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看待央行基於區塊鏈發行法定數字貨幣?

如何看待央行基於區塊鏈發行法定數字貨幣?

俗話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那麽貨幣是怎麽發展起來的呢?

物理階段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還處於原始部落階段的時候,就用狩獵來獲取生活必需品,但有時候會連續幾天抓兔子。吃膩了兔子想改善壹下夥食吃個野豬怎麽辦?我們交換吧。和部落裏的人會合,在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在森林邊的壹棵大樹下集合,把自己多出來的東西拿出來,把別人多出來的東西拿出來。

但是問題很快就出現了。有壹天,五個人來換東西。a是想變豬的兔子,B是想變鹿的豬,C是想變牛的鹿,D是想變鵝的牛,E是想變兔子的鵝。然後他們通宵墨跡未果。

兩個問題,壹個是他們想直接交易對方,但這種情況下不太可能出現完全匹配;第二,它們之間沒有交換標準。壹只豬換幾只兔子?壹頭牛要多少只鵝?兔子沒那麽多怎麽換豬?

這兩個問題最終被智者解決了。智者提出了壹個計劃。今天我們臨時約定用兔子做“等價物”,協商後達成壹個* * *知識:

1頭牛= 2頭豬= 3頭鹿= 6只鵝= 9只兔子

然後以智者為交易中轉,大家把自己的東西交給智者,轉換成兔子。比如壹頭牛記為9只兔子,壹頭鹿記為3只兔子,然後每個人根據自己的需求各取所需。這樣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至於差額,他可以折算成兔子,記為信用。下壹次,他可以用同樣金額的兔子或其他動物來結算。

臨時約定的物品在交換中成為“等價物”,這個“等價物”就是實物貨幣。通過對出土文物的研究,我們可以知道,從谷物、布料和皮毛到工具、陶瓷和牲畜,壹切都充當了實物貨幣。

實物貨幣的使用有著悠久的歷史。後來發現兔子好追的時候,大家都追兔子。鵝好抓的時候,大家都拿鵝,於是實物貨幣的漏洞慢慢被大家發現和利用。比如貝殼作為“等價物”用了壹段時間,大家都不去好好打獵了,留在海邊撿貝殼,導致市場上除了規定的臨時貨幣,可交換的東西越來越多。

按重量算的錢

後來,人們逐漸發現,用金屬物體做“等價物”並沒有多少困惑,因為在那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金屬很難開采,天然金屬有限,所以更適合做等價物。

然後有壹天,智者突然宣布,以後部落裏所有的交易都要改成青銅,然後智者幫大家做了個人的青銅記錄和交易記錄,為了方便大家交換物品。但是,長期從事這樣的記錄也影響了智者的生產工作。作為回報,聰明人可以從交易中提取交易費和日常管理費。

有壹天,A想用5公斤的青銅換壹頭牛,智者先去看看A有沒有帶5公斤的青銅。智者稱了壹下A帶來的青銅,確認有5斤。之後,青銅器被暫時存放在智者的賬本上,智者記載A用5斤青銅器換了壹頭牛。然後,當B抓到壹頭牛,想換別的東西時,智者問他願不願意用5斤青銅來換。如果B做了,他會把之前入庫的5公斤青銅給B。

後來,金屬被鑄造成各種便攜形式,也是我們今天仍在壹小部分延續的貨幣。金、銀、銅、鐵等金屬貨幣。,不論其形式如何,都屬於稱重貨幣。

紙幣

這種稱錢的方式沒持續多久,大家又發現了問題。換個小東西沒問題,但是換大象犀牛等大商品的時候搬不動那麽多金屬,智者就想了別的辦法。個人獲得的青銅器全部存放在智者指定的地窖裏,然後記錄每個人擁有的金屬量。然後交易的時候只記錄了A為了買B的大象,把65,438+000斤青銅轉到了B的名下。甲的青銅數量由1000斤減少到900斤,乙的青銅數量由500斤增加到600斤。這樣,甲和乙都沒有辦理,但交易已經完成,確實方便。

