能夠使中國公司和當地員工之間的溝通順暢。
除了提供社會和環境服務,中國之家還鼓勵和幫助中國公司積極與當地媒體打交道,以減少因信息交流不足而導致的中國人的誤解。
“與中國的文化不同,肯尼亞人願意與媒體打交道,而中國人甚至不願意在家裏這樣做。因此,我們必須說服在肯尼亞的中國公司,與媒體溝通是壹件好事。這個問題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