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魚尾冰
介紹
近年來,從杭州富二代司機胡斌案,到河北大學李交通肇事案,再到姚佳欣開車撞人後殺人案,以及李雙江兒子無證毆打案,打人者、打人者、殺人者都是年輕的“二代”。這些“二代”的不良行為被曝光後,他們的“父親”往往成為輿論的焦點,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有人稱之為“兒子闖禍,父親遭殃”。如何看待這種現象?這反映了什麽樣的社會問題和社會心態?如何看待「子不教,父有罪」?
讀者的聲音
壹種觀點
“身份標簽”反映社交焦慮
北京胖子裏
兩個司機在路上有點小摩擦,直接就開始罵人,直到大吵壹架...這種事情在當今中國並不少見。但是,壹旦打人者的身份與“官二代”“富二代”聯系在壹起,事情就變了。
“鳳凰的調查結果。com”關於李雙江兒子被打事件發人深省。在參與投票的90萬網友中,只有2.6%的人認為是壹起交通糾紛引發的治安案件,其余網友認為事件的根本原因是父母溺愛,管教不嚴,同級玩伴之間相互影響,導致其驕橫自大。在“我爸是李剛”和浙江杭州“七十碼”等事件中,輿論也表現出了類似的特點,即矛頭指向了肇事者的身份,尤其是“爸爸”的身份。
任何時候給施暴者及其父親貼上“身份標簽”都是不公平的,但這也反映了社會大眾的壹種社會焦慮,即壹些擁有權力和財富的社會成員驕橫跋扈,其盛氣淩人的言行突破了法律制度的約束,挑戰了社會公平的底線,威脅了社會秩序和公共權利。這種現象,在以人為本、尊重權利的趨勢下,越來越引人註目,發人深省,也說明了正義和平等在社會生活中是多麽重要。
所以,要緩解這種社會焦慮,根本的辦法是堅持公平正義,遏制權力的濫用,防止權錢勾結,讓權力在制度的監督下謹慎使用,讓財富更多地體現社會責任,用不斷凈化的社會風氣撫平人們心中的裂痕。
觀點2
“情緒競賽”無助於解決問題。
山東張馨
每次“打人事件”之後,都像是引爆了壹顆輿論炸彈。無論是媒體評論還是網友評論,都不乏激烈言辭。有的批判當下的弊端,有的反思問題的癥結,有的顯然不是指“兒子”或“父親”。他們不從案件本身和事實出發,只想痛快地罵,甚至無端指責,隨意“聯想”,進行人身攻擊,固執地懷疑壹切,懷疑事情無法公正解決。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謾罵和恐嚇,絕不是戰鬥”。用拳頭說話不對,但陷入指責和謾罵也不對,無助於問題的解決。無論是兒子的惡行,還是父親的問題,我們都不能放任“情緒賽車”,而需要回歸理性和法治的軌道,冷靜處理,依法行事。
但理性氛圍的形成,關鍵在於相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責任,不遮不掩,而是要主動回應社會質疑,向公眾做出真誠負責的解釋;不能“吃什麽吃什麽”,進行選擇性執法,讓當事人的權位、財富、名譽等背景影響案件的處理。而應該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壹切依法辦事,通過公開公正贏得公信力。同時,媒體和公眾也要有序參與,理性表達,避免讓負面情緒主導思考過程,從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真正解決問題。
微博評論
國儲138管理國家:如果孩子犯了錯,要具體分析父親的責任,認真反思問題的根源,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糾正。
楚董保利:“子不教,是父之過。”無論是李剛的兒子,還是李雙江的兒子,他們的“麻煩”都間接反映了父親對孩子的不教。姚佳欣的父親在接受采訪時坦言,真的很後悔沒有好好教育孩子,讓孩子害怕面對錯誤,走上不歸路。
有家的感覺:這種事情對社會有警示作用,尤其是對社會上那些權勢集團,道德和法律底線不能觸碰。
阿唐:先不說誰的兒子無證駕駛,還打人。應該承擔什麽責任?我們應該讓每個人都明白。再說,名人、幹部的子女,應該有自律意識,而不是特權意識。
7118-7234:俗話說“肥田收枯稻”,養肥了身體,養肥了房子,只是物質上豐富了孩子,精神上卻是貧瘠的,溺愛只能帶來傷害。
王少思:打人者和打人者的父親負有壹定的責任,但我們應該反思社會和教育環境的負面影響,以及這種負面影響對整個社會造成的危害。
神話冷影:闖禍的“兒子們”不缺錢,也不缺知識。他們缺乏的是公民應有的責任感和道德感。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相信地位和金錢是萬能的。
方舟東江:對於“兒子闖禍,父親遭殃”的現象要具體分析:首先要分析“兒子闖禍”的原因,是否有父親直接或間接的原因在起作用;其次,要分析“父親受苦”,父親是否有過錯,受苦是否適當。
祁縣徐愛民:壹些“官二代”“富二代”平時靠根硬,逞強,到處顯擺。群眾對此非常反感。所以這些人遇到了麻煩,大眾追溯到自己的父母,不管合適不合適,客觀上是壹種積累情緒的釋放。
專家評論
面對“小皇帝”,嚴格管理是每個家長的終身功課。
黃芳,廣州大學副教授。
在過去的壹年裏,發生了幾起轟動全國的“坑爸爸”事件:壹個是李祁鳴“坑”李剛,壹個是姚嘉欣“坑”姚衛青...