然而好景不長,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隨著交易量的增加,智者壹個人忙得不可開交,有時會兩眼昏花,賬目出錯。每天看著地窖裏的金屬,智者兩眼放光,偶爾會把金屬放在別人的交易記錄裏自己名下,每個人都會承受壹兩次,但是智者越來越不願意收斂,智者有了大量的金屬記錄後經常出去喝酒,不再熱衷於記賬。大家的情緒終於爆發了,紛紛要求智者不要留著金屬,分發等量的防偽紙券。人們在交易時,直接使用紙質憑證進行交易,而不是金屬。當他們想要實物金屬時,他們可以使用紙質憑證來保存金屬,並從受尊敬的人那裏取出。

紙幣是當今世界各國繼續使用的貨幣。紙幣是壹種價值符號,是由國家、政權和單位發行的有時間限制和地域限制的貨幣。任何壹種紙幣都只能在壹定的時間和壹定的區域內流通。換句話說,任何壹種能夠在壹定時間和地域內流通的價值符號,都可以看作是壹種紙幣。

數字貨幣

後來,發生了壹些事情。雖然受人尊敬的人不會中飽私囊,但犯錯還是難免的。只要是人,就會犯錯。這是必然的。我們做什麽呢信息時代,智者提出了電子貨幣方案,比如銀行卡。平時保存密碼,刷卡時輸入只有自己知道的密碼,就可以自動轉賬,壹定程度上保證了賬戶的安全性。

為什麽在壹定程度上?這是因為在財富電子化的時候,有人居心不良,闖入受人尊敬的人的管理系統,篡改數字,使整個財富記錄失靈;另外,作為壹個受人尊敬的保管金屬的銀行,他有權力發行貨幣,所以他有權力發行貨幣。有壹次他收了100斤青銅器,他發了這些青銅器價值500倍或者1000倍的錢,但是當大量的人兌現的時候,銀行就倒閉了。現在,這種事情已經發生不止壹次了。

然後為了解決這個風險,就有了壹個監管銀行的銀行,叫央行。但是,央行也是壹個歷史存在,不是絕對的永恒。它是基於壹定的歷史需要而誕生的,它履行著合理發行貨幣、執行貨幣政策、維護金融穩定和充當最後貸款人的職責。這種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的行為,如果沒有高度的自制力,很容易出問題。如果現在沒有問題,不代表以後不會出問題。那麽有什麽辦法可以混淆這個賬戶呢?

區塊鏈技術

就在大家都在為這些問題頭疼的時候,壹位名叫中本聰的智者提出了解決犯罪的區塊鏈:金屬仍在銀行,初始賬戶仍在賬戶上轉換成電子記錄並有密碼保護,這個賬本上的每壹條記錄都要讓大家知道。

每次有人來存錢或花錢,就有人記下賬,用無線電告訴大家,然後大家記錄交易。這樣每個人都有壹本賬本,記錄每個人的財富交易記錄。如果有人指望通過篡改記錄來增加財富,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有可能篡改所有人的賬本(至少壹半以上),這顯然在壹開始幾乎是不可能的。

舉個例子,A用5斤青銅買B的壹頭牛,然後這個交易完成的時候,大家都會爭著記錄這個交易,因為就像當初智者記錄交易,提取傭金壹樣,現在最先記錄這個交易,並且能夠確認這個交易的人,可以獲得壹些額外的財富獎勵,所以大家對每壹筆交易都很積極,比如, 這個交易被C錄下來了,C用00000001錄下交易,然後通過村裏的喇叭向全村廣播交易,然後全村的人都錄下交易,因為不錄的話賬本就不完整,也就沒辦法參與賬本記錄和交易。

然後D用100斤青銅買了E的壹頭大象。這時,交易完成後,壹堆人爭著記錄確認交易的真實性,在000000001的編號下繼續交易,以此類推,形成壹本賬本,壹人壹本。每個人的賬本上的記錄都是壹致的,不能單方面更改。

這就同時解決了上述問題:根據賬本鏈中的順序,妳可以確定任何壹個村民的資產和交易情況,即使壹本賬本被銷毀或篡改也沒關系,因為每個人手裏都有壹本,而且是壹模壹樣的;因為賬本和算法都是公開播出的,有序的,這就杜絕了任何欺詐和重復交易的問題;同樣,因為是開放賬戶,所以不管誰願意接受這樣的規則,都可以過來交易;最後,還可以杜絕智者“濫收費”的現象。

最後,像所有的童話壹樣,人們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 上一篇:如何傳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下一篇:如何完善我國農業金融政策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