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高學歷的朋友都還好,自律,聰明,有才華,可惜在心態上輸了,自尊心很強。
這種自尊心強的心態在外界環境主觀能動性強的階段(比如在校期間)是很有優勢的,會被通過。
與周圍的人相比,還有不甘的心態,來逼迫自己不斷進取,進入更高級的群體,比如名校,名企。?
但是壹旦進入外部環境不受自己控制的階段(比如工作、創業),這種心態和性格就容易吃不消了。
平淡。
因為突然有很多負面反饋,比如職場上的PUA,業績壓力大,評價低。這些結果往往超出他們的控制範圍:
可以通過努力在題目上取得高分,通過刷題進入好的企業。
但是我控制不了我老板是不是傻,行業的動蕩,各種人情世故和精彩的甲乙丙?
臉皮薄的人,非常敏感的人,往往會因為自己的錯誤而自責,認為自己太軟弱無能。
這個時候,如果身邊有壹個比較順利的同齡人,或者看到學歷低的人其實相處的更好,那就更陽光了。
天空霹靂,讓人無法接受。
這是很多高學歷者致命卻不自知的通病。
第二,門檻越高的行業越封閉(如律所、投行)。從業者要向民用互聯網學習,麻煩就來了。妳就像成壹樣,是我們互聯網上的碼農。妳只聽說過加班導致身體異常,很少聽說過自殺。
“妳要跟我過不去,那咱們就不要過不去。職場隨筆見。”
但是知名大廠從來沒有人抱怨過職場氛圍,員工之間很有默契,雖然不說。
但大多數人暗地裏支持同事在網上發言,揭露公司和行業的黑幕,幹掉無良老板。
因為這也是變相的幫自己,而且是農民工的團結。?
為什麽網上會有這樣的氛圍?因為人員構成復雜,學歷有高低,投行律所沒有精英文化。
文化,只有草根和D絲文化,而且越土越好,越幼稚越好(互稱同學,取花名,喜歡優質低齡,
通信),
但精英文化下,大家都是扛著的,不敢得罪和背叛集體,目標路徑只有壹條,雖然成功率。
更高,但失敗後的懲罰也高。
第三,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有教訓。就算是清朝的北本大師,在職場上也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何況是妳我。
在紅利逐漸消失,市場開始卷起,機會和坑越來越少的背景下,大家都不容易。
不要太在意結果,因為結果不在妳的掌控之中。
不要太在意前人所謂的人生經歷,因為他們可能也是相處,工作生活也是壹地雞毛。
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麽多富裕的人,
比如大學裏的所謂各種牛人,工作後的所謂大咖專家贏家,大多是加了壹層濾鏡後呈現的。
出去,
誰知道人的背後有多少辛酸和無奈,
不要有太多的同輩壓力。過好生活最重要,哪怕沒那麽刺激,只要開心無憂無慮就好。
第四,是因為high flyers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被辭退後因為沮喪而自殺。但我覺得更根本更深層的原因是他想比別人強,他接受不了自己比別人弱。
讓我們考慮壹下。為什麽高飛俠每年都削尖腦袋往這樣壹個工作壓力很大的律所鉆?因為他們想獲得更高的薪水,無論工作強度有多可怕,高薪更能吸引他們。
為什麽他被解雇後會感到如此沮喪?
因為他覺得自己找不到這麽好的工作,也很難接受自己能拿到更低的收入。
所以歸根結底,如果他能接受更低的工資,他就不會這樣了。
但是他能接受嗎?他當然接受不了,因為他接受不了自己在這個社會的評價體系下是個失敗者。
所以清華高材生的悲劇,表面上看只是壹個高學歷者因為內心脆弱而自殺的悲劇,其實是壹個整體。
社會評價體系崩塌風暴中微不足道的壹粒沙子。?
五,這種評價體系崩潰後,笑貧不笑娼會成為常態,人情味會成為常態,老實人會被欺負成為。
正常,戀愛變嫖會變正常。
底層的人爭取壹點好吃的蛋糕會很正常。同時,那些在戰鬥過程中失利的人,尤其是那些差點反攻的人,肯定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打擊。
因為他們曾經把那個好吃的蛋糕當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意義,沒有了它,他們認為這壹生的意義就沒有了。?
他們隔著自己的寒窗苦讀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和無數同齡人壹起戰鬥,每次都是勝利,才拿到那塊。
蛋糕。
但可惜的是,在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變遷中,壹個人努力的可靠性太弱了。
如果出了什麽差錯,他們的夢想就會破滅。
法律職業是壹個典型的職業,但不是唯壹存在這種情況的職業。
醫院,金融,互聯網,銀行都壹樣。
目前國內很多律所都會把兩萬元俱樂部和三萬元俱樂部作為宣傳噱頭。
很多人以為只要敢打硬仗,能頂住壓力,就能像那些幸運兒壹樣逆襲成精英。
但是能跑得過寶馬的自行車不多。
當我們學會用更豐富的評價體系來看待自己的人生,我們就能更無情地活在這個操蛋的社會裏。
學法律容易接受差距。
市場經濟中的法律人往往有兩個身份,壹個是資本主義下的被剝削勞動者,壹個是資本主義。
合法性的捍衛者,資本家的附庸。
這樣看來,並不是所有的律師天生就愛和資本站在壹起,而是法律服務市場的基本邏輯就是愛窮人。
有錢。窮人賺錢難,從窮人身上賺錢更難!伺候壹個有錢人,開開心心的拿錢,給壹個窮人打官司,還經常拿他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