這兩起事件表面上互不相幹,但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兒子“坑”了老子——老子沒有犯錯,但他要為兒子的錯誤承擔責任。
從這些“作弊”事件中,我們應該看到更多的家庭教育問題。從中我們看到了血的教訓,我們堅信壹個家庭教育的基本理念:對孩子要嚴格控制,父母要為孩子的成長制定好規則,並很好地執行。
面對“小皇帝”,很多家長不敢管,不會管,不敢教,怕傷害孩子,只好不斷遷就和表揚孩子。在贊美聲中,很多孩子變得自私,越來越脆弱,()以自我為中心,遠離了人生的正軌。
愛孩子是人之常情,“養孩子是父親的錯”這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孩子是需要管理和管教的。父母對孩子的愛,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現在幸福,更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壹樣。愛和接受愛不壹樣,成長的道路也不壹樣。但培養壹個正直的人,壹個能在社會上找到自己定位的人,是所有父母願望的底線。
溺愛孩子已經成為目前中國家庭教育中的壹種陋習。縱容溺愛孩子,過度獎勵孩子,用金錢財產賄賂孩子,會毀了孩子的壹生。
在缺乏內部競爭的獨生子女家庭,在家庭經濟狀況逐漸改善的過程中,在孩子個性越來越強的時代,父母越來越願意把孩子當寶貝壹樣寵愛,越來越不懂如何管理和教育孩子。
但如果對孩子疏於管理,甚至刻意縱容,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會養成不良習慣,迷失方向,不僅壹事無成,還會危害家庭和社會。
這方面的例子很多。電視劇《西遊記》中,田光宗這個敗家子傾家蕩產,將全家人的生活推向苦難的深淵。而藥家鑫等人的悲劇,在於父母沒有照顧好兒子,縱容兒子,不僅給別人帶來了災難,也給家人帶來了無法彌補的痛苦。
國有法律,家庭規則,沒有規則,沒有方圓。擁有良好的習慣和遵守規則是孩子健康成長和未來事業成功的基石和必要條件。古今中外很多規矩都是被時間和實踐所證實的。家長要學會理解好的教育規則,糾正壹些錯誤的家庭教育觀念和行為,幫助孩子茁壯成長,成為成年人。
愛是壹門藝術,管理孩子是每個父母的終身功課。好父母是好規則的制定者和執行者。
孩子該批評就批評,該打屁股就打屁股,違反規定就要受罰。這是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
時間回顧鏈接
兒子惹上麻煩,父親也遭殃。
馮,啟福英語實驗學校11班
近日,著名歌手李雙江的兒子李天壹無證駕駛寶馬,因為壹點小摩擦就對人拳打腳踢。李雙江的兒子為什麽這麽霸道?
我覺得和李雙江在李天壹的教育有關。據說李雙江老人非常溺愛兒子。他曾說:“我不願意戰鬥,但我在戰鬥之前流下了眼淚”...每壹句話都可以看出李雙江對兒子的喜愛。壹個15歲的孩子,能開著壹輛有幾十條違紀記錄的無牌寶馬,撞了人還囂張。李天壹的行為與李雙江的溺愛不無關系。李天壹出事後,李雙江立刻成為眾矢之的,成為“兒子闖禍,父親遭殃”的典型代表。
但在我看來,李天壹打人不僅僅是打人這麽簡單,更是給了整個社會壹記響亮的耳光。
生活中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從小在優越的環境中長大,從來沒有見過社會底層是什麽樣的生活狀態。從小在生活中養成的優越感讓他們有壹種居高臨下的心態,認為只要有權力有財富,什麽都可以擺平。眾所周知,無論多麽有錢有勢,社會的道德和法律底線都是不可觸碰的。
其實,無論是富二代還是官二代,都應該認識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為自己有權有錢就狂妄自大。這就需要“爸爸”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對孩子的成長和成功至關重要,因為父親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如果妳不好好教育妳的兒子,總有壹天妳會被騙。
那些厲害的爸爸應該多註意教育兒子。雖然現實中很多“爸爸”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過上好日子,不能太嬌慣,不能壹出生就覺得自己高人壹等,但更不用說讓他們有了“金錢和權力可以擺平壹切”的觀念。那些有地位有財富的爸爸們如果不改變自己的思想和做法,不僅會害了孩子,還會害了別人,甚至會欺騙自己。
評論
對事件的分析和推理有個人的見解和感悟,論據清晰,切中要害。開篇緊扣題目,引發思考;主要部分以為什麽“孩子出事了”和為什麽“父親吃虧了”為主線,原因分析到位。從寫作的角度來看,對事件的分析是基於父親應該如何教育兒子,進而得出父親教育不當是孩子出軌的內因,有道理。
二代的麻煩誰來負責?
克利福德英語實驗學校11班黎卓恒
翻閱各種報刊,關註各種新聞,點擊各大主流網頁,總能獲得豐富的信息。註意觀察,總能發現各種關於“二代”的新聞,負面新聞占大多數。
2009年5月,“富二代”胡斌駕駛壹輛紅色三菱跑車與朋友在杭州繁華街道飆車,撞死了正在過斑馬線的25歲青年譚卓。此事壹出,輿論壹片嘩然。
他們都是富人的兒子,但中國500強富豪中的郭炳湘、郭炳江和郭炳聯三兄弟證實了壹句老話:“有其父必有其子”。他們憑著過人的謀略和學識,在繼承了父親郭得勝的巨額財富後,齊心協力,在潮起潮落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探索,團結壹致,最終使他們父親的事業新鴻基地產蒸蒸日上。
三個富豪兄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故事與當年意氣風發的胡斌“飆車撞死人”的案例形成鮮明對比,發人深思。其實這些富二代的路都是自己選擇的。有些人憑借他們的遠見在壹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社會中取得了成功。而有些人,因為自身修養問題,個人價值觀扭曲,沒有做好本職工作,最終毀了自己的名聲和前途,給父親抹黑。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今社會各種關於“二代”鬧事的新聞,多是二代性格缺陷造成的,也有家庭教育不當等諸多因素。
2010年6月5438+00,官二代李在河北大學酒後駕車撞倒兩名女生,致壹死壹傷。當保安和學生命令李下車時,他放言:“如果妳有能力,妳可以起訴。我爸爸是李剛!”
李最後壹句“我爸是李剛”很有氣勢,既表現了李的傲慢與無知,也反映了這種社會現象的根源:傲慢,這讓“二代”養成了壹種傲慢而扭曲的性格。古語有雲:“子不教,父之過。”陷入困境的二代父母通常不會嚴格要求孩子,而是壹味縱容,沒有盡到教育責任。
愛是父母對孩子的本能感情,但無節制的、過分溺愛的愛是溺愛,只會讓孩子變得傲慢、野蠻。
眾所周知,溫室裏的花無法在野外生存,湖裏的船也經不起風浪的打擊。這些在溺愛中長大的“二代”在社會上是無法自立的!
是不是只有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才有這些問題?很明顯,答案是否定的!
就在我們身邊,有相當多的社會青年和未成年人不務正業,他們的行為也值得警惕:強行勒索錢財,收取保護費;因金錢、感情問題與家人發生糾紛,傷害親人;加入所謂的“黑社會”,整天和“兄弟”混在壹起,養成不良習慣...這些人的行為同樣惡劣,只是社會關註度不足。
二代因為內外因素的交互作用而陷入困境,即自身修養低下,個人價值觀扭曲;外因是父母對他們的溺愛和溺愛,範圍不僅僅是“富二代、官二代”,而是壹個需要引起全社會關註的社會普遍問題。
評論
本文從“二代”的負面新聞入手,通過列舉事例從正反兩個方面闡述了“二代陷入困境是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這壹觀點,非常有見地和深刻。從寫作的角度看,對問題的思考和論證更加深入,對事實論據的選取和分析有獨到的見解。從語言表達上看,有理有據,註重語境之間的銜接和過渡,使全文渾然